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松江卫生健康系统“十佳好事” 评选开始啦,赶紧为你的感动点个赞!

2020-11-23新闻10

原标题:松江卫生健康系统“十佳好事” 评选开始啦,赶紧为你的感动点个赞!

由松江区卫生健康工作党委开展的2020年度松江区卫生健康系统“十佳好事”评选活动 ,已开启网上投票。

为进一步弘扬医务人员“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职业精神,深入挖掘我区医务职工在临床医疗、公共卫生、健康管理等方面的感人事迹,特别是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的感人事迹,引导和激励广大医务职工修医德、行仁术,为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贡献更多力量。近日,松江区卫生健康工作党委开展2020年度松江区卫生健康系统“十佳好事”评选展示活动。全区各医疗卫生单位踊跃推荐,共收到37件好事。经评选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核,共有20件好事入围2020年度松江区卫生健康系统“十佳好事”,其中个人类别12件,集体类别8件。

即日起将展示20件入围的好事简介(按单位排序),并于11月21日—11月25日期间接受广大市民网络投票。网络投票结果作为评选的重要参考,最终评出10件“十佳好事”,10件“十佳好事”提名奖。

1

松江区中心医院感染科

践行使命敢担当 齐心协力冲战场

如果说医院是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主阵地,感染科就是抗击疫情的“桥头堡”,承担着发热门诊筛查、医疗救治、院感防控等工作。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松江区中心医院感染科医务人员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工作部署,全力投入疫情防控工作。他们放弃春节休假,集结待命,他们守好发热门诊筛查关,把好疑似患者的住院转运环节,坚守隔离病房。他们中有全面管理发热门诊及隔离病房工作,近两个月没回家的感染科主任;有参加完上海第三批援鄂医疗队的队员;有快退休,但仍然坚守在发热门诊一线值夜班的老同志。截至10月,中心医院发热门诊共接诊14940人次,感染科病区隔离观察810人次。感染科全体医护人员同心同德,凭借扎实的传染病诊治功底,为新冠疫情防控筑起牢固的防火墙。

2

松江区中心医院检验科组长杨翌翔

一曲动人心弦的生命之歌

杨翌翔,松江区中心医院检验科组长。2020年10月23日上午,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的病房里,他成功完成了造血干细胞捐献,为一名患有重型地中海贫血的4岁女童带来生的希望。他成为全国第10355位、上海市第508位、松江区第35位造血干细胞捐献者。杨翌翔从事骨髓细胞形态学的检测工作,与白血病、淋巴瘤这些恶性血液病打交道,救死扶伤的责任时刻铭记在心。早在2012年他就志愿加入中华骨髓库,去年底他接到初配成功的通知,没有任何迟疑,便答应下来:“那个小女孩才4岁,只比我儿子大1岁,我完全能够想象患者家庭面临着怎样的绝望。”平时热爱唱歌的他,曾多次参加歌唱比赛获奖,如今他用这份珍贵的造血干细胞作为无私馈赠,谱写了一曲动人心弦的生命之歌。

3

松江区泗泾医院 “泗家人”

“泗家人”给你家的温暖

“泗家人”是松江区泗泾医院于2019年初成立的一个公益品牌。取义“似家人”、“是家人”,旨在营造亲如一家的家文化。旗下共设8个公益子项目,分别有8位骨干党员担任项目负责人,在泗泾地区常态化开展公益活动。8个公益子项目分别是:导医助医项目、泗家人药师工作站、泗家人健康讲师团、“肾命守护”肾友会、“荷糖阅社”糖尿病小屋、泗家人公益微店、绽放的格桑花和夕阳也温暖。不管是来院患者,还是社区居民,不管是藏区儿童,还是失独老人,“泗家人”志愿者都以仁爱之心给予家的温暖。经过近两年的运作,“泗家人”志愿者已在泗泾地区形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你来我往皆家人,营造了浓浓的家的氛围,得到了居民百姓的一致好评。

4

松江区方塔中医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医师陆军

践行中医人的使命

陆军,松江区方塔中医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医师。新冠肺炎疫情来势汹汹,作为医院急诊科负责人,他主动请缨,靠前履职,将重心放在了发热门诊相关工作中。他配合医院感染管理科组织开展全院的新冠肺炎知识培训考核工作,要求知识人人过关,防护人人到位,确保守好医院的防控一线。身为医院的专家组成员,他不分昼夜,24小时待命,有突发状况第一时间到现场指导工作。为了应对疫情,医院准备建立院内隔离点,他立即又投入到隔离点的工作中,为每位患者疏解恐惧,做好医疗指导工作。在他和同事们的共同努力下,医院的各项防控工作很快步入常态化管理。陆军觉得,作为一名医生,关键的时刻做好该做的事,就是对一袭白衣最好的表白。

