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朱元璋虽然嫉恶如仇,但其本身亦是恶人中的一员,嗜杀成性

2020-11-24新闻8

皇帝是个孤独的职业,所以,历史上绝大多数皇帝都有孤僻偏激且多疑的毛病。在众多有着“疑心病”的皇帝里,朱元璋的病情尤为严重。

朱元璋晚年以后,他的思维模式愈向史上的封建帝王靠拢,认为:皇太孙朱允炆年龄尚幼,他必须在有限的时间里尽一切可能替孙子扫清政治障碍,解决掉所有威胁朱明政权的隐患。为了防止地方官压榨老百姓,重现元末官逼民反的桥段,朱元璋以“剥皮实草”警示官吏;为了防止权臣觊觎皇权,挟允炆以令诸侯,朱元璋罗织四大冤案,兔死狗烹鸟尽弓藏。

空印案,便是朱元璋血腥屠戮官僚阶层的开端。

依明例律规定,每年年末各地政府需将这一年征收的赋税汇总,将数据逐级上报。在上报的过程中,文书上要留下该级政府的公章。一般来说,当地方政府的公文呈递到户部,若户部发现数据存在问题,便会打回原籍重新填报。由于明初的例律严格,所以户部每年都会将多地的文书打回。

时间一长,地方官为了避免折腾,便会将加盖有公章的空文书携带至京城,一旦初版文书未经取用,便可随时以新文书草拟公文。这种做法,并非明朝的独创,各地官员早已对此习以为常。然而,朱元璋偶然听闻此事后,认为其中必有猫腻,于是,便下令严惩。

一时之间,各地区超八成的印信主管官员遭到诛杀,户部尚书更是首当其冲,落得满门抄斩的下场。

空印案虽杀了几千人,但相比于“郭桓案”,只能算作小巫见大巫了。

洪武十八年,有人向朱元璋弹劾户部侍郎郭桓,称此人勾结地方官,侵吞钱粮。朱元璋怒不可遏,当即将郭桓等一众涉案官员捉拿,随后命司法部门对郭桓等人进行严刑拷打。根据这些人攀咬出的涉案人员,再进行新一轮的抓捕、逼供。

没过多久,郭桓案就像海网捕鱼一样,六部均涉其中,布政司以下的官吏有九成被咬出,遭到严惩。郭桓案总共杀了多少人,具体数字今已不可考。不过,仅从史料中“中产之家”十室九空的记载来看,朱元璋起码杀了数万人。

如果说,上面这两起冤案,只是普通案件扩大化的结果,那么,胡惟庸案及蓝玉案则完完全全是朱元璋的私心所致了。

胡惟庸,虽不算与朱元璋共打天下的元勋,但他却是从帅府奏差一步步升上来的中坚力量。胡惟庸身居高位,难免膨胀起来。地方官呈递到中央的奏章,胡惟庸往往会凭借职务之便先行拆看,倘若,里面存在不利于自己的内容则一概扣下。此外胡惟庸之子策马在京城闹市奔腾,在发生事故后仗势杀掉了无辜的马夫,此举受到胡惟庸的包庇。

朱元璋听闻属下奏报后,立即将胡惟庸捉拿归案。

当时的胡惟庸影响力尚在,靠疏通礼部暂时假释。想到自己生平的罪状和朱元璋的疑心病,胡惟庸十分惶恐。本着“死等耳,宁先发”的考虑,胡惟庸决定先下手为强,笼络近臣策动谋反(亦有说法称胡惟庸谋反是朱元璋的欲加之罪)。当然,不论胡惟庸谋反是不是事实,他的所作所为已属不赦之罪。

耐人寻味的是,胡惟庸入狱后,满朝文武竟不约而同地群起而揭之,将胡惟庸生前做过的没做过的恶行通通揭发出来。更微妙的是,胡惟庸被诛杀十年后,朱元璋又将旧事重提,将李善长等一众早年与胡惟庸交好的开国元勋全部定性为“胡党”。

针对胡党而进行的肃清,总共杀掉了三万多人。这些死于胡惟庸案的胡党,多为手握行政权的文臣。

有了胡惟庸案做基础,接下来发生的蓝玉案就很好理解了。

胡惟庸案针对的是文官集团,蓝玉案针对的则是手握兵权的武将。

蓝玉屡立奇功,但其品德败坏,军纪不严。在蓝玉征残元期间,曾未经朱元璋请示,私自霸占了元朝皇帝的女眷。在班师回朝途经关隘时,正赶上天黑,守将按照规矩不肯开关,蓝玉竟派属下攻破关口,“毁关而入”。

当时因为蓝玉的功劳太大,所以朱元璋并未深究。后来,被封为太子太傅的蓝玉觉得自己的功劳比太师冯胜更大,理应该由他来担任太师,是以满腹牢骚的他“心生异志”,伙同私党密谋造反。

