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东方快评丨严防境外输入,防“人”亦需防“物”

2020-11-24新闻15

近日,全国多地在冷链环境中检出新冠病毒阳性,发现“物传人”情况,而上海新增的两例病例也被证明,不存在“人传人”的可能性。天气转冷,除去常规的“人传人”防控重点,“物传人”也成为重点盯防对象。许多人也许会认为,“物传人”好像和我没啥关系,毕竟我的工作不涉及冷链,也不涉物流。但是疫情防控,再小心注意都不为过,“物传人”并不可怕,但如果我们能更加小心一点,安全系数也会更高一点。

冬季气温降低,自然界的冷冻链悄然形成,为病毒滋生创造了条件,很多货物运输也产生了类似于冷链运输的环节。

为管理好冷链运输,国务院出了严格的文件,国家海关和交通运输部门也强化了海关检疫、冷链运输的防控,包括从业人员防护工作、运输工具消毒、冷链运输物品的全流程管理以及部门协调联动等。在昨天的发布会上,上海市市场监管局副局长许瑾也从消费者角度给出许多建议,比如要去正规经营部门购买进口冷链食品,购买时做好个人防护,戴好口罩和手套,网购时做好外包装预防性消毒,加工时避免交叉感染,做好个人防护,以及一定要煮熟煮透等。

但是,我们也要注意到,因为气温降低,一些国外高风险地区空运的快递包裹、信函等外包装如果携带新冠病毒,将很难发现,大面积消杀也难实施。

对此,专家们也给出了相关建议。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就认为,除了冷链以外,其他涉及到国外的货物也要加强检测。比如“海淘”,可以在收到包裹以后,用含酒精的湿布湿纸擦拭外包装,处理完包裹以后要洗手,不能直接用接触包裹的手去做抠鼻子、揉眼睛等动作。

张伯礼也呼吁,公众对来自国外高风险地区的快递包裹信函也要做到全面消杀,查收快递时戴好口罩、手套,若是不急需,也可以打开放置在阳台通风地方过几天再处理,防患于未然。

当然,对于新冠病毒“物传人”的新情况,我们也不必要恐慌,就像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副主任医师王新宇说的,“物传人”本质上仍是接触传播。新冠肺炎患者通过喷溅飞沫或接触物品,将新冠病毒附着到物品表面,其他人用手接触物品上的新冠病毒,再用手触摸口鼻等呼吸道器官,最终将病毒“搬运”到呼吸道中,这就是“物传人”的一般传播路径。不接触就不会造成感染风险。因此,对于“物传人”要警惕,但也不必过度担心。

实际上,综合几位专家的建议,我们会看到。不管是防范“人传人”还是“物传人”,有风险意识,戴口罩、勤洗手、勤通风、不用未清洁的手触摸口鼻眼睛等良好的卫生习惯,依然是个人防疫法宝。因此,只要牢记专家建议,坚持好的卫生习惯,面对散发疫情,我们依然有信心跑赢病毒,过上最接近正常的生活。

#新冠肺炎_社会#传人#冷链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