5

上海市第五康复医院老年医学科护士陈娟

守护国门的新上海人

陈娟,上海市第五康复医院老年医学科主管护师,一名新上海人。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她毅然加入医院疫情防控突击队,投身到G60高速道口等防控工作。当守护国门一线、预防境外输入的关卡管控成为第一要务时,她二话不说,二次主动请缨参加了机场检疫工作。为把好“过境”关,她和队员们严阵以待,做好每个环节工作。消毒、检查口罩、询问身体状况、签发告知书,从虹桥机场到留验点到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点,信息核实无误、人员有序分流……她每天连续作战15小时,防护服内贴身衣物湿透,却毫无怨言。结束虹桥机场检疫任务后,她又主动向组织申请,转战浦东机场负责夜班执勤。

6

松江区妇幼保健院(所)护理部主任沈翠丽

国家在前 家人在后 这场战役 我们共同进退

2020年9月,一支平均年龄只有24岁的年轻核酸采样队来到了浦东机场。作为领队,松江区妇幼保健院护理部主任沈翠丽不仅要第一时间带出一支精干的队伍,守护国门,还要细心照顾每一位队员,确保她们的平安。她时刻关注每位队员的采样技术是否规范、防护措施是否到位,同时更要应对各类突发事件。作为党员,她守护着祖国的国门;作为领队,她细心呵护每一名队员;作为医务人员,她做到“守土有责、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可是作为女儿,她却没能经常陪伴在母亲身边。就在去浦东的第二天,她的母亲因腰椎疾病突发被要求立即手术,驻守机场的她只能通过手机联系关心母亲的病情。“国家在前、战友在旁、家人在后”,这是她坚定的信念!

7

松江区精神卫生中心科教科科长李瑾

肩负抗疫使命 守护健康心灵

李瑾,精神科主任医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心理治疗师。今年二月,在接到“组织上海心理医疗队奔赴武汉进行心理援助”通知的第一时间,她主动请缨奔赴抗疫前线。到达武汉后的第二天,她无惧被病毒感染的危险,毅然进入江汉方舱医院对患者进行会诊,并分别对患者进行心理辅导和心理治疗。同时,她也注意到一些工作人员在长期高强度工作状态下产生的情绪耗竭和心理创伤,就利用心理健康讲座、团体心理辅导等方式积极开展心理援助,帮助大家学到了自我调节方式和放松技巧,并应用到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有效改善了普遍存在的焦虑、压力等心理问题。她用行动践行了“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新时期医务工作者的职业精神。

8

松江区九亭医院“九久志工”志愿服务团队

“九久志工”志愿服务

9

松江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微生物检验科

新冠病毒的“侦察兵”

有这样一支离新冠病毒最近的队伍,10个月来,每天穿着厚重的三级防护,与时间赛跑,在“与世隔绝”的空间里寻找着新冠病毒,以专业严谨的态度,给3万2千多份标本做出判定,为病例确诊提供最有力的证据。他们就是松江区疾控中心微生物实验室新冠病毒检测小组。大年初一接到任务指令,年初三实验室必须开展核酸检测工作。操作规程的制定、个人防护的培训、应急实操、试剂储备等等,他们在48小时内完成。10个月来他们24小时待命,随时准备为疑似病例、密接者、入境人员、环境样品、冷链食品等15种样本进行检测,为病例的确诊、为疫情的有效防控赢得更多宝贵时间,为学生复课、中高考、各种赛事及进博会做好保障,为松江区人民的健康安全保驾护航。

10

松江区卫健委监督所医疗机构监督科科员潘琴

疫情面前敢较真 关键时刻显担当

潘琴,一名普通的卫生监督员,一直奋战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第一线。春节前,她的爱人因病住院刚动了手术,而她来不及陪伴爱人,年初二就赶到单位,全力以赴投入到疫情防控工作中,对照文件盘点领用物资,穿上防护服进入发热门诊开展督导。难得的空闲时间,她还要拉着两个新同事讲解工作要点,安抚她们紧张的情绪。疫情初期,她和同事们认真研制《医务人员防护速查表》。4月,她利用假期准备传染病防治线上培训,和基层医护人员“抗疫学法”,不断规范执业行为。她和监督所的同事一直把防控院内感染放在首位,联合质控专家多频次、全覆盖督导医疗机构预检分诊、发热门诊、消毒隔离、生物安全、医废污水等环节,充分体现了一名卫生监督员的职责担当。

