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广东梅州经济开发区:布局新基建,打造新名片

2020-11-23新闻12

工业是经济发展的“压舱石”“顶梁柱”。记者从梅江区统计局了解到,今年前三季度,梅江区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672458万元,同比增长5.7%,增速比上半年提升4.1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168244万元,同比增长6.0%,增速比上半年提升3.3个百分点,比全市高7.3个百分点,速度排在全市各县(市、区)第一位。

梅江区工业从无到有,从有到形成产业集群发展。在今年特殊的发展环境下,梅江经济表现出超预期的稳健,这与广东梅州经济开发区的发展密不可分。

调整布局

用“新思想”大胆探索“新路径”

初冬时节,在广东梅州经济开发区,项目建设、产业推进热潮一浪高过一浪。据了解,“广东梅州经济开发区”于2006年1月由国家发改委审核批准,同年6月,由原国土资源部核定面积7.06平方公里,为第八批通过国家审核的省级开发区。其前身是梅州经济开发试验区,是梅兴华丰产业集聚带核心区。

经过十多年发展,园区入园企业130余家,规模以上企业47家。目前,园区已形成以铜箔—覆铜板—电路板—电子电器产品为主的电子信息产业链,以博敏电子、志浩电子等企业为龙头的高端电子信息设备产业链。

主动适应新常态优化产业结构,以高新科技为牵引,基于自身比较优势布局培育产业集群……近年来,园区工业充满活力、敢闯敢试的高质量发展路径日渐清晰。

走进志浩电子科技有限公司5G产品生产车间,机声隆隆,机械打孔机正在高速运转。在该公司工作了12年的车间第二工段长吴先军告诉记者,从前每一位工人最多只能负责两台机器,如今能够同时负责八台机器;钻机转速从每分钟125000转到目前的200000转;产品用途也从最初的老式电脑主板到最新的智能手机主板……经过技术不断革新和机器的更新换代,工作效率提高了,生产效率成倍增长。

“公司2007年到园区设厂,最初,园区内电路板企业仅有几家,且以生产双面板、多层板等低端产品为主,能耗、水耗高但产值却不高。”五株科技梅州区域董事办主任王明堂说。在园区服务中心的支持下,公司主动对接国内多家智能通讯企业,经过几年的努力,目前公司产品输出主要为高端多层板,HDI线路板。并于今年下半年挂牌5G产品研发中心和5G产品生产车间,助力梅江“新基建”设施建设。

小场景的背后,是广东梅州经济开发区加快向以高科技、高附加值、高智力密集性为特点的高端产业攀升的生动写照。

高质发展

用当前的“笼”引进新来的“凤”

如果说发展高新科技产业为园区开辟了新赛道,那么园区进一步迈向高质量发展则是“精筛细选”,通过引进高科技、高效益、低污染、低能耗型项目和企业,打造既有产量担当、又身价倍增的产业高地。

图为广东尧圣一方集团的生产车间。(吴海清 摄)

早在十多年前,广东尧圣一方集团就开始专注新能源产品的研发和制造,因看中开发区内优质的服务配套设施,在2018年9月,决定整厂搬迁进驻。该集团公司总监房峰忠告诉记者,现下,公司第一期两个全自动化车间已全线投产,年产200兆瓦高效太阳能组件,除支持全市“光伏扶贫”项目建设外,其产品还远销海外。目前,第二期产品车间正在紧张施工扩建中,预计建成后可实现年总产500兆瓦高效太阳能组件。

为了让更多的高质量工业企业入驻并扎根发展,园区在不断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也下了不少功夫。推进罗乐大桥至S333连接线、罗乐大桥至开发区一路、园区生活污水中转站等项目建设,谋划实施智慧园区、园区标准厂房和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一个个计划和落地项目都是广东梅州经济开发区扎实推进项目建设,不断强化园区竞争硬实力的有力印证。据了解,今年工业园区正跟进对接计划投资30亿元的博敏电子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投资扩建项目、计划投资30亿元的五株整体搬迁项目、计划投资2.5亿元国威互联网产业园项目等重点项目。

“逆势加速跑”,工业园区“用创新思维推进项目转型升级”“用‘低退高进’吸引高质量企业投资进驻”。2020年1—10月份,园区完成工业总产值66.15亿元、比增7.76%,完成规上工业增加值15.65亿元、比增7.8%,完成税收2.81亿元,同比增长15.58%。

扩容增效

用“新蓝图”建设园区“新未来”

多年来,广东梅州经济开发区笃定前行,成为梅江区工业经济的重要支柱,为梅江区的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21日,国威电子互联网产业园、广东梅州经济开发区标准厂房和配套基础设施(二期)、梅州市肉类联合加工有限公司生产线扩建项目等正式动工,标志着工业园区加快智慧园区建设、推动园区高质量发展又迈出了崭新一步。如今,漫步在工业园区,一条条宽阔水泥大道连接起企业、工厂、研发中心、服务机构,见证着工业经济强劲有力的脉搏。

而在形势向好的同时,也要看到近年来,随着城市扩容发展,曾是郊区的工业园区离城市越来越近,土地和环境已成为工业园区进一步发展的两大制约。

对此,园区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园区将在理顺园区管理体制机制、推动园区提质增效、实施“环保减量、质量提升”行动、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建设高标准厂房、谋划实施园区扩区、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等方面不断发力。通过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和软硬件配套设施,把高质量资源都集聚到园区发展,着力建设“生态园区 智慧新城”,推动园区高质量发展,早日实现成功申报国家级经开区目标。

梅州日报记者:罗玮

编辑:朱绮辉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