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同为功夫巨星,为何九十年代后洪金宝江河日下,而成龙蒸蒸日上?

2020-11-22新闻16

洪金宝和成龙是同门师兄弟,洪金宝是大师兄,成龙是小师弟,成龙是洪金宝拉入的电影圈。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洪金宝、成龙、元彪三兄弟风光无限,而他们的名字就是票房保证,三人也合力贡献了很多经典之作。只是时间进入九十年后,洪金宝江河日下,而成龙却蒸蒸日上,从香港的弹丸之地一路杀到好莱坞,要知道八十年代,成龙虽然生猛,可是却始终被洪金宝稳压一头,这一切的原因要从两人的拍片风格说起。

洪金宝香港人称大哥大,意思就是大哥的大哥,据说他是香港演艺圈第一个买手提电话的人,而手提电话之所以叫大哥大,也是拜洪金宝所赐。既然江湖上的朋友都捧场叫洪金宝大哥大,那洪金宝也拿出了大哥大的派头,凡是跟着他混的演员,不论长得美丑,都可以在电影中露脸,比如说虽然不是主演,但是被观众记住的一些熟面孔,钟发、陈友、陈龙等等,而对于有些有天分的人,他也肯出钱捧他们,最为影迷津津乐道的就是他捧林正英成为一道僵尸道长。

说了这么多,咱们拿洪金宝的电影《福星高照》来做分析,《福星高照》官方给出的主演是: 成龙 / 元彪 / 胡慧中 / 曾志伟 / 吴耀汉 / 冯淬帆 / 洪金宝 / 林正英 ,要说一部电影有这么多主演也不足为奇,可是这部电影主打的是五福星,也就是说主演是五个人,而不是一个人,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戏份,这样做的缺点就是不能充分展示人物复杂的性格,而是把人物的某个特质加以强化,使人物的性格比较单一,脸谱化。当然这么做有利有弊,如果人物展示的是观众喜欢的那面,那观众肯定会津津乐道,但是如果是观众不喜欢的那面,那观众极有可能弃片。《福星高照》做的还算成功,毕竟一个美女和五个男人的故事,谁不喜欢看呢?而五个男人为了占美女便宜绞尽脑汁,使出浑身的解数,也让观众受用不已。而略带神经质的大生地更是化身为段子手,贡献了很多欢乐的桥段。可是这样做的坏处就是不能充分利用大牌演员的影响力,比如说成龙,虽然这部影片中他是主演,可是戏份少的可怜。比如说英叔,当年他凭借着《僵尸先生》大获成功,有很多观众是冲着他来看这部电影,毕竟大家都想看看浓眉大眼的英叔演起坏人来,是怎么个坏法,可惜英叔只是出镜几分钟,还没来得及展示,就被主角们打倒在地。后来的嘉禾公司也意识到这个问题,洪金宝、成龙等人凑在一起拍片,根本不能实现利益最大化,反而是在浪费资源,所以以后嘉禾公司很少让三人一起拍片,而是把他们分开。

除此之外,洪金宝的电影中文梗也比较多,几个段子手你来我往,一言不合就开车,让人猝不及防,这样做的好处是华语文化圈里的观众很买单,可是除却华语文化圈,观众就不买单了,毕竟搞不清笑点在哪里。这样做既加强了对港澳台市场的依赖,又自绝了华语文化圈以外的市场,当港台市场尚且景气的时候,洪金宝的影片还有票房,可是港台市场不景气的时候,洪金宝的电影就卖不动了。

说完洪金宝,咱们再说成龙,以成龙的《A计划续集》为例,《A计划续集》是接着《A计划》展开的,水警马如龙不再打海盗了,而是在路上维持治安,可是路上的治安也不好维持,除了坏人,警察之中还有败类,马如龙只能一边应付坏人,一边应付败类,全片是围绕这个来展开的,而成龙是当仁不让的男主角,影片中的所有人都是为他服务,配角也不需要浪费太多的篇幅来展示性格的复杂面,好人就展示好的一面,坏人就展示坏的一面。他们共同推动剧情的发展,来让马如龙这个角色把自己性格中的复杂面展示出来,所以影片中马如龙的形象是最饱满立体的。

综上所述,洪金宝的电影中,每个人物的出现都分走了本来属于主演的戏份,而他的兄弟们有武术功底的较少,所以戏份多半是围绕他们之间抛梗打闹来展开的,观众第一次看这种套路可能觉得很新鲜,但是换套不换药,长此以往,随着编剧创造能力的下降,以及观众的审美疲劳,这种题材已经不能吸引观众了,加上过多的语言笑话,不利于开拓海外市场,香港的电影九十年代就开始走下坡路,所以后期的福星系列颇有虎头蛇尾的感觉。洪金宝就算反抗过,挣扎过,也无济于事,随着大陆市场的开放以及不断发展壮大,他又焕发了第二春,虽然不再年轻,可是在影片中的一招一式都虎虎生风,颇有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的架势。