11

松江区医疗急救中心泗泾分站分站长张尧

“救”在疫线 勇往直前

张尧,急救医师。工作9年来,他专研业务,无私奉献,长期奋战在急救第一线。扎实娴熟的急救技能,热情周到的急救服务,获得病人和家属的好评,得到领导和同事的肯定。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他主动请缨,白衣执甲,逆行出征,春节前,第一批加入发热转运组。转运确诊病人,直面新冠病毒,他“疫”无反顾,冲锋在前。他还与同事一起,反复完善防护流程、规范洗消程序。他坚持奋战抗疫一线整整33天。“责任重于泰山”是他一直以来的感悟,作为一名年轻的医生和党员,他说:“此刻的责任与担当,是践行初心和使命最好的见证”。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当下,他担负起洗消转运组传帮带教的重任,为疫情防控工作尽自己最大的付出。

12

松江区血站

抗击疫情 党员争先 不忘初心 保障用血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使血液库存告急,为保卫松江血液供应的生命线,一场“热血战疫”的战斗即刻打响,松江区血站全体党员和职工向全区市民发起倡议,并通过短信、电话、微信、把献血车3次开进小区等多种方式努力筹集“红色力量”。

“我是党员,我先上”,血站党支部书记陆军是Rh阴性B型血,是一位“熊猫侠”,他说:“所有的医护人员都在为抗击疫情而奋战,作为血站的共产党员理应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在他的带领下,在全市血液供应最紧张的2月份共有11名血站职工捐血2400ml,其中9位是中共党员。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共产党员冲锋在前、勇担使命的初心,用敬业与大爱默默守护着这座城市。

13

松江区中山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预防保健科科长李静

社区抗疫之公卫“战士”

李静,松江区中山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预防保健科科长。疫情突发时,她曾不分昼夜连续工作40多天。做好疑似病人排查、病家消毒、数据核查、居家医学观察随访,发现异常立即上报并规范处置。有一次工作到凌晨一点,她刚到家就接到来电,要求尽快对有关人员进行采样,她立即带领同事连夜完成咽拭子和抽血采样。针对人群复杂的特殊现状,她第一时间制定周密的疫情防控方案。严格落实“内防反弹,外防输入”的闭环管理措施,“7+7”境外人员的居家医学观察和采样、大型超市的物品采样等工作,她带领科室同事一起不折不扣地按流程实施,始终坚守在基层疫情防控第一线,全力奋战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

14

松江区方松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团队

温情守护 隔而不离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社区战场,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精诚协作、昼夜奋战,筑牢隔而不离、温情有爱的社区防控网,守护着社区居民的健康。他们就是松江区方松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团队的医务人员。7支团队,负责了47个居委会,近100多个小区,3500多人的居家隔离工作。“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在这场“战疫”中,方松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团队凝聚起了共克时艰的强大能量。他们舍小家顾大家,毫无怨言奔赴社区防控的最前沿。有的父亲得了重病自己却仍坚守“疫”线,有的家中老人去世却没来得及见最后一面,有的孩子病了交给家人、朋友照顾……他们心中最惦记、最牵挂的是居家隔离的居民。正因为有他们的温情守护,换来了一方百姓的健康、平安。

15

松江区车墩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号蛇伤散”团队

守正创新 车墩社区“一号蛇伤散”焕发新活力

松江区车墩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特色医疗项目蛇咬伤专科,已拥有近五十年的历史。90年代起,农业生产逐渐淡出,蛇伤门诊逐渐冷清,作为蛇伤门诊的中药方“一号蛇伤散”就没有用处了吗?2018年中心组建“一号蛇伤散”团队,积极申报课题,加强“一号蛇伤散”在皮肤病方面治疗研究与内涵挖掘。在临床实践中发现“一号蛇伤散”不仅对蛇咬伤有奇效,而且对带状疱疹有显著功效,使用蛇伤散的带状疱疹患者止疱时间明显缩短、后遗神经痛明显减轻,得到居民的充分认可,褒奖纷至沓来。中心“一号蛇伤散”团队,坚持守正创新,秉持“中医药文化保护”,立足中医药传统项目传承与推广,将科研和临床紧密融合,探索蛇伤特色中药制剂在医学领域新的突破,让老方子焕发出了新活力。

