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秋冬季如何防控呼吸道传染病?

2020-11-23新闻10

随着秋冬季节的到来,呼吸道传染病开始流行。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吧。

1.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具有高度传染性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流感病毒分甲、乙、丙三型。甲型流感病毒极易变异,人群对变异后的病毒株缺乏免疫力,因此甲型流感病毒多为大流行;乙型流感病毒多为局限型流行;丙型流感病毒多为散发型流行。

2.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是由脑膜炎奈瑟氏菌通过呼吸道传播引起的化脓性脑膜炎,好发于秋冬季节,是国家法定乙类传染病。临床表现主要是突发高热、剧烈头痛、频繁呕吐、精神不振等,患者可出现昏迷、抽搐。流脑的传播途径主要通过喷嚏、咳嗽、说话等飞沫直接从空气传播,进入呼吸道引起感染。

3.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腮腺炎患者和健康带病毒患者是本病的传染源。腮腺炎主要在儿童和青年中发生,尤以5-15岁患者较为多见。本病潜伏期4-21天,平均18天。患者受感染后,大多无前驱症状,部分患者可有倦怠、畏寒、食欲不振、低热、头痛等症状,随后则出现一侧或两侧腮腺肿大,局部疼痛,开口和咀嚼时疼痛明显,腮腺肿大可持续5日左右,之后可逐渐消退。全部病程约7-12天。

4.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患病患者为主要传染源,通过飞沫经空气及病人用具传播,传染性强。一般潜伏期1-2周,发病初期伴发热、头痛、食欲不振、全身不适等症状。1-2周后躯干皮肤出现斑疹,数小时后转化成丘疹,伴瘙痒,抓破后能留下疤痕。

5.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极强,潜伏期10天左右。临床表现以发热、皮疹及两眼发红、流泪、畏光、喷嚏等症状为主,并以颊粘膜出现麻疹斑为特征。病程中可出现肺炎、脑炎等并发症。发热至出疹3-5天,疹子主要分布在耳后、前额、面颈、躯干、四肢、手掌、足底。患病后一般可获得持久免疫力。病人是主要传染源,以空气飞沫直接传播为主,也可通过被污染的物品间接传播,人群普遍易感。

呼吸道传染病的个人防护措施

1.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2.勤洗手:呼吸道传染病患者的鼻涕、痰液等分泌物中含有大量的病原,有可能通过手接触分泌物,传染给健康人,因此特别强调注意手的卫生。

3.多喝水:特别在秋冬季气候干燥,空气中尘埃含量高,人体鼻黏膜容易受损,要多喝水,让鼻黏膜保持湿润,能有效抵御病毒的入侵,还有利于体内毒素排泄,净化体内环境。

4.要坚持体育锻炼和耐寒锻炼,适当增加户外活动,因为运动不仅能促进身体的血液循环,增强心肺功能,对我们的呼吸系统也是一个很有益的锻炼。

5.补充营养,适当增加水分和维生素的摄入。

6.咳嗽、打喷嚏时捂住口鼻,防止污染空气。

7.生活有规律、保证睡眠、不吸烟、少饮酒,并注意保暖防止感冒,提高自身的免疫力。

8.可进行免疫预防,流行季节前可进行相应的预防接种,如流感、水痘、麻疹、流脑等疫苗,预防相应的呼吸道传染病。

目前,新冠肺炎疫情尚未结束。随着秋冬季节的到来,新冠肺炎有可能卷土重来,因此,我们一定要继续加强个人防护,并做好秋冬季节防控的准备,防止新冠肺炎再次流行。

【本期专家】

涂潞潞,沈阳市安宁医院内科门诊副主任,毕业于锦州医科大学。从事内科一线临床工作近10年,主要擅长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脑血管病、阿尔茨海默病、消化性溃疡、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等多种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与治疗,尤其对老年精神疾病与慢性躯体疾病多病共存的疾病诊断、鉴别诊断有独特的见解。

#呼吸疾病#传染病#流感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