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饮水后立刻排尿和大量饮水后排尿较少的人,谁更健康?

2020-11-21新闻14

正常情况下我们每日需要饮水1500-2000ml,与此同时我们每日也会排出1000-2000ml左右尿液,以维持稳定的内环境,防止水中毒。那么,饮水后立刻排尿的人群和大量饮水后排尿较少的人群相比,谁更健康呢?

不少朋友通过对比饮水后的排尿时间与排尿量来判断肾功能的好坏,但这样的判断方法并不科学,因为在不同的情况下,饮水后的排尿时间与排尿量不一样。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一下,什么情况下我们才会排尿。尿液由肾脏将血液中多余的水分过滤所生成,但这里所谓多余的水分并非我们喝进去的水,而是在循环血量足量、体液渗透压适中的情况下,体内依然存在多余的水分,才会以尿液的形式排出体外。

循环血量是流淌在血管内血液的总量,正常的循环血量是维持各器官组织血流灌注的保障,若机体存在急性失血所致循环血量不足,各器官组织得不到足够的血流灌注便会缺血、缺氧,此时机体会通过多种方式进行代偿,包括将血管以外的组织液转运至血管内,维持正常的循环血量,同时我们喝进去的水或通过输液进入体内的水分,也会成为循环血量的组成部分,尿液的生成会减少,只有保持了足够的血容量,才会将多余的水分以尿液的形式排出。

体液渗透压由溶解在血液中的钠离子、钾离子、血糖等成分组成,也是维持正常循环血量的保障,若存在大量出汗、严重呕吐、腹泻等情况,机体严重失水,会使体液渗透液升高,给我们的大脑传递一个信息:机体目前处于缺水状态。此时机体也会通过多种方式进行代偿,包括减少尿液的生成以避免继续失水,同时我们喝进去的水也会成为体液的一部分,以纠正机体失水状态,也不会立刻排尿,只有机体获得了足够水分,体液渗透压恢复正常,才会排尿。

当然,在饮水前若循环血量正常,体液渗透压也位于正常范围,喝进去的水会以尿液的形式排出。以饮用1000ml水作为标准,在饮水后1小时,机体的排尿率会达到最高值,在饮水后2小时,机体的排尿率基本可恢复至饮水前水平。也就是说,若我们体内的水分足够,喝进去的这1000ml水会在2小时内被肾脏从血液中过滤出来,但这并非意味着在2小时以后才会排尿,何时排尿主要取决于膀胱的充盈状态。肾脏过滤生成的尿液通过输尿管注入膀胱进行储存,只有膀胱的尿液足量时才会引起排尿反射。

我们的膀胱具有强大的伸展性,可随着尿液储存的增多而增大,当尿液储量达到400ml时会产生排尿反射,但是否需要排尿,主要取决于我们的主观决定。若没有排尿意愿,膀胱可持续伸展以储存更多的尿液。当然,憋尿这种习惯并不提倡,因为尿液若未及时排出,会导致肾脏产生的尿液无法及时向下排泄,久而久之会引起肾脏损伤。

在保持正常饮食与饮水量的情况下,若无泌尿系统疾病,我们每日会排尿5-6次,每次大约排尿300-400ml。若肾功能受损,无法将多余的水分及时、足量排出,会出现排尿减少,若每日尿量突然少于400ml,需警惕急性肾损伤;若每日尿量持续少于100ml,说明可能已经发生了不可逆的肾脏损伤,多已进展为慢性肾衰竭的终末期,即所谓的尿毒症时期,因此若机体无失血,也不存在大量失水的情况,大量饮水后尿却很少的人群需警惕肾损伤的可能。

尿量严重减少需提高警惕,频繁排尿或尿量显著增多也不正常。若存在尿路感染、泌尿系统肿瘤、膀胱结石等疾病,由于炎性水肿、膀胱顺应性下降使膀胱容量减少,会出现尿频;若存在前列腺增生,由于膀胱排空障碍导致尿潴留,引起膀胱有效容量减少,即使生成很少的尿液也会排尿,会出现尿频。

这些患者可能几分钟就需要排尿一次,而每次尿量并不多,通常为几毫升至几十毫升,因此尿频的人群也不一定健康。当然,排尿次数多且每次尿量较多,如每日排尿3000-5000ml,需警惕糖尿病、尿崩症、肾脏浓缩功能受损等疾病。

#男性健康#排尿#饮水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