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高质量独处可以做什么?毛姆: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

2020-11-20新闻16

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年初被迫待在家里的时候,有多少人向往外面的花花世界,恨不得立马摘下口罩出去狂奔,但有一种人能够安安静静的待在家里,不会凡事扰,且在一个喧闹的世界里独自修行。

在这个世界上我敬佩那一些能够通过自身努力而获得得自己想要东西的人;我也敬佩那一些为世人做出贡献名垂千古的人;当然我也敬佩那一些不为人知默默奉献的人。但你若问我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首当其冲的必是:做一个学会独处的人。因为学会独处的人,这辈子都不会感到寂寞。

独处的时候应该做什么,可以做什么?阅读,足矣。

当然这里要强调的是,这里的阅读并不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功利性的阅读,不是为了去考试或者是增长某一方面的知识而进行的阅读。

毛姆说: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

阅读的时候可以读什么?

名人传记。

古今中外的名人不在少数,阅读他们的传记的时候,有力量的文字可以让你感同身受。因为人本身就是具有共情性的一种生物。

难怪比尔盖茨也坦言说自己也喜欢读名人传记。

有名人传记的时候,你可以读比尔盖茨,也可以读扎克伯格,也可以读撒切尔夫人,也可以读米歇尔奥巴马,你可以读慈禧,还可以读雍正……历史发展到今天的时间是你成长至今年龄的好几倍。因此你丝毫不用担心没有足够的名人传记给你读。

而在这些名人传记当中,你可以感受到他们的性格养成,可以感受到他们的处事方式,可以了解到他们的成功机遇,也可以发现他们之间若有似无的共性……这些都会对你未来的生活有所影响。

历史书籍。

李世民说:

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在阅读这类历史性概念非常重的时候,你最大的一个感受就是时间的厚重感。在过去的时间流逝当中,你会惊讶地发现这样的一个事实:无数的历史正在重演。只是人类尚未察觉。

王朝的兴衰,时代的变换,或为王或为臣或为寇,你又可以在蛛丝马迹之间发现他们的联系,这一联系便是重演的历史。

即使是今日心理学繁荣发展的今天,你也可以窥见一二:原生家庭的影响便是历史重演的一个缩影。

揭露人性的书籍。

人性是一个很复杂的概念,不管是哪一个种族,哪一个年龄段的人,对于人性都有不同的诠释。

无论是读毛姆,还是读莫言,无论是读莎士比亚,还是读贾平凹,你都会发现:人性在他们的笔下节节败退,被撕掉所有的虚伪外衣,多余的累赘都被他们的文字一一剔除。

也不知道是时代的原因,还是他们自身经历的原因,造就了他们的文字。让你读完之后不吐不快:但,这就是人性!

我现在仍喜欢读这一类书籍。因为在我看来,人性是压抑在人内心基因里的东西,是刻在骨子里的东西,书籍当中所描写的每一面或许都有环境等外在因素的影响,但是又能保证自己在同样的环境下的时候,不会做出相似的选择呢?

这是不是也是人性的一个特点?

丰碑般的科幻巨著。

我也喜欢读一些非常出名的科幻巨作,比如说大刘的三体,之后又在三体的渲染下拜读了大刘的其他作品,如朝闻道等。在大刘的作品当中,你可以肆意地放飞自己的想象力,在惊叹大刘思想深度同时又不得不佩服大刘的远见卓识。

其实,在拜读这类作品的时候,常常会莫名地生出一种淡淡的凄凉,毕竟人类在宇宙当中是如此的渺小;也会忍不住思考自己人生的意义,人类不过是浩瀚宇宙中的渺小尘埃,做什么才是真正的意义?

有一段特别着迷的时候,甚至连梦中都出现了宇宙的宏伟蓝图,那是一个时间三维化的立体存在:沧海桑田,不过弹指之间。哪怕是醒来之后,梦中的景象仍然历历在目。

如果说历史是对于过去时间的加冕,那么或真或假的科幻便是对未来时间的敬畏。

莎士比亚说: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

如果说这个世界上有什么是可以让人感受多样化人生的存在,那么阅读无疑是其中的一种。因为阅读的文字当中有不一样的人生,有过去,有未来,有人性,有温暖,也有悲伤,更有惨痛的教训……

而每个人的一生,至少在目前的技术来看,时间是不可扭曲的存在,这也就意味着一个人的一生,除了自己的单向行走轨迹之外,再也无法真正意义上去塑造另外一个人生。

这也是阅读的一个优点。

我特别喜欢的一个作者,说了这样的一句话:

我可以浪费时间,但是绝对不能浪费生命。

当时我还以为是在为自己的浪费时间找借口,后来才觉得这句话的深意。

时间是霸道孤傲的存在,几乎所有的东西都逃不过时间。但我几乎忘了:

时间只是生命长短的度量,而生命厚度,生命的广度,却不是时间能丈量的。

人这一生,能有多长时间?你是在浪费时间还是浪费生命?

我相信:每一段高质量的独处时间,都是对生命最美的赞歌!

你觉得呢?独处的时候你在干什么?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