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联手华为、宁德时代,长安全新高端品牌剑指哪里?

2020-11-17新闻19

在各界的引颈瞩目下,长安汽车高端品牌的这支靴子终于落了地。

11月14日,在首期央视《第一发布》节目现场,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透露,长安汽车将要打造一个全新的高端智能汽车品牌。该品牌由长安汽车联合华为、宁德时代共同打造,成就一次跨技术领域的强强联手。

众所周知,长安汽车是国内汽车制造业的佼佼者,华为是智能汽车解决方案的提供商,宁德时代在动力电池领域占有领先地位。三家联手打造的全新品牌,自是格外引人注目。

事实上,作为中国汽车品牌的领头羊之一,长安汽车要打造高端品牌的传闻由来已久,只是对于坊间猜测,官方始终三缄其口。这次由朱华荣亲自表态,总算使这只靴子落了地。

不过,从华为、宁德时代的入局看来,长安新品牌或与吉利领克、长城WEY略有不同,主要聚焦于高端智能电动车领域,和北汽ARCFOX、东风岚图等更为接近。

据介绍,该品牌将包括一个全球领先、自主可控的智能电动汽车平台,一系列智能汽车产品,和一个超级“人车家”智慧生活和智慧能源生态。

首款产品或将亮相广州车展

朱华荣透露,三方联合打造的首款产品已经完成了前期研发工作,即将进入量产阶段。

不过,长安此次并没有透露更多细节,比如项目投资、产品性能、技术参数、VI标识、渠道等等。而据笔者从长安汽车内部打听到的消息,首款产品或将在广州车展亮相,明年上市。因此,我们不妨再耐心等待几日。

除了新品牌,长安汽车还发布了一个全新技术架构——“方舟架构”。据长安汽车执行副总裁谭本宏介绍,方舟架构作为长安汽车研发4.0时代的全新造车理念,在智能化、大数据背景下,对长安汽车持续提升整车基础性能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据了解,方舟架构以智能和大数据赋能车身、底盘等整车基础性能迭代进化,集高阶自动驾驶前置化布局、智慧成长型电子电气架构、不断精进的基础模块化平台。新平台下的动力总成将更紧凑、布置更合理,重心下降20-65mm,让新车拥有更宽阔的前视野,人机布局更灵活多变,内部空间更合理。

方舟架构下的新产品将全系搭载蓝鲸动力,0-100km/h加速时间最大缩短24%。该架构兼容8种发动机状态,覆盖1.2-2.0L排量,兼容48V轻混、油电混动、插电混动3种电气化动力,匹配8种变速器模块,具备16种动力组合模式。

自动驾驶方面,方舟架构核心布置预留36个传感器(6个毫米波雷达、13个摄像头、5个激光雷达、12个超声波雷达),高精度地图和定位,5G-V2X模组,2个高算力域控制器,冗余制动、冗余转向和冗余电源,长安汽车现阶段可实现L3级有条件自动驾驶的量产,未来可支持实现更高等级的自动驾驶。

全场景智慧用车方面,长安与腾讯、华为等展开合作,接入了 “北斗天枢”联盟20余位成员,打造长安智能车云平台,能够为用户提供车载微信、AI智慧助手、数字钥匙、云相册、超级ID等服务,并可通过OTA迭代升级。

据介绍,方舟架构目前可完整覆盖A0级-C级的所有车型。长安汽车表示,未来五年内将推出105款车型,其中包括23款新能源车。

中国品牌集体发力高端智能电动车

前不久,国务院颁布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指出:“2021-2035年新能源汽车产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成为世界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引擎。汽车从单纯的交通工具向智能终端、储能单元、数字空间转变,带动能源交通、信息通信基础设施改造跃升,有效促进能源消费结构优化、智能交通体系和智慧城市建设,具有广阔市场前景和巨大增长潜力。”

国家宏观政策的颁布,为企业发力高端化、电动化、智能化指明了道路。

据了解,早在2014年11月,长安汽车就与华为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宣布双方在车联网、智能汽车、国际化业务拓展、流程信息化、信息化建设等领域展开合作。2018年7月4日,双方再次签署协议,协同打造一个智能化、网联化、电动化、共享化的联合创新中心。

可见,长安汽车很早就开始了新技术的战略布局。朱华荣也曾向媒体透露,长安汽车推出全新高端品牌的梦想始于2015年,但因为各种原因而一再推迟了。

无独有偶,北汽也于早前发布了ARCFOX品牌,并于今年10月上市了首款新车极狐αT。

7月,东风汽车在武汉发布岚图品牌,规划了9款产品,首款新车预计将于2021年上市。

9月,上汽方面的全新“L”项目浮出水面,主管团队由原上汽乘用车副总经理蒋峻、原MG品牌市场运营部总监林嘉瑜和原荣威品牌市场运营部总监刘涛三人组成,其中蒋峻为总负责。另有消息称,该项目将由上汽董事长陈虹亲自挂帅,总裁王晓秋担任总指挥。

