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汉朝耗费数十年就重创匈奴,宋朝花了上百年为什么反被灭国?

2020-11-22新闻7

汉朝与宋朝两代。

无论其经济还是政治实力,在历代封建王朝中,都称得上是佼佼者。

然而,就这两个难分伯仲的盛世王朝,在对外军事上的战绩却大相径庭。

西汉疆域两国战绩对比

汉朝对外发动战争,并不单单只是针对匈奴。在西汉的其他方向上的战略进攻,有南方的东越、南越,西南诸国,东边的朝鲜,西边的羌人,西域的大宛等等。

汉朝凭借强大的军事能力打得心服口服,并建立了西域都护府来管辖西域诸国。

反观北宋,在建国之初,周围同样强敌林立,其中,党项的西夏、契丹的辽国、白族为主体的大理、吐蕃,至于后来的女真与蒙古,北宋的战绩却始终乏善可陈。

反而在百年间“檀渊之盟”、“靖康之耻”,被打回了南方,苟且偷安。

北宋疆域

到底是什么原因,令两个中原国家,对外战争差异如此之大呢?政治体制的差异

汉朝与匈奴作战时,占据了制度的优越性。当时的汉朝是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而匈奴还停留在奴隶制时代。

在汉武帝时期通过推恩令、附益法、酎金夺爵等方法不断的分化诸侯国的力量,通过一系列的改革加强国力,在加上此前的文景之治,汉朝军力,经济实力可以说是空前绝后。

北宋与辽、金两国,由于经过了近九百年的发展,即使是游牧民族或是渔猎民族,其政治体制的差异性并不大。

反而宋朝由于经过了藩镇割据,下克上之风盛行的五代十国,宋朝既要加强中央集权,还要避免集权之后的一家独大,又开始分权,整个国家的政治体制被分了稀碎。

北方渔猎民族——女真重文抑武

汉朝时,历代丞相如:萧何、曹参、樊哙到后来的卫绾、窦婴,自汉高祖到汉武帝这段时间里,所用丞相大都是“上马可为将,下马可为相”。

军中作战更有二十等爵制,即砍一个披甲人 ,就可获得一级爵位(公士)、田一顷、宅一处和仆人一个,岁俸50石。可以说当时的汉朝是,万般皆下品唯有军功高。

宋朝从建国之初便提出“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口号 。军人社会地位低下,没有合适的发展土壤。募兵制主要征取的对象是饥荒灾民,还有充军罪犯,因此有贼配军的说法。

对外战争时,也往往是外行指使内行,武将领兵,会有文官从旁督军,稍微能打仗一点的范仲淹,在谋求国内变革时,受到国内保守派的疯狂打压,最终黯然下台。

北方游牧民族气候影响

自古以来,北方游牧民族在中原地区建立的区域性或全国性政权多出现在寒冷期。

在温暖期,气温较高,降水丰沛,有利于农业生产,整个社会经济比较繁荣,政治稳定,北方游牧民族既没有大规模南下的必要。

然而五代十国,是一个从温暖到寒冷期的过渡时期,到了北宋末年,气候急转直下,关中地区的农业生产尚且已无法自足。

这也导致了游牧民族南下的频率加大了,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扰,加上国内赤地千里,颗粒无收,大大降低了抗御游牧民族南下的能力。

中国历史气温变化

归根结底,宋朝对外战事的屡战屡败,主要还是归咎于其统治者错误的施政政策,国家内部的矛盾迭起,加上一点点气候的导火索。

最终导致了整个国家的崩盘。

#辽宋夏金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