反观在成龙的电影中,他是当之无愧的主角,所有的人必须要为他服务,而他的电影内核也很简单就是一个好人历经千辛万苦把坏人打倒的故事,按理说这样的重复应该没有市场才对,可是成龙聪明就聪明在他放弃了语言梗,采用了全世界都能看的懂的肢体幽默,这点让他的电影不再局限在华语文化圈传播,这就减少了对港台市场的依赖,再加上他层出不穷的动作戏,所以全世界的观众就算知道成龙电影的故事结局,可是每当成龙出一部新片时,他们还是愿意自掏腰包去观看,这才是成龙的厉害之处,也是他甩开洪金宝的原因所在。#洪金宝#成龙#电影收藏

说了这么多,咱们拿洪金宝的电影《福星高照》来做分析,《福星高照》官方给出的主演是: 成龙 / 元彪 / 胡慧中 / 曾志伟 / 吴耀汉 / 冯淬帆 / 洪金宝 / 林正英 ,要说一部电影有这么多主演也不足为奇,可是这部电影主打的是五福星,也就是说主演是五个人,而不是一个人,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戏份,这样做的缺点就是不能充分展示人物复杂的性格,而是把人物的某个特质加以强化,使人物的性格比较单一,脸谱化。当然这么做有利有弊,如果人物展示的是观众喜欢的那面,那观众肯定会津津乐道,但是如果是观众不喜欢的那面,那观众极有可能弃片。《福星高照》做的还算成功,毕竟一个美女和五个男人的故事,谁不喜欢看呢?而五个男人为了占美女便宜绞尽脑汁,使出浑身的解数,也让观众受用不已。而略带神经质的大生地更是化身为段子手,贡献了很多欢乐的桥段。可是这样做的坏处就是不能充分利用大牌演员的影响力,比如说成龙,虽然这部影片中他是主演,可是戏份少的可怜。比如说英叔,当年他凭借着《僵尸先生》大获成功,有很多观众是冲着他来看这部电影,毕竟大家都想看看浓眉大眼的英叔演起坏人来,是怎么个坏法,可惜英叔只是出镜几分钟,还没来得及展示,就被主角们打倒在地。后来的嘉禾公司也意识到这个问题,洪金宝、成龙等人凑在一起拍片,根本不能实现利益最大化,反而是在浪费资源,所以以后嘉禾公司很少让三人一起拍片,而是把他们分开。

除此之外,洪金宝的电影中文梗也比较多,几个段子手你来我往,一言不合就开车,让人猝不及防,这样做的好处是华语文化圈里的观众很买单,可是除却华语文化圈,观众就不买单了,毕竟搞不清笑点在哪里。这样做既加强了对港澳台市场的依赖,又自绝了华语文化圈以外的市场,当港台市场尚且景气的时候,洪金宝的影片还有票房,可是港台市场不景气的时候,洪金宝的电影就卖不动了。

说完洪金宝,咱们再说成龙,以成龙的《A计划续集》为例,《A计划续集》是接着《A计划》展开的,水警马如龙不再打海盗了,而是在路上维持治安,可是路上的治安也不好维持,除了坏人,警察之中还有败类,马如龙只能一边应付坏人,一边应付败类,全片是围绕这个来展开的,而成龙是当仁不让的男主角,影片中的所有人都是为他服务,配角也不需要浪费太多的篇幅来展示性格的复杂面,好人就展示好的一面,坏人就展示坏的一面。他们共同推动剧情的发展,来让马如龙这个角色把自己性格中的复杂面展示出来,所以影片中马如龙的形象是最饱满立体的。

综上所述,洪金宝的电影中,每个人物的出现都分走了本来属于主演的戏份,而他的兄弟们有武术功底的较少,所以戏份多半是围绕他们之间抛梗打闹来展开的,观众第一次看这种套路可能觉得很新鲜,但是换套不换药,长此以往,随着编剧创造能力的下降,以及观众的审美疲劳,这种题材已经不能吸引观众了,加上过多的语言笑话,不利于开拓海外市场,香港的电影九十年代就开始走下坡路,所以后期的福星系列颇有虎头蛇尾的感觉。洪金宝就算反抗过,挣扎过,也无济于事,随着大陆市场的开放以及不断发展壮大,他又焕发了第二春,虽然不再年轻,可是在影片中的一招一式都虎虎生风,颇有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的架势。

反观在成龙的电影中,他是当之无愧的主角,所有的人必须要为他服务,而他的电影内核也很简单就是一个好人历经千辛万苦把坏人打倒的故事,按理说这样的重复应该没有市场才对,可是成龙聪明就聪明在他放弃了语言梗,采用了全世界都能看的懂的肢体幽默,这点让他的电影不再局限在华语文化圈传播,这就减少了对港台市场的依赖,再加上他层出不穷的动作戏,所以全世界的观众就算知道成龙电影的故事结局,可是每当成龙出一部新片时,他们还是愿意自掏腰包去观看,这才是成龙的厉害之处,也是他甩开洪金宝的原因所在。

#洪金宝#明星八卦#成龙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