16

松江区新桥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副主任医师阮静

独居老人深夜发病求助 家庭医生全程贴心陪护

阮静是新桥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病房负责人、副主任医师,也是一名家庭医生。2020年9月8日晚上,正准备休息的她收到签约居民陈阿姨的微信:“阮医生,刚睡下,又痛得一身大汗,现在已前往中心医院,你能帮我一下吗?”想到陈阿姨是一位独居老人,儿子一家久居国外,身边没人陪伴,阮静急在心头,马上驱车赶往中心医院。在医院里,阮静用平车推着陈阿姨穿梭在抢救室、创伤科等多个科室完成相关诊疗,一套检查下来已经是午夜时分。陈阿姨非常感激阮静在她最需要的时候给予家人般的照顾,她在表扬信中写道:“阮医生的真情关爱使我终身难忘,是这样的白衣天使给了我生活的勇气 。对病人如家人般真情至爱、无私付出,阮医生是一位心系患者的好医生。”

17

松江区泗泾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预防科科长李德尚

身先士卒作表率 扑身一线战疫情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袭来,为抗击疫情,无数逆行者舍小家为大家,松江区泗泾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预防科科长李德尚便是其中一员。1月28日晚,已连续工作5个昼夜的他接到电话,某小区有一位密切接触者,需立刻落实隔离措施,但当事人拒绝配合。得知情况,李德尚先行电话沟通,了解了当事人的需求和担忧。考虑到形势的严峻和紧迫,他立刻驱车上门安抚、多方协调,最终在属地民警、居委会的大力配合下,顺利对当事人落实了隔离措施。这是他抗疫日常工作的一部分,作为一名年轻党员,他冲锋在前,连续70多天不曾休息,与妻子、与战友们一同拼搏在社区防控的第一线。截至日前,泗泾镇共完成居家隔离3750余人,集中隔离1700人。在他的带领下,科室团队上下同心,无缝融入社区防控的闭环当中。

18

松江区小昆山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学观察点医护团队

细心、耐心与决心下的温暖守护

2020年3月,松江区小昆山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管某医学观察点,前后共派驻了13位医护人员,截至目前已医学观察1200余人。14天的观察期,被观察者不可避免要承受种种心理压力。有抑郁症病史的某留学生在得知要单独观察14天时难以接受,当班医生只能边安抚边寻求精神卫生中心帮助。在隔离的14天内,观察点的医护人员每天与女孩交流谈心,随时与精神卫生中心医生沟通,及时有效地稳定了病情,让女孩平安度过了观察期。观察点没有惊心动魄的抢救,也没有让人潸然泪下的故事,有的是日复一日细心、耐心与决心下的守护,医护人员用实际行动诠释并践行着医者仁心、大爱无疆的医者情怀。

19

松江区石湖荡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务科科长王杏杰

在医疗帮扶中推广松江慢病管理经验取得积极成效

王杏杰,副主任医师,石湖荡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务科科长、家庭医生工作负责人。2020年7月,王杏杰主动报名前往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勐海县勐阿镇中心卫生院,开展为期3个月的医疗帮扶工作。王杏杰走遍勐阿镇15个村卫生室,了解到当地慢性病管理水平的滞后。为了促进勐阿镇慢性病的诊治率和管理率,他以创建“慢性病管理中心”为契机,带领医务科研究制定慢性病管理相关制度,加强对医务人员及乡村医生有关慢性病相关知识的培训,冒着酷暑深入各村卫生室进行现场教学,有效提升了当地慢性病的管理水平。他用满腔热情深入帮扶,使勐阿镇中心卫生院的“慢性病管理中心”成为了勐海县慢病管理的亮点和样板。

20

松江区新浜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杜文娣

行如微尘 大爱无疆

杜文娣,新浜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病房负责人。他是社区居民信赖的家庭医生和贴心人,也是百姓眼中人人称赞的杜医生。2019年他重病刚痊愈时身体很虚弱,但他为了挽救别人的生命,还是义无反顾选择了捐献造血干细胞,成为上海市第426例、松江区第28例、新浜镇第3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杜文娣承载医生的责任、义务;还承担患者的依靠、信任、期望、慰籍。他将医生的坚守和党员的责任融合起来,转化为一种特殊的精神,在岗位上恒久地燃烧着自己的青春与激情。他先后获得松江区第七届首席社区医生称号、心动东方“稳心杯”心电知识竞赛二等奖、上海市红十字会博爱奖章、捐献造血干细胞荣誉证书。

投票须知

2、每个微信号每天可投一次,每次请选满10人,多选、少选、重复选皆无效。

3、投票时间为发布起至2020年11月25日15:00

通讯员:卫民

编辑:周正豪

#新冠肺炎_健康#传染病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