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牛棚里唱出“致富曲”

2020-11-22新闻11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通讯员白文静报道) 廊檐下的玉米棒子金光灿灿,畜棚里的育肥牛羊牧歌声声,家里的主妇坐在堂屋的门口,悠闲地做着手里的针线活,朴实无华的小院里充满脱贫后的新气象......这是记者近日在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大庄乡台集村脱贫户海木汗麦家看到的一幕。

大庄乡台集村地处干旱山区,这里山大沟深,十年九旱,是民和县的深度贫困村。迫于生计压力,全村原有的168户人家有75户搬离大山另谋出路,留守在村里的仅剩下93户,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就占到63户384人。而海木汗麦一家就是建档立卡贫困户中的一户。

海木汗麦家共有7口人,以前全家人靠仅有的5亩土地和他一人打工挣得钱维持生计,土豆、豆面是仅有的食物,一件衣服缝缝补补可以穿好几年,屋子破旧不堪,吃不饱、穿不暖、住不好是他生活的真实写照。

“2013年以前,全村人还吃着沙坑里渗出来的水,泉眼离家1公里远,村民都是挑着扁担或赶着驴,排着队去取水。”“2017年以前,村里的路还是土路,雨天泥泞难行、晴天尘土飞扬……”回想未脱贫之前的日子,海木汗麦感慨万千。

2015年底,脱贫攻坚的冲锋号角吹响在全国各地,台集村的村民们终于迎来了脱贫致富的曙光。在第一书记王斌云的带领下,海木汗麦与全村村民一起,因地制宜,从干旱山地里找到了一条脱贫致富的出路——农牧联动,发展养殖产业。

2016年,台集村实施了美丽乡村建设项目,海木汗麦通过危旧房改造项目,在自家庄廓盖起了新房。接着,又通过产业扶持,建起了家庭牧场。起初只养了3头牛,经过4年的努力,到今年,家庭牧场牛存栏量达7头,羊存栏量达40只。

去年,海木汗麦卖出去3头牛、7只羊,共收入3万多。今年,牛羊肉的价格相比往年是最好的,他预计会有5-6万元的收入。靠着发展养殖业,海木汗麦一家人的日子一天天的富裕起来了。

以前,台集村的村民们只能靠天吃饭,一亩地种小麦最多收200斤粮食。今年,海木汗麦在自家5亩地的基础上又承包了10亩地,用来种植“全膜玉米”。秋天铺膜保墒,春天播种,一亩地的收成最低能保证1000斤,比小麦的产量和收入要高出5倍。同时,玉米秸秆还可以作为牛羊饲草直接利用,大大降低了养殖成本。

“现在的好日子以前做梦都不敢想。这都得感谢党和政府给我们的这些好政策。明年我打算将青贮饲料推广下去,把饲草高效利用起来,再把养殖规模扩大一点” 。海木汗麦道出了台集村村民的普遍心声,规划着家庭牧场明年的发展。

用勤劳的双手创造美好生活,这才是对党和政府最好的回馈。海木汗麦的致富之路是台集村脱贫致富的一个缩影。

自2016年美丽乡村建设项目实施以来,台集村先后有87户农户改造了危房,90户农户改造了围墙大门,修建了200平方米的村级综合服务中心和1200平方米的文化活动广场,新建出村主干道路6.28公里,全村建成家庭小牧场87座(其中25户为非贫困户),羊存栏数达1400多只,牛存栏数达240多头。此外,2018年还通过养殖切块资金,为全村所有养殖户修建了草料房,养殖产业已然成为了台集村的主导产业,村民靠自己的双手就能持续增收。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如今,台集村的村民们生活越来越富裕了,笑容越来越灿烂了,幸福指数也越来越高了。

台集村脱贫致富的背后,是大庄乡党委、政府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和省市县关于脱贫攻坚工作部署的生动体现。第一书记王斌云说:“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了‘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的目标。下一步,我们将带领群众从自谋出路向共同致富迈进,推动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促进农村的全面发展和农村社会全面进步” 。

#干旱灾害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