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重庆有个风俗,最容易被其他地方黑,牵涉到尊重,却又无可奈何

2020-11-17新闻10

先说故事。

封总是北京一家腐植酸肥料企业的老板,到重庆来参加第36届全国植保会,疫情期间,大部分社会关系和合作客商都“线上”搞,感觉差很多。

一想到各地厂商、经销商、农户齐聚重庆,期待又开心,封总当然要请来自甘肃的十几位朋友晚宴,直奔一家显得高大上的餐厅,土膳房的二楼。

这是很坚决的理性选择!头天晚上,封总与两位朋友,在一条美食街大排档,天地酬宾,火锅江小白,麻油花生奶,路边摊一支,相谈甚欢。可是,这毕竟是路边摊,总有点那啥吧,所以必须“登堂入室”。

可是封总晕了了,这二楼的餐厅,装修和设计,真的不亚于北京星级酒店里的餐厅,服务员告诉他,他们没有炒菜,还是自助火锅,即调料自己选,非常丰富。

十个人围着一个相对小的桌子,你想啊,中间是鸳鸯火锅,大家要围着它夹菜,桌子直径大不了的,杯碟摆满,待下锅的菜,还不算餐巾纸和酒杯,没几分钟,就杯盘狼藉了。

如果加上你起我坐,滴着油水和酒水的桌面,还公筷行动呢,彻底放开了。

嗨,当晚封总觉得很对不住客人们,他请客,却觉得客人酒没喝好,饭没吃饱,话也没谈多少,总觉得少了些礼节和尊重的味儿。

小编也很怵头。习惯了要主食,餐厅表示没有米饭没有粥了。来自西北的客人像吃点面条,餐厅说,从来没有面条,封总提议说来方便面加到火锅里煮,才都圆了场。

再说文化。

小编两脚跨北方和南方,多年前从山城棒棒军开始,就理解火锅是重庆人的命根子,也是引以为豪的传家宝。

人未到,重庆朋友与亲戚打电话时,就拍着胸脯说:我请你吃火锅。巴山之地的人,性格豪爽,耿直大气,那可是真诚之约,并非客套,点菜与缴费,也不像蜀水之地那样扭捏。

可是我作为一个北方人,是在是转不过弯来:火锅,把蔬菜和肉,齐刷刷到锅里,然后捞出来吃,真是为吃而吃,麻辣一个味儿,简单而直接,不需要负载任何仪式和尊重。

火锅最适合一个家庭吃,家庭吗,亲切而平等,起码没有特权,哪来繁文缛节,也不需要有人张罗有人忙碌,一起吃,哪来北方那样先吃后吃。

火锅如果走出家庭,最适合平辈的哥儿们一起吃,不拘小节,酒肉穿肠过,麻辣菜肚中留,间或有放声畅谈吆五喝六,更多了份兄弟般的豪情壮志。

但是火锅的确不适合商务性演席,行政性宴请,因为他们需要礼仪上下尊卑,需要职场先后大小高低,还需要很多体现尊重的仪式感,如果吃火锅,油滴到领带,咋办,客人筷子夹着烫蔫了的菜,给领导夹?

近20年来,食材越来越丰富,花样越来越多,如虾仁火锅,麻辣龙虾,米粥白火锅,等等,但这烫,这调料,仍然是火锅那一套。

近10年来,城市街景发声巨变,沿街小店铺纷纷拆光,大量饮食餐饮店都退入美食城、酒店、大厦,环境大理石现代灯光桌椅板凳和餐具都高大上了,但是大圆锅还是分散吃小锅,其油水煮,分来后自蘸佐料,仍然是火锅那一套。

嗨,看来这火锅先天性基因决定了,人家就是家常便饭,街头巷尾的美食,它不需要音乐气氛,不要锃亮刀叉与杯碟,不需要餐巾桌布,不需要围裙,不需要优雅动作,吃饭不露齿,不出声,不喧哗。

重庆这么个风俗,当地人拍着胸脯说请客时,百分百是想真心请客,不贵不低,又是当地最流行最认可的饮食文化,多好啊。

可是外地人却觉得,这也太小气了,把大排档的小吃,拿来请客,还美其名曰最有特色的招待方式,这也太扯了吧。

小编的家乡是北方的农村,不能说特别懂事和讲礼仪,但是我母亲一直就灌输一种里外尊卑感,如有客人来,不能炒白菜茄子豆腐等,这是为什么啊

后来一想,因为这都是大路菜,家常便饭,轻而易得,即便自家也吃不起,舍不得吃,但他们不具有稀缺性,会被当成对客人的不敬。

当然,现今到餐厅专门点几个绿叶蔬菜,体现着时尚,可是那时的文化和风俗,却必须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才有意义。

哎,地域文化之差的误解,是心理冲突的根源。

所以重庆人既然是请客,那就只能提高共情力:设身处地的为对方着想,想其未说之心思,判断其文化认知,然后再提火锅的事情。

再说了,火锅再好,客人天天顿顿被请火锅吗?

#火锅#风俗#重庆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