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我的脱贫故事】龙国敏:“放牛郎”也有春天

2020-11-17新闻14

以前,没有钱,没有房,甚至全身上下没有一件好的衣衫。那时候,最害怕的就是过冬了,孩子们因为穿得单薄,一家人挤在两间漏风的小屋里,全身冷得瑟瑟发抖,手上脚上都是冻疮,一家人连温饱都成问题,更别说还要承担六个孩子的书学费。为了让孩子们都能上学,我几乎借遍了每一家亲戚,只要能赚钱,什么脏活累活都干过。

如今,完全不一样了。我们一家人住进了新修的大房子里,孩子们读书有国家补助,一家人一年四季的新衣服不断换着花样,乡里村里一条条水泥路四通八达。在政府及县乡两级农技人员的帮助下,我又干起了“放牛郎”的老本行,且养牛事业风生水起,如今已成了乡里小有名气的“牛人”。

我,就是大方县安乐乡青松村兴隆组的龙国敏,凭着坚强的毅力和不断的拼搏,用6年时间,从一个地道的贫困户演变成了乡里的致富带头人。

2014年,是我家最困难的时候,6个小孩全部进入学校,土里种出来的粮食一家人几个月就吃完,因为没有文化,我打工的工资也少得可怜,没办法,只能厚着脸皮向政府求助。后来,通过县乡村三级评选,我家“光荣”入选贫困户行列。看着门牌上“贫困户”的牌子,我满脸羞愧,虽然贫困户的补助能让家里和孩子们过得好一点,但是我不甘心就这样下去,那时,我暗暗发誓,一定要赶紧努力,争取早日摘掉那块挂在门头上“贫困户”的标签。

作为从小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我,养牛,是我的专长。我家进入精准扶贫系统后,家里生活有了保障,我也终于不用每天操心孩子们上学的书学费用等问题,生活又开始有了盼头,有了新的希望。当时,我听说国家出台有关政策,我们贫困户可以无息贷款发展产业。听到这个消息,我立刻回去与家人商量,在得到大家的充分支持与鼓励后,我家贷了两万块钱的款,用来买了几头能产母牛,开始了我的养牛脱贫生涯。

2014年至2016年,是我最辛苦,但也最充实、最有希望的几年,这几年里,养牛就是我生活的全部,我每天盼着母牛能早日生牛犊子,盼着牛犊子慢慢长大,盼着我的牛儿队伍慢慢壮大。期间,要感谢政府给了我非常大的支持和补助,我的母牛每下一头牛仔就可以得一千块钱的补助,政府家还给我修建了牛棚,甚至把路都修到我的养牛场,乡里村里的干部还专门请来农技人员手把手指导我养牛技术,并不断鼓励,让我把养牛这件事坚持下去。可以说,是他们大家的支持与鼓励,才让我更加坚定了养牛致富的信心和动力。

2017年以后,我终于迎来了养牛的春天。因为管理得当,我的母牛都下崽了,牛犊子也都长大了,我自己的孩子们也长大成人,有的大学毕业踏上工作岗位,家里也不再那么拮据了。到了今年,我已整整养牛6年,在这奋斗的6年里,我实现当初的誓言,通过努力,用自己的双手亲手把贫困户的牌子给扣了下来。

今年我家通过养牛,已经进润30万元左右,如今,家里牛圈里还有41头牛,按照现在的市场价,至少还有70-80万元的资产。为了达到国家标准,我家今年还修建了牛粪池,下一步,我还准备不断扩大养殖规模,扩建养牛基地,带动周边越来越多的老百姓一起来发展养牛事业,让大家都一起摆脱贫困,富起来。(司玉坤 李灵 王倩)

#贫困户#放牛郎#孩子们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