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三关冲要无双地,九寨尊崇第一关——雁门关

2020-11-18新闻11

第三站:雁门关

按照行程计划,我们早上10点从内蒙清河县老牛湾出发,中午到达雁门关,吃过午饭,下午两点左右进入雁门关景区。

雁门关在山西的位置

从小听杨家将的故事,对雁门关充满了向往,后来又读了有关雁门关的古诗词,更加对雁门关充满了憧憬,雁门关的模样,也随着不同的古诗词,在心中变幻着模样,一直向往能亲身体验雁门雄关遥远、肃杀和悲凉。

雁门关东走平型关、紫荆关、倒马关,直抵幽燕,连接瀚海;西去轩岗口、宁武关、偏头关至黄河边。恒山沿代县北境蜿蜒于山巅的内长城,将雁门山、馒头山、草垛山联成一体。它北依雁北高原,南屏忻定盆地。雁门关坐落于代州古城北部勾注山脊的雁门山上。雄关依山傍险,高踞勾注山上,是大雁南下北归的主要中部通道之一。

雁门关是长城上的重要关隘,以“险”著称,被誉为“中华第一关”,有“天下九塞,雁门为首”之说。与宁武关、偏关合称为“外三关”。雁门关是世界文化遗产——万里长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历史最悠久,战事最频繁,知名度最高,影响面最广的古代军事要塞。

雁门关位置

雁门关坐落于代州古城北部勾注山脊的雁门山上。雄关依山傍险,高踞勾注山垭口上,是大雁南下北归的主要中部通道之一。

雁门关是长城上的重要关隘,以险著称,被誉为“中华第一关”,有“天下九塞,雁门为首”之说,与宁武关、偏关合称为“外三关”。

内外长城示意图

雁门关是世界文化遗产——万里长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历史最悠久,战事最频繁,知名度最高,影响面最广的古代军事要塞。

雁门关建筑布局

雁门关建在勾注古道要冲之处,古道全长三十多公里。北通塞外高原,南接中原腹地,在三千年的历史中,是中原汉民族北上和草原游牧民族南下的咽喉要道,也是宋辽两国的边界线。此处战时为军防戌守之关隘,平时为南北商贾运输之要道,行人往返之通衢。

我们是从雁门关景区西门进入的,相当于古时从关外向关里走,古时这里是属于“胡人”的地界。进了景区入口后,可以坐摆渡车往景区关楼去。

下了摆渡车,可以看到路旁杨家将七郎八虎的雕塑。

明月广场

小时候听杨家将故事形成的理念,他们与敌军鏖战的漫漫黄沙的边关重地,是离我们非常遥远的北方,一直到今天来到雁门关,才有了清晰的概念,原来那时的 “边关”,离我们这么近,可以说就在身边!

继续前行到达明月广场,名人壁的上部毛主席题写的“雁门关”三个大字,苍劲有力,下部镌刻着与此地有关的帝王将相、历史名士的浮雕像及简介。

从这里向右转前行,可以看到一座仿古的门楼明月楼,这就是雁门关的检票处。检票通过,踏上景区仿古街的石板路。

石板路

古井

沿着石板路继续前行,在边贸街的入口处的关外道路上,看到一口古井,据说它旱不涸,涝不溢,是古时边关将士的主要水源,今天成了游览景点之一。

边贸街位于仿古街与瓮城门之间。明清两代这里是边关最繁华的地方。现在街两边的商铺,是为旅游开发新建的,卖的东西也不是很有特色,许多都是各地旅游点常见的产品。

瓮城门

过了边贸街,就到了瓮城,瓮城北门未建楼顶,门额上“雁门关”三个大字提醒我们,要入关了。

国庆期间人很多,挤在门前闹哄哄的,想必古时,是不会允许这样乱纷纷乱入的,一定有兵士一边站岗,一边喊着“排好队、排好队”吧。

城门左右各嵌镶一砖刻楹联“三关冲要无双地,九寨尊崇第一关”,简单的14个字,说明有样的重要地位,相传为明清三晋名人傅山所书,笔力遒劲,字体清秀。

雁门关西门地利门

进入瓮城门,就看到了雁门关的西大门---地利门,走过这个门,就从关外进到了雁门关内。

古时关外为北方游牧民族,居无定所,物资匮乏,关内为中原农耕区,相对富足,有多少关外人为了温饱,渴望走进这个大门,成为关内人。

地利门洞

门洞里的青石板路上,车辙印清晰可见,想当初多少辎重车辆,从此经过,为边关将士运送给养,为关内关外百姓运送贸易货物。

我们踩踏的可是上千年的历史脚步啊!

