ZKX's LAB

深化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研究

2020-11-16新闻9

会议现场 本网记者 陆航/摄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 陆航 实习记者 陈坤正)11月15日,恩格斯与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纪念恩格斯诞辰200周年学术研讨会在陕西师范大学召开,来自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吉林大学、南京大学、复旦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等10余所高校的专家学者,以及《哲学研究》《哲学动态》《思想理论教育导刊》等多家期刊的编辑通过线上线下方式,与陕西师范大学师生200余人参加会议。陕西师范大学副校长、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任晓伟教授,《教学与研究》编辑部编审孔伟分别在开幕式上致辞。陕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张亚泽教授主持开幕式。

任晓伟表示,今年是伟大革命导师恩格斯诞辰200周年,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极具特殊意义。他希望通过本次学术研讨会,使我们在深入学习和汲取恩格斯理论智慧的基础上,能够深化对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一些重大问题的认识,不断丰富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理资源,进一步完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发展提供坚实理论支撑。

孔伟认为,本次研讨会的主题与《教学与研究》杂志“思想性、理论性、学术性、前沿性、创新性”的学术特色相契合,我们要抓住繁荣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特殊契机,做到教学与研究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进程。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郝立新在题为《恩格斯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性》的主旨报告中表示,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特征是其整体性,要全面把握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必须从历史发展和理论逻辑的双重维度来思考恩格斯在此方面的重要贡献。他认为,恩格斯实现了对以往旧哲学、古典经济学和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的超越,对新世界观做出整体性推进;同时,恩格斯在详细阐释历史唯物主义、唯物辩证法、唯物辩证自然观的基础上,对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建构作出重大贡献;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恩格斯还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提供了重要补充和完善。可以说,恩格斯对于马克思主义的影响是全方位的。

复旦大学教授陈学明做题为《恩格斯晚年转向社会民主主义了吗》的主旨报告。他表示,有人企图将晚年的恩格斯描绘成一个完全反对暴力革命的改良主义者,这是极其错误的,恩格斯自己也对此旗帜鲜明地持反对态度。陈学明详细分析了《卡尔·马克思<1848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一书导言》的文本内容,就恩格斯对待工人阶级争取和利用普选权的态度问题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他提出,马克思和恩格斯对利用普选权有所肯定,但对于迷恋普选权是持批评态度的,他们对西方民主制度的“制度局限”和“阶级局限”始终抱有很大戒心。马克思和恩格斯在肯定利用普选权的同时,也从来没有否定过暴力的手段,他们始终坚持合法改良斗争和暴力革命的“两手论”。因此,我们要彻底的反对和批驳对于伟大革命导师恩格斯的歪曲理解。

会场一角 本网记者 陆航/摄

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徐志宏认为恩格斯以自己的独特方式影响了马克思,深刻认识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影响了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发展和完善的历史。徐志宏表示,我们要学习研讨恩格斯的伟大思想,坚持创新,坚持改革开放,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

“我们在道德基础上从方法到原则都能看到恩格斯的卓越贡献。恩格斯对于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贡献包括了几个特性,一是原创性,恩格斯通过自己的研究,运用唯物史观的原理,从另一条道路得出了与马克思相同的结论;二是系统性,他对于一些重大基本问题,道德的本质特征都有所提及;三是丰富性,在马克思主义精髓的提炼上、集体主义概念的提出上、伦理观的方法上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价值指涉。“复旦大学教授高国希着重探讨了恩格斯对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贡献。他表示,从实质意义上说,马克思的道德思想是非常深刻的,他并不是把抽象的道理和公平作为诉求的对象,而是根据唯物史观,聚焦人的全面发展。恩格斯在这个层面则起到了强有力的捍卫者、阐释者和创意者的作用。“恩格斯对于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贡献包括了几个特性,一是原创性,恩格斯通过自己的研究,运用唯物史观的原理,从另一条道路得出了与马克思相同的结论;二是系统性,他对于一些重大基本问题,道德的本质特征都有所提及;三是丰富性,在马克思主义精髓的提炼上、集体主义概念的提出上、伦理观的方法上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价值指涉。

西安交通大学教授王宏波探讨了恩格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大理论贡献。他认为,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创立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不能否认恩格斯在马克思哲学理论体系的展开方面完成的大量工作。王宏波表示,恩格斯批判了旧哲学的本体论思维方式,给实践思维方式开辟了理论空间,他在批判以往哲学对象的同时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对象做出了科学界定。恩格斯在其辉煌的理论工作中坚持了辩证发展的思想,更难能可贵的是坚持了物质观的思想,提出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陕西师范大学教授张琳做题为《论恩格斯的道德观与时代意蕴》的主题报告,她在细致梳理了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的基础上,从本质观、发展观、实践观和价值观等四个方面探讨总结了恩格斯的道德观。张琳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道德观的指导,为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良好社会道德环境。张琳提出,恩格斯道德观,具有为新时代道德治理的理论定调、为新时代道德治理的视域定界、为新时代道德治理的现状定位、为新时代道德治理的方法定则的深刻时代意蕴。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