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发布第二代ADAS前视解决方案后,福瑞泰克要在乌镇再建一座工厂

2020-11-25新闻16

11月23日,“世界互联??会?互联?发展论坛”举办期间,福瑞泰克发布第二代ADAS前视解决方案,并与乌镇就“乌镇智擎智能驾驶产研园项目”达成合作,该项目总投资3亿元,一期用地40亩。未来,乌镇将围绕福瑞泰克传感器产品与ADAS解决方案,建立智能汽车相关的核心零部件的智能制造工厂,并配套智能驾驶产业链服务内容。

与上一代产品相比,第二代ADAS前视解决方案在视觉感知算法与摄像头规格方面更进一步。基于CNN等深度学习算法,新一代产品在行人,二轮车,道路结构信息,交通标识、交通灯等物体的识别能力和精度都有所提升,其能够进行3D车辆检测,包括车尾和车侧面条线,例如车辆的3D位置以及航向角和车辆入侵的前方的比例。

新一代摄像头产品采用3mega BSI技术的CMOS Sensor,同时配合一个100°广角摄像头(后续会升级到120度),感光芯片提高到300w像素,超过1080p高清,可以提供L2+级别自动驾驶量产等新功能,包括AEB-VRU,AEB-Cyclist,TSR、TJA。其中,在LKA以及TJA等功能方面,该产品能识别车道线不清晰以及没有车道线的道路边缘,并通过控制方向盘响应。

福瑞泰克总裁张林介绍道,第二代ADAS前视解决方案满足CNCAP 2021测试标准,将于2021年上半年搭载于国内某自主品牌量产车型上。他认为,随着视觉能力快速提高,大多数功能都可以用单摄像头替代原先摄像头加雷达的方案,进一步降低最终成本,而极宽的FOV也能让新一代ADAS前视解决方案更好地处理中国cut-in场景。

在开发基于雷达和摄像头套件的ADAS系统之外,福瑞泰克也在自研域控制器。“4年前成立时,我们就想成为系统级的自动驾驶服务商和供应商,”张林表示,“当时判断自动驾驶会发展很快,但主机厂需要几年时间建设技术能力,也需要供应商提供系统级供货和服务,雷达和摄像头互补融合的模式,再加上域控制器,可以很好地满足这种需求。”

按照规划,其第一代域控制器DCU1预计于2021年Q4进行SOP,配合1个摄像头和5个毫米波雷达,能够实现L2.5级驾驶辅助功能。第二代DCU2预计在2022年Q4进行SOP,能够实现避障、全场景代客泊车、高速公路端到端的自动驾驶等L2.9级功能。

在张林看来,软件定义汽车的核心在于架构定义。对于L2-L4的架构设计,福瑞泰克以统一的功能软件框架为总纲,将所有功能模块打散后封装成固定接口的统一模块。这些模块在不同产品线会被重新“组装”,加上产品线自己独有的模块和基础软件模块,组成完整的产品软件架构。

配合摄像头、雷达与域控制器的生产,福瑞泰克于今年(2020年)初启动投产位于桐乡乌镇的零部件智能制造工厂。为了配合相关产品的本土化供应,福瑞泰克自主设计建造了一条全自动的车载毫米波雷达产品生产组装测试线,于6月投产,年产能25万套。

与此同时,福瑞泰克也建成了一条全自动化柔性组装生产线,生产最新研发的第二代前视摄像头和域控制器。据了解,其摄像头生产线年产能可达50万套。张林表示,工厂投产以来运转良好,近几个月的出货量在1.2万左右,明年将大幅提升。

在量产ADAS产品的同时,该公司也推出了L4级无人小巴“蓝胖胖”,在大会期间为公众提供体验服务,预计2021年3月在杭州运河亚运公园进行常态化运营。

对于福瑞泰克而言,“蓝胖胖”更像是一个前沿技术平台。遵循小巴自有的商业逻辑外,也能为公司提供一个激光雷达、高精定位、高精地图、甚至车路协同技术的应用和验证平台,从而反哺ADAS量产级产品。

今年9月,福瑞泰克启动了第一轮面向资本市场的融资。目前,其ADAS系统,已在吉利、奇瑞、观致、江淮、福田戴姆勒、东风商用车等车企的车型搭载,定点车型超过20款,预计2021年销售40万套。

以下为采访实录:

Q:福瑞泰克既做摄像头也做雷达,还做域控制器,这是基于怎样的考量?后续是否会增加新产品?