雁门关西门地利门

进到雁门关内回望雁门关楼,才看出它的宏伟和雄壮。

西门雁门关楼为石座砖身,顶部是两层结构的宁边楼,宁边楼楼内设有杨六郎祠,供奉着杨六郎的铁刀一把,两侧还塑有孟良、焦赞像,这一切都述说着人们都边关将士的敬仰。

威远楼

和雁门关楼相对而立的是威远楼。明清时期威远楼的前后是士兵的营房和操练场。

操练场

如今的操练场上再也看不到兵士,只有游客如云,定时还有一些实景演出。

我们在这里浏览时,正好演出在进行中,好像演的是浣女为边关将士洗衣的情景,许多朋友驻足观看,我们因为时间有限,未及细看就匆匆离开了。

雁门关东门

从雁门关西门地利门口左拐,沿着石板路向前走不多远,就可以看到雁门关的东门了,西门和东门是呈90度布置的,互为犄角。

雁门关东门门洞

东门门洞的地面,也是有着明显车辙印的青石板路。

走过这承载着厚重历史,车辙印清晰可见的青石板路,走出雁门关东门洞,就从关外“胡人”的地界,进到了关里的“中原”大地。

雁门关东门

回望雁门关东门楼,高大的门楼份外威严肃穆,环视着前方的群山和大地,好像在说:“有我在这里屹立,就会阻挡住一切来犯之敌,让你们永葆安宁。”

门楼上方“中华第一楼”的牌匾份外醒目,也彰显出了雁门关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险天”

体会完门楼的威严肃穆,门洞上面的两个字引起了大家的兴趣,“险”字大家都认识,另一个字是什么呢?大家纷纷猜测。

原来这两个字出自武曌之手,武则天的一生共造了十二个字,时至今日,这些字都难得一见。雁门关保留的这个字也就显得更加珍贵:草字头+田+弋=天,大概是有草、有田、戈字少一点(减少兵戈),原来是“天险”门。

东门天险门的外东侧有一个祠堂和一个驿站,祠堂名曰“镇边祠”,是为纪念春秋名将李牧而建,亦称武安君祠,靖边祠等。

镇边祠

昔时奉命驻扎雁门关的赵国名将李牧,曾大破匈奴十余万兵骑,使得匈奴在十余年间,不敢再侵赵国,后人为其建祠,感谢他保一方安宁。寺内有一通明代石碑刻,记载了李牧的功绩。

不知什么时候开始,祠堂不光供奉李牧,也供奉其他守边守将,现在里面的偃公堂、群英堂、武安堂等,供奉的分别是姬幸、薛仁贵、杨家将等33尊从西周至明朝2600多年间守关名将塑像,雄姿英发,气宇轩昂。

姬幸(字偃)乃是雁门关目前已知最早的守将,为周武王之弟,因守雁门关有功,被赐名为姓,供奉在偃公堂内,偃公堂也就成了全球幸氏的祭祖之地。

镇边祠和旁边的驿站,在日寇攻陷雁门关后,均被毁坏,仅存地基,现在的祠堂是重建的,驿站也正在重建中。

游览完了镇边祠,我们准备登上雁门关门楼,去长城上登高望远。

天险门外盘山古道

登上门楼,居高临下,看群山莽莽,古道沧桑。

从天险门楼向下看天险门下山的路,蜿蜒曲折好几里,根本看不到入口,我们庆幸自己没有选择从雁门关景区东门进入景区,否则从入口到门楼,不知要走多长时间。

战鼓

大炮

门楼上的大鼓和大炮,当初一定是令敌人闻风丧胆的利器,上到门楼上的许多游人,都会拿起鼓槌,擂鼓助威,向历代的边关守将致敬。

长城

远瞧长城,它像一条苍龙蜿蜒曲折地卧在那些高低不平、长满青草的山岭上。长城在山顶似龙舞九天,震慑和阻挡着一切觊觎者的脚步。

长城内外

从山顶向远处望去,一条长城将大地分成了关内和关外,虽然如今内外已是一家人!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里,它们却是北方游牧区和中原农耕区的分界线,它见证了两个民族血与火的碰撞,和无数将士家国难全的遗憾。

雁门关内部

雁门关自然景观雄伟险峻,是三千年攻防战争史不断铸就的不朽天堑。它既是中原抗击异族侵略的坚强堡垒,也是民族融合摇篮。

站在雁门关上,让我们重读一下描写雁门关的诗词:“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寒云带飞雪,日暮雁门关”,“远与君别者,乃至雁门关”,“重关独居千寻岭,深夏犹飞六出花”“弯弯月出挂城头,城头月出照凉州”,你可对这些诗词,有了新的体会?

漫步雄关,登高远眺,抚今追昔,感慨万千:雄关漫漫无尽路,血雨腥风数千年,内外本是同源生,终须携手创和平!

除了雁门关,中国还有九大名关:山海关、潼关、嘉峪关、居庸关、友谊关、紫荆关、剑门关、娘子关、武胜关,它们均以地势险要,易守难攻著称,您去过几个?

武士

走出雁门关时,回望群山,夕阳下山顶的勇士,执矛挺立,伸出左臂,似向苍天宣誓,雁门关将一直守候着中华大地,直到永远。

离开雁门关,已是下午五点多钟,按照行程计划,我们来到了忻州市住宿,准备第二天游览黄河边的碛口古镇。

#山西头条#

#武侠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