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自从得了乳腺炎,每次喂奶都喂出猪叫……

2020-11-16新闻7

来源:21新健康(Healthnews21)原创作品

作者:叶碧华

实习生:施展华

编辑:李欣夷

图片来源:东方IC

众所周知,母乳是婴儿最佳的营养来源。然而,坚持母乳喂养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不少母亲由于各种各样的障碍不得不放弃。

“宝宝10个月,5次乳腺炎,正在第六次发烧!”

“一个月烧了3次后,我放弃喂奶了。”

“不是我不想喂,是身体受不了啊……”

现实中,乳腺炎的发生与母乳喂养率的下降有关,是导致母亲提前中止母乳喂养的常见原因。而最新研究发现,某些益生菌对于降低哺乳期乳腺炎的发生有显著效果。

近日,一项持续近十年、关于唾液乳杆菌及其预防哺乳期乳腺炎的研究成果公布。其中针对健康妈妈人群的最新结果显示,作为具有抗菌及抗炎特性的菌株,母乳中的益生菌“唾液乳杆菌PS2”可帮助支持母乳微生态平衡,显著降低哺乳期乳腺炎发生风险达59%。

21新健康了解到,早在2010年,我国卫生部就将唾液乳杆菌列入《可用于食品的菌种名单》列表中,唾液乳杆菌PS2在临床研究中也获得了针对孕期及哺乳期人群的安全性数据。

在国外,唾液乳杆菌也具有安全的使用历史,被列入欧洲食品安全局(EFSA)安全资格认证(QPS)列表及欧洲食品饲料菌种学会(EFFCA)的菌种列表之中。

那么,哺乳期乳腺炎究竟是如何影响母乳喂养?益生菌在哺乳期乳腺炎的预防和治疗中又有哪些应用价值?我们来看一下。

01.哺乳期乳腺炎影响母乳喂养

哺乳期乳腺炎是哺乳期女性的一种常见疾病,主要表现为乳腺组织的炎症状态。目前,全球女性哺乳期乳腺炎报告的发生率通常小于10%,最高达33%,多发生于产后12周内。

不少新妈妈由于缺乏科学的母乳喂养与乳房保健知识,很容易发生哺乳期乳腺炎。

三年前,刚当妈妈三天的刘女士感觉双侧乳房肿胀,像石头一样坚硬,而且疼痛难忍。她联系了一名“资深催乳师”,经过连续两天的“揉、搓、挤、压”轮番催乳后,双侧乳房肿胀的症状既没有缓解,疼痛也没有减轻。

到医院就诊后,刘女士被诊断为哺乳期急性乳腺炎。由于延迟了诊治时间,已发展成为脓肿,必须手术切开排脓,且需要用抗生素治疗,对母乳喂养产生严重影响。

直到今天,仍然有不少新手妈妈深受乳腺炎的困扰。

一位名知乎用户分享了自己在哺乳期患乳腺炎的经历:产后15天开始发烧,摸了乳房没有奶结,但按压的时候乳房根部疼痛,而且两侧乳房发烫。

她去看急诊,检查结果显示C-反应蛋白很高,感染比较严重。医生看了报告后让她去挂水,并叮嘱挂水后暂停喂奶24小时,期间注意定时排空乳房。

研究发现,哺乳期乳腺炎是影响母乳喂养的重要障碍之一。统计数据显示,约20%-25%的哺乳期妇女有发生乳腺炎的风险,1/4妇女停止母乳喂养系因为哺乳期乳腺炎。

目前,虽然业界不同研究对哺乳期乳腺炎有不同的定义,但一般诊断症状基本为:乳房疼痛、排乳不畅、乳腺局部出现肿块,形状为楔形或不规则形,可发生于乳房的任何部位,乳房皮肤可出现红、肿、热、痛,病变区域皮温升高,有压痛。

而全身症状包括发热,体温可达39~40℃,伴有寒战、全身出汗、头晕、乏力等症状,在极少数情况下会导致败血症和乳腺脓肿的形成。

对此,同济大学附属第一妇婴保健院主任医师段涛教授指出,哺乳期乳腺炎“防大于治”,应从改善母乳微生态失调出发,选择有针对性的益生菌,可以安全、有效、简便地改善母乳微生态失调。

“患哺乳期乳腺炎的妇女,与健康的哺乳期妇女具有完全不同的母乳微生态特征。唾液乳杆菌PS2有助于维持菌群平衡,支持母乳健康微生态,在预防哺乳期乳腺炎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系曾果教授表示。

02.益生菌有望带来福音

值得注意的是,益生菌的抗炎作用已被认为是乳腺炎的一种潜在治疗或预防策略,关于其功效的证据仍在不断涌现。

近期,澳大利亚助产士学院官方刊物《Women and Birth》上发表了一篇范围综述,首次系统地收集和评估了关于益生菌治疗或预防女性哺乳期乳腺炎的所有可用数据,以识别和审查益生菌的使用和女性哺乳期乳腺炎的相关证据。

该研究共纳入5项符合标准的随机对照试验(RCTs),其中3项为使用益生菌治疗乳腺炎的研究,2项为使用益生菌预防乳腺炎的研究,并采用Joanna Briggs Institute(JBI)检查表对RCTs进行了批判性评价。

结果显示,在三项使用益生菌治疗乳腺炎的研究中,与对照组相比,有两项益生菌组的乳房疼痛评分更低,两项益生菌组的乳腺炎痊愈和症状减轻速度更快。

此外,三项研究都报告了每项研究不同时间点的母乳细菌计数,其中两项研究结果表明,在试验结束时,益生菌组女性的平均母乳细菌计数显著低于对照组;另一项研究则表明,与对照组相比,益生菌组女性在试验结束时的葡萄球菌细菌计数显著下降。

而另外两项使用益生菌预防乳腺炎的研究结果则显示,与对照组相比,益生菌组的乳腺炎发生率均显著降低,母乳中细菌计数均低于对照组。

该范围综述表明,目前有限但最新出现的证据显示,益生菌在哺乳期乳腺炎的治疗和预防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如果未来的研究能够确定益生菌在治疗或预防哺乳期乳腺炎方面具有积极的统计学意义和临床价值,将可以改善母乳喂养效果,并减轻因抗生素过度使用而导致的全球健康负担。

“肠道菌群失调是导致代谢综合征的因素之一,以乳杆菌和双歧杆菌为代表的益生菌可调节肠道微生态平衡、调控机体代谢重塑肠道内环境,从而缓解代谢综合征发生与发展。”某企业学术研究科副科长何丹霞告诉21新健康,人体消化道分布着100万亿个微生物,消化道的微生态平衡影响着机体的健康。而肠道被称为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也是益生菌发挥作用的重要场所。

曾果表示,母体菌群可以影响婴儿健康,母乳喂养是关键途径之一,“孕期肠道菌群的变化有助于母体建立对胚胎的免疫耐受,为胎儿发育和产后哺乳做准备,而肠道菌群可能通过肠乳腺轴参与哺乳期乳腺炎的发生。”

事实上,菌群、免疫和代谢密不可分,饮食可通过肠乳腺轴影响乳腺菌群,而肠道菌群的免疫调控作用可通过母乳传递给子代。

热心肠生物技术研究院院长兼董事长蓝灿辉指出,适当补充高循证、营养属性强的益生菌,可通过改善肠道健康本身来促进母乳质量的提升和母乳喂养的持续。同时,他希望在现实研究中有更多的数据支持功能,从而让更多孕妇获益,促进高质量的母乳喂养。

#女性健康#乳腺炎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