广汽方面,广汽新能源早已经独立发展,埃安系列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近日还有消息称,埃安系列将独立上市,有望升级为广汽新能源的高端子品牌。对此官方虽然没有承认,但也没有否认,并且,广汽新能源总经理古惠南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今后广汽新能源寻求品牌高端化是必然的趋势。

一汽方面,也通过红旗品牌的E-HS9等产品不断向高端新能源车市场“亮剑”。

至此,一汽、长安、东风、广汽、上汽、北汽等“国家队”都对高端新能源车市场进行了明确布局。民营企业里,吉利、长城、奇瑞等也透过与奔驰、宝马的合资合作或自造高端品牌形式,展示出不断向上的决心。

同一时间内,中国车企集体布局高端新能源车市场,背后的玄机是什么?可以从市场和产业两方面来解释。

市场层面,随着新能源车补贴逐步退坡,新能源车产品销量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过去一度热销的北汽EU系列、比亚迪e系列、奇瑞小蚂蚁等纷纷折戟,取而代之的,是品质更好、形象更高、价格更贵的特斯拉Model 3、广汽埃安S、比亚迪秦EV、欧拉R1等等。

来自乘联会的数据显示,今年1-10月,国内新能源车销量最高的产品是特斯拉Model 3,达92,051辆,比第二名的宏光MINI(44,276)和第三名的埃安S(35,145)的总和还要多。

新能源车市场呈现出了与传统燃油车市场截然不同的消费景象,高端化产品更具有号召力。毕竟,对于C端客户来说,新能源车作为新生产物,如果不能展现出比传统燃油车更高的品质感和智能化,很难吸引本就充满疑问的普罗大众。

产业层面,除了特斯拉,大众、丰田、本田、日产等跨国车企的新能源产品很快将如群狼毕至,蔚来、理想、小鹏等新势力企业也逐渐站稳了脚跟。对于国内的传统汽车制造商而言,未来新能源车市场的挑战会越来越大,如果不及时布局,被淘汰的概率将与日俱增。

在高端市场站稳脚跟,意味着更好的品牌号召力与溢价能力,想要在未来的竞争中争取主动,发力高端化是必由之路。过去,受限于传统动力技术瓶颈,中国车企始终难以超越跨国品牌。如今,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的发展,给了中国品牌一次难得的机遇。

长安进军高端是谋势而动,也是顺势而为

近年来,长安汽车无论在自主品牌销量还是新技术领域,都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

数据显示,今年1-10月,长安汽车逆势而上,以累计销售158.4万辆实现14.1%的同比增长,其中长安自主品牌销售77.5万辆,同比增长22.6%,好于行业大概36个百分点。尤其是,今年6月上市的全新高端UNI序列首款产品UNI-T表现十分突出,10月销售11,227辆,成为上市以来单月销量连续破万的车型。这也为长安汽车发展高端品牌理顺了思路。

新技术领域,长安汽车每年的研发投入超过企业总销售收入比例的5%,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持续不断的高投入,以及领先于行业的前瞻布局,让其在智能化、网联化、电动化技术方面都取得了重要突破。比如在智能化领域取得213项技术成果,包括智能驾驶关键技术30余项。今年3月,长安汽车实现了L3级有限自动驾驶技术体验,预计2022年将实现L4级逐步量产。

另外,长安汽车还建立了智能汽车云和全球数据中心,打造出国内汽车集团首个集成新能源燃油车混合动力,商用车统一的混合云平台,接入了超100余万辆智能网联汽车,实现人、车、服务三大连接,日数据采集量超过10亿条,对近千项控制信号进行大数据分析,支撑产品功能持续迭代开发。

长安汽车不仅和BAT、华为、科大讯飞等打造了智能网联的顶级朋友圈,成立了长安华为、长安腾讯、科大讯飞等系列创新中心,还成立了长安高德、长安地平线等联合实验室,建立了院士工作站,美国中心,软件科技公司等等。

目前,长安汽车已经形成了“六国九地”全球研发体系,以及涵盖16个领域的194个国际先进实验室。

不断增长的市场销量和丰富的新技术积累,为长安汽车发力高端铺平了道路,既是谋势而动,也是顺势而为。

长安新品牌的未来,值得期待。

END

#行业互联网#长安汽车#品牌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