从这桩案件中不难看出,蓝玉与胡惟庸一样,死有余辜。

不过,在对蓝玉案的处置上,我们再次看到了朱元璋将案件扩大化,借此达成某种政治目的的做法。

在蓝玉案案发的前一年,刚刚过完了三十九岁生日的太子朱标一命呜呼,皇太孙朱允炆成为皇储。朱元璋认为,自己年事已高(当时的朱元璋已六十五岁),已无法使那些手握兵权的将领心悦诚服,恐怕将来朱允炆亦无法驾驭之。

因此,朱元璋在处理蓝玉的过程中,捎带着杀掉了一大群武将。据史料记载,蓝玉案中共有一万五千人遭到诛杀(另说为两万人),其中,多为手握兵马职权的武官。

除了蓝玉案、胡惟庸案这两起“大规模屠杀”外,朱元璋为了维护皇权所展开的小范围清算更是不计其数。只要被朱元璋看来,此人的存在是威胁到皇权的隐患,那么,这人便多半活不成了。

傅友德,曾为大明王朝的建立浴血奋战,常年出入于九死一生的战场中。蓝玉案发时,傅友德的幕僚对其提到:“这起案件会不会牵涉到我们呢?”这句话钻到了朱元璋耳朵里,便成了傅友德的死因。

某次,朱元璋在宫中大设宴席款待群臣。因傅友德的二儿子在御前当差时没有按照规矩佩剑,朱元璋便说傅友德失礼,赐下佩剑一柄。

傅友德何等聪明?

当下便明白朱元璋此举就是想鸟尽弓藏。“识时务”的傅友德当即杀掉了长子、次子,随后,横剑自刎于宫门外。

冯胜,为朱明王朝平定东北。因他纵容手下劫掠,所以朱元璋将其定罪,没收了冯胜的印信,将他发配回凤阳老家赋闲。

赋闲后的冯胜经常回忆起早年的戎马生涯,于是,便在田地里埋下若干瓦罐,听碌碡轧过瓦罐的声音,权当沙场上擂响的战鼓。

之后,与冯胜有间隙的亲戚将这件事添油加醋汇报给朝廷,称冯胜在田地里埋藏大量兵器,图谋不轨。按理说,朱元璋只需派人到田地里查探一番,便会知冯胜并无谋反之心。

然而,朱元璋只是将冯胜召入南京,对他说:“你的亲戚告发你谋反,朕不想过问。”随后,朱元璋命人端上毒酒,命冯胜饮下。

冯胜自然明白“欲加之罪何患无辞”的道理,朱元璋就是想将自己置之死地罢了。冯胜感慨万千,举杯饮下毒酒,一命呜呼。

朱元璋晚年时期,最喜欢的女人就是后宫中的李贤妃。

李贤妃冰雪聪明,平日里办事干练,朱元璋认为她就是自己身边的班婕妤。朱元璋行将就木时,担心李贤妃会像历史上的吕雉一样夺权乱政,或像武则天一样自立为帝,于是,便将李贤妃的两个兄长召入皇宫,让李贤妃与他们“尽尽骨肉情分”。

言下之意,就是让兄妹三人最后见一面,然后再将其诛杀,避免将来发生外戚干政的状况。

李贤妃乃刚烈女子,她当即表示死便死了,何必要与兄长生离死别?

随后,李贤妃回宫悬梁自尽。

然而,细数朱元璋杀过的那些人,你便会发现即便是一些对皇权无威胁之人,亦会成了朱元璋疑心病的牺牲品。

早年朱元璋在迎小明王韩林儿来南京之际,曾安排廖永忠于长江暗杀韩林儿。这件事过后,朱元璋担心廖永忠会将情况泄露出去,让自己背负“弑君”的骂名,于是,便随便找了个借口杀掉了廖永忠。

某将军在替朱元璋打仗时获得一美人,美人年方二十冒昧端方,被将军赠予朱元璋。朱元璋本是好色之人,但他考虑到若收下此美人,便会被世人视作贪慕美色。为了证明自己的“清白”,朱元璋竟将美人杀之后快。

此外,仅“文字狱”这一项,朱元璋就曾杀过数之不尽的文人。

若文人所书的作品里含有“光”、“秃”等字样,朱元璋便会觉得这些文字是在嘲讽自己早年当和尚的经历,于是便会将写下这些字迹的文人处斩。

可以说,朱元璋是一名嫉恶如仇的皇帝,但其本身亦是恶人中的一员。

朱元璋的嗜杀,是绝对权力所滋生的绝对腐败。这种因至高无上的权力所导致的腐败,在旧社会是无法杜绝的。在帝辛、王莽等上位者的身上,我们同样能看到类似的情况。

只有社会变革,封建专制退出历史舞台,这种专属于集权者的腐败才会被杜绝。

参考资料:

【《明史》、《明朝的文字狱》】

#辽宋夏金#朱元璋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