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宋朝为何“钱荒”?宋统治者又是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的?

2020-11-20新闻9

唐灭亡后,中原大地又陷入割据混战的局面,宋太祖赵匡胤统一中原和南方地区,重新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封建制国家。

五代十国后期形势图

虽然其疆域不如前代的广,但手工业、商业和农业有了巨大的进步,曲中矿冶业的技术水平有了长足进步,它的进步使得宋代铸造了钱币数量最多、品种最为众多的王朝,但“钱荒”现象却异常严重。

北宋形势图宋初,宋太祖和宰相赵普制定了“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的政策。

意思是宋初的统治者为了加强中央集权,下令限制地方的钱银和谷物数量,例如乾德二年(964年),“始令诸州自今每岁受民租及筦榷之课,除支度给用外,凡缗帛之类,悉辇送京师。”开始令所有的州县,从这一年开始每年收到的农民租税,除了支度的必要使用外,凡是缗帛之类的,全部送至都城。

对谷物都这般,更何况制造钱银的矿呢?

宋王朝和过去历代王朝相同,对金属和非金属矿的开采冶炼均实行禁榷,所有权由国家垄断,在铜矿产地设监,矿务、场务有专任官吏管理。

唐朝天宝年间每年铸钱只有32万贯,以全国人口计,每人有六七文,而北宋在其初年铸造数量就达100万贯以上。根据各年铸造铜数量来计算,合计两亿贯钱。

但在铸造钱币最盛的神宗熙宁、元丰时期,钱荒问题异常凸显。

为何会“钱荒”呢?司马光:《温国文正公文集》曾记载了一句话:“销熔十钱,得精铜一两,造作器物,获利五倍”。

意思是销毁溶解十钱,可以得到一两精铜,用这些铜制作器物,卖掉后可以有五倍的获利,宋人可以大量销毁铜钱制造铜器谋取暴利。

总之,第一个原因就是铜钱购买力低于其自身价值。《宋史·食货志》载:“颁行新政......削除钱禁,以此边关重车而出,......钱本中国宝货,今乃与四夷共用,又自废罢铜禁,民间销毁无复可办。”

宋颁布形政,不再有“钱禁”,铜钱流向契丹、女真和西夏等少数民族的地区与国家。钱本身是中国自己的宝货,如今四个少数民族政权共用,自从取消铜禁,民间销毁的铜没有可以恢复的办法。

另外从一些出土的考古资料也能说明这一点,北京西郊百万庄发现了两座辽墓,出土铜钱107枚,只有9枚不是宋钱。

不只是辽,西夏也同样,在其建国后虽然开始铸造钱币,但境内流通的钱仍以宋钱为主,所以,第二个原因是大量钱币的外流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宋代钱荒。

第三个原因是宋民间喜欢大量窖藏铜钱,这样的行为使得市场上流通的钱币数量进一步减小。

最后,因为古代交通不便,宋代货币流通具有地方性的特点,常常是某一地专用某一种钱,全国范围内的货币并未统一,不利于货币流通,也就变相减少了钱币数量。缓解“钱荒”的对策

钱荒实际上是缺铸造钱的原料,针对此宋人大量铸造铁钱,以弥补铜钱的不足;也将制钱用的铜里掺杂其他金属,减少铜钱用量,但介于铸造技术不够发达的现实,这一行为并未起到多大作用。

于是,宋人又想到铸造形状较小的钱,节省原料,但这一举措容易被不怀好意者利用,制造假币,最后,川陕地区的商人又发明出了交子(纸币),后来交子被豪商挪用、吞没,导致其无法兑现,引起民间轩然大波,被禁止。

这一问题,直到明中叶以后才得到彻底解决,有人知道是什么方法嘛?

欢迎在评论区探讨一二。

#钱币#辽宋夏金#君王皇帝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