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风雨无阻第五年!83位市民怀着感恩之心,徒步寻访“南京安全区”

2020-11-22新闻5

“今年跟往年相比,最大的不同在于线下人数大大减少了,只有83位参与者”,今天上午,“感恩·南京安全区”第五届国际和平徒步活动在鼓楼医院1892楼旁的小广场冒着细雨拉开帷幕,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馆长张建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强调,今年83人这个数字是为了铭记南京大屠杀83周年,“今年还邀请了援鄂医护工作者,因为他们跟83年前那些国际友人的相同之处就是同样的人道主义精神”。

83年,

人道主义精神的传承

83年前,南京鼓楼医院的医护人员留守危城,救死扶伤,拯救了无数中国同胞的生命。今年,鼓楼医院医务工作者222人分3批支援武汉。不仅如此,委内瑞拉、公共卫生中心都有他们舍生忘死、逆行而上的身影。

今年之所以把和平徒步活动起点选定在鼓楼医院,就是以此来感恩在南京大屠杀期间帮助中国难民的国际友人,致敬在抗疫中无私奉献的医护人员。

据悉,今年的徒步活动中,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鼓楼医院抗疫团队、南京市红十字会、省卫生监督所、咕咚App、西门子公司、博西公司、南京护理职业学校等团体代表共计83人参加了活动。鼓楼医院援鄂医疗队医护代表受邀来到徒步活动现场,鼓楼医院第二批援武汉抗疫医疗队联络员、鼓楼医院党务综合工作部副部长杨海龙说,当年国际友人从死亡线上救下了数以千计的中国百姓,今年医护人员奔赴抗疫一线,践行医务工作者的责任担当,“这是人道主义精神的传承,是一种无私无畏、义无反顾、奉献精神的传承。人类是命运共同体,唯有同舟共济、同心协力,才能战胜困难。”

上图为南京大屠杀期间鼓楼医院部分医患合影

下图为鼓楼医院第二批援武汉抗疫医疗队合影

94岁幸存者寄语11岁小学生:

要珍惜和平,好好读书

在徒步活动启动仪式上,张建军馆长、鼓楼医院纪委书记岳飙;南京市红十字会党组成员秘书长李俭、鼓楼区委宣传部副部长桂峰;凌曦副馆长、鼓楼医院援鄂医疗队代表周路阳;时鹏程副馆长、南京护理职业学校学生代表吴可静两两一组,先后手持拼图卡片,共同拼成“南京安全区”感恩拼图。南京大屠杀幸存者葛道荣老人和南京市小学生代表邓言在拼图墙上粘贴象征和平的紫金草。

当得知邓言11岁时,葛爷爷对邓言说:“1937年日军侵占南京时,我才10岁,比你现在还小。那年冬天冷极了,我们天天逃难、忍饥挨饿,你现在幸福,学校读书安全。”他嘱咐孩子,要珍惜和平,好好读书。

葛道荣老人与邓言

现场嘉宾共同放飞气球,一瞬间,和平气球飞向天空,亮丽的色彩冲散了初冬的阴沉。

启动仪式现场还有一面和平寄语墙,很多参与者都在上面留下珍贵笔墨,而大家写的最多的一个词是“和平”!

葛道荣老人在和平寄语墙上签名

用脚步丈量大爱之路

每一年的坚持:徒步、体验、缅怀!

“83年前那批国际友人的恩情我们永远都不会忘记,每一年我们都会坚持坚持用这种方式去徒步、去体验、去缅怀”,张建军馆长也跟着大家一起参与了今年的徒步活动。

上午9时,徒步活动开始。83人分成两个方阵,冒着细雨徒步当年南京安全区,用脚步丈量国际友人的大爱之路。

9:20,大家来到首个打卡点——南京市小粉桥1号拉贝故居。这是每年徒步南京安全区的必经地,当年拉贝先生曾在这里修筑防空洞,小小的院落里救助了600多名难民。

9:40,徒步者到达第2个打卡点——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五台山丛葬地。南京大屠杀期间,这里是遇难同胞尸骨丛葬地之一,1988年建立纪念碑。

10:10,大家抵达海洋国防教育馆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这里是本次活动第3个打卡点。

10:20,大家到达第4个打卡点——宁海路5号。这是当年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总部所在地,《拉贝日记》中收录的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的报告、信件等均注有“宁海路5号”的字样。

10:50,第一批徒步者抵达终点——鼓楼医院。寒风中,南京大屠杀幸存者艾义英为每一位到达终点的徒步者颁发和平纪念牌。

南京市民陶成发率先徒步走到终点。他说:“当年,国际友人无私奉献,救助难民。今年,南京人民传承这种人道主义精神,南京的医护人员实施外援,奉献大爱。徒步活动很有意义,激励大家铭记历史,珍爱和平!”

今年线下徒步规模减少,

12月13日之前,您可以线上参与!

今年受疫情影响,徒步活动线下的规模有所减少,但线上徒步的规模大幅增加。为了让更多身处世界各地无法来到现场的和平人士参与到我们的和平事业中,纪念馆协同咕咚App共同策划线上南京安全区国际和平徒步活动。

今天起至12月13日,“感恩·南京安全区”徒步寻访线上活动开启,您可通过咕咚APP参与线上活动,与全国400个跑团一起,重走“南京安全区”!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张艳

视频拍摄:王涛、于房浩

视频剪辑:黄娴

#新冠肺炎_社会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