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迎接区域交通大动脉,南通做了什么?

2020-11-19新闻10

11月17日,市委书记赖泽华率中山市党政代表团到江苏省南通市,深入南通创新区、上海电气国轩储能系统基地、中天科技集团、通富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市政务服务中心、市域治理现代化指挥中心、南通博物苑、五山地区滨江片区等地,考察学习该市融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以及在园区建设、产业发展、营商环境建设、市域治理、生态环保等方面的做法。南通市委书记徐惠民陪同考察。

相比长三角几大明星城市,南通的名气没有那么响亮,但综合实力不可小觑。近年来,南通站在国家区域协调发展大变局的风口,紧跟时代、顺应潮流,以沪苏跨江融合试验区为依托,打造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新引擎。2019年,南通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383亿元,增长6.2%,今年前三季度又以3.4%的增速位居江苏省第一。南通一只脚已迈入GDP“万亿俱乐部”。

中山与深圳隔海相望,与广州陆域相连,地理区位与南通和上海、苏州之间的关系非常相似。南通“全方位融入苏南、全方位对接上海”的思路理念、经验做法,尤其值得中山学习。

“近几年南通经济发展实现了质的飞跃,有没有哪个事件、哪个节点是关键转折?”在南通创新区展示馆一幅长三角交通概况图前,中山代表团抛出这一问题。

南通市领导给出答案:南通发展的转折点,始于苏通大桥开通。

2008年6月30日,拥有1088米世界第一跨径的苏通大桥正式通车。这是当时中国建桥史上建设标准最高、技术最复杂、科技含量最高的特大型桥梁工程,创造了四项世界纪录。

苏通大桥的建成,开启了南通跨江联动、对接上海、加快融入长三角一体化的新进程,让原本受长江天堑阻隔的“南不通”,真正进入江海通途的广阔时代。有一个数据最能反映这种变化——大桥通车前,南通GDP增速在江苏13市中位居中下游;大桥通车后,南通GDP增速稳居全省前三位。

事实上,围绕区域一体化而迈开的交通步伐远未停歇。今年,沪苏通长江公铁大桥和沪苏通铁路通车,八条过江通道正式纳入国家规划,苏中苏北全面进入上海1-2小时都市圈。南通的未来,更加值得期待。

“迎接区域交通大动脉,南通做了什么?怎么防止‘通道变过道’?”中山代表团继续追问。

中山之问,也是南通之问。在今年初召开的南通市委十二届二次全会上,南通市委向全市发出“发展四问”:面对新机遇,我们准备好了没有?面对过万亿,我们准备好了没有?面对大项目,我们准备好了没有?面对争先锋,我们准备好了没有?其中,光是如何“大抓项目、抓大项目”一条,就“问”得当地干部“寝食难安”。

据介绍,南通把今年作为大项目突破年,一切盯着大项目干,一切围着大项目转,加快突破一批事关发展全局的大项目。市领导定期到县区调研,没有新项目的地方一概不看;安置房项目,上午拿地下午必须动工,前期工作前期干,确保合法合规……在一系列“操作”之下,今年上半年,南通新开工、签约20亿元以上产业项目111个,其中百亿元以上项目24个,省级重大项目数全省第一。

为了吸引科创项目落地、打造区域总部经济,南通在园区开发建设方面下足功夫。规划面积17平方公里的南通创新区,从一片小散乱污的荒芜地,到初具规模的示范创新区,仅用了不到4年时间。创新区提出“把最好的生态环境留给创新”,环绕整个园区的碧湖栈道、花草世界令人叹为观止;创新区提出“把研发当产业,把技术当商品”,探索技术研发市场化机制,大大提高了项目成果转化率。

除此之外,南通在营商环境建设方面也毫无保留。其中,“不见面审批”改革成功打造南通样本,在今年疫情期间大显身手。还有南通“一枚印章管审批”改革获国务院大督查通报表扬,国家级政务服务综合标准化工作成为全国标杆。精益求精的政务服务,吸引更多优质资源向南通加速流动。

事业成败,关键在人。南通提出狼山脚下呼唤“狼性”干部,发现、培养、激励起一大批品质忠诚、意志坚韧、有血性、有团队精神的“狼性”干部,在全市各战线冲锋陷阵,为南通答好“发展四问”提供了坚实保障。

南通之行感触深刻,经验启示弥足珍贵。东区街道党工委书记周俊峰说,南通和中山一样都是地级市,不靠政策支持,而是抢抓机遇,办好自己的事,做好招商引资,通过大抓项目推动发展。特别是提供良好的政务服务,紧盯项目落地,政府说到做到,让企业安心放心。这些经验,给我们带来很大的启发。回去之后,要敢想敢干、大胆突破,主动出击、主抓项目,争取多点开花,实现总体提升。

南头镇党委书记徐宁军说,南通干事创业豪气十足,干部敢闯敢试,敢为人先,敢争第一,敦促项目动工喊出“就在这里打桩”,这样的气魄令我们佩服。南头镇要更加坚定发展的信心和决心,坚持产业立镇、工业强镇,落实稳企安商系列措施,以科技、创新、质量、品牌,联合周边镇区,积极打造世界先进家电产业集群,以美丽、畅通、品质、活力,努力打造精品城镇新南头。

横栏镇党委书记冯金怡说,南通统筹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破解长江南通段几十年的生态之困,打造面向长江、鸟语花香的国际街区、城市客厅。我们要俯下身来,看到差距在哪里;潜下心来,认真谋划今后的工作。横栏镇要努力提高绿色发展含金量,高质量谋划好西江边3万多亩的现代农业产业园,打造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集种植、产销、研发、文旅于一体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区。

市领导陈文锋、欧阳贵有、杨文龙、李长春、雷岳龙、叶红光参加有关活动。

◆中山日报报业集团新媒体中心

◆文/记者 郭锦润

◆图+8/记者 夏升权

◆编辑:沙玉兰

◆二审:蓝运良

◆三审:魏礼军

◆素材来源:中山日报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