张林:我们最开始就想成为系统级的自动驾驶服务商和供应商。我们4年前成立时判断自动驾驶会发展很快,而本土主机厂技术能力较弱,需要时间比如三五年内慢慢建设能力,期间就要供应商在一定周期内提供系统级的供货和服务。技术方面,我们认为雷达和摄像头互补融合模式是比较好的方式。

新产品也在看。像激光雷达就是一个,激光雷达有它的优势,但一定不是现在机械旋转式的这种激光雷达,会有很多新技术突破,往固态走。

Q:为什么也想做L4无人驾驶小巴?

张林:我们的思路是在自动驾驶循序渐进的道路上最终实现L4。L4终极状态肯定是robotaxi,但落地时间太长了。我们2019年初开始做小巴。小巴所处的低速封闭、半封闭道路,属于L4级别的细分市场,落地时间也较短,有他自己的商业应用场景和商业逻辑。同时于福瑞泰克而言,L4无人驾驶小巴也是前沿技术平台,激光雷达、高精定位、高精地图、甚至车路协同技术,都会在这个技术平台上先应用和验证,进而反哺到量产级产品中。

Q:福瑞泰克今年的业绩怎么样?

张林:疫情开始复苏,近几个月出货都是1万—1.2万左右,明年的量还会大幅提升。

Q:融资方面有哪些新进展吗?

张林:我们在今年9月启动第一轮面向资本市场的融资,现在资本市场比较看重商业化落地能力、什么时候有现金流、是否可以持续打造现金流。ADAS规模效应上来后,渗透率装配率都会增长。

Q:目前,福瑞泰克的域控制器发展到了什么阶段?

张林:我们目前还是聚焦于自动驾驶域。第一代域控制器会在2021年Q4量产,分为两个(行车域、泊车域)小域控制器,现在进行将两个域合二为一的研发工作。

Q:您预计中央式的域控制器什么时候能实现?

张林:第一阶段还是分成三到五个域(自动驾驶域、娱乐域、车身域、底盘域、动力域),这些域需要主机厂自己定义、测试和验证,即便有供应商参与,这也是一个很大系统级设计。这个过程要持续3-5年,我们现在接到类似于五个域的这种主机厂项目,最早2022年开始。其次才是中央式域控制器阶段,国外也是这样的节奏,基本目前也是三到五个域,中央平台2025年实现。

Q:与传统巨头相比,福瑞泰克的优势在什么地方?

张林:无论是传感器还是车辆功能方面,我们的技术都可以和跨国公司媲美,其次响应速度快。跨国公司解决corner case可能要好几个月,我们只要一两个星期。最后,主机厂也想参与到“软件定义汽车”中来,我们更加灵活开放,会一起做定制化研发。

现在,自主品牌乘用车主机厂越来越考虑使用本土企业的产品和服务,从定点数来看,我们比去年增长了1倍多。

Q:您认为我们供应商和主机厂之间的合作分工,未来会向什么方向发展?

张林:合作方面,未来会出现新模式,主机厂越来越注重打造自己的研发团队,也在探索和供应商的合作模式,想为消费者提供更独特的体验。分工方面,摄像头、雷达这些还是供应商做,主机厂不会是涉足,也不会尝试域控制器大的硬件化,但可能会做一些软件模块,参与到软件整个架构中。在模块方面,主机厂偏向做应用类。大方向大概是这样,具体到每个主机厂,还是有差别。

Q:您如何看待“国产替代”现象?

张林:这是趋势,在中美这种环境下更明显,受到华为案例影响,尤其一些主机厂都在尽量寻找国内替代品。但最终还是要看技术和质量,响应速度和迭代速度是我们的一个法宝。

Q:您如何看待纯视觉解决方案?

张林:第一耗算力,纯视觉需要通过很大很复杂的算法获得距离信息,第二是准确性,纯视觉算法准确度没有直接测量的准确。最根本的局限性,像人眼一样,比如在刮风下雨的一些特定场合,视觉自然受影响。雷达、激光雷达在他所在控制器的感知能力,也不见得完全要靠纯视觉实现。多传感器融合是很好的方向,可以有额外的备份冗余,越高阶的自动驾驶对安全性可靠性要求越高。

#11-20万#紧凑型车#江淮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