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山东文登:民间文艺活动遍地开花

2020-11-17新闻3

在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葛家镇于家埠村,于国启的果园仓库是村民唱吕剧练小曲的“俱乐部”。文登区文化和旅游局供图

11月12日一早,果农于国启就给吕剧票友沈道健打电话:“沈老师,今天又是活动日子了……”沈道健和扬琴搭档张秀芳,随即赶往于国启的果园。在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葛家镇于家埠村,于国启的果园仓库是村民唱吕剧练小曲的“俱乐部”。

在文登,不少文艺爱好者利用自家场所组织文化活动。剪纸、书法、绘画、歌曲、吕剧、京剧、曲艺等项目,都有文化能人带动,有众多爱好者参与。

这一天,于国启的果园文化大院演出了“一轮明月挂天边”“张大娘淘米”“实指望满池荷花红艳艳”等24首吕剧选段。在沈道健和张秀芳指导下,大家你拉我唱,吸引了周边不少群众围观。在文登区,这样的群众文化活动每天有很多。

乡村文艺活动的繁荣,催生了一批民间“文化大院”。

葛家镇岔河村于夕卿从镇企业退休后,跟着剪纸技艺传承人王培兰学了三年剪纸。回到村里,她就把自家的仓库收拾出来,装修改造成“剪之韵”工坊,带动村里的剪纸爱好者一起研究。从国家大事,到乡村新貌,她们都能用剪纸技艺宣传。于夕卿带出了很多徒弟,剪纸成了村里的热门活动之一。

岔河村还有一项热门活动——社区晚会。农闲时,一到傍晚,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的音乐就会响起,村民自发来到大院一起活动。村党支部书记王吉淑就是个文艺爱好者,她常在红歌活动中担任领唱。据王吉淑介结,岔河村的文化活动火的很,村里100多个妇女,90多个都能上台表演。

成功催生群众的文艺热情,让民间文艺活动遍地开花,文登区使用的法宝,是“培育文化能人”。“文化能人”深入民间,成了点燃群众文艺热情的火种。

2020年以来,文登区文化系统已培训基层文化管理员、文艺骨干5批次,送戏下乡活动遍及每个村,每村至少5场演出。发动大团小团开展线上线下各类辅导上万场次,全区已形成文化部门带动城乡文化串联、民间剧团覆盖各片区、小文艺队覆盖各村居的多层次文化阵地。

据文登区文化馆党支部副书记赵铁锋介绍,文化馆已成立了合唱团、舞蹈团、民乐团、京剧吕剧票友俱乐部、青少年交响乐团等多个业余文艺团队,这些团队的成员经过系统培训,已成为各地文化活动的骨干。

其中合唱团有80多人,在威海各级比赛中都拿过奖。骨干成员修艳秋、洪焕华等在自家小区成立了红歌艺术团,每年要下乡演出七八十场。

民乐团曾代表威海市参加了全省传统戏剧类小戏展演,团员们在社会上已有很高的知名度,不少被老年大学等组织邀请任教,董文刚就是其中之一,他培养的学员孙书茂,也在社区老年大学任教。

在文登,村村都有文艺队,有的大村拥有好几支特色队伍。文艺队的演出档期要安排“课表”,就像“赶集日”。据不完全统计,群众依托镇(街)公共文化活动场地自发组织的文化活动,全区平均每天超过100场。

有文化部门的支持,有文艺骨干的指导,大家的文化热情空前高涨。

责编:杜英杰

#催生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