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晚清时期的世界首富:财富超过大清全年收入的一半,名字听着耳熟

2020-11-25新闻7

当说起清朝的大富翁,你会想起谁?可能大部分读者,还是会想到那个乾隆时期的重大贪官和珅。

根据史书记载,1799年和珅被赐死之后,朝廷整理和珅所抄家资,达到了8亿两白银,要知道乾隆时期清廷税收,也不过七千万两,和珅的财产,相当于清政府十五年的总收入。

不过考虑到和珅在朝廷当中,苦心经营数十载,权力通天,获得这么多的钱财也就不足为奇。相比之下,晚清时期的世界首富更让人感到吃惊:财富超过大清全年收入的一半,名字听着耳熟,他的名字是伍秉鉴。

2001年,美国《华尔街日报》刊登了一篇名为《纵横一千年》的报道,里面罗列出了近几个世纪以来世界上最富有的50个人,在华人当中,有6人榜上有名,分别是成吉思汗、忽必烈、刘瑾、和珅、宋子文,和伍秉鉴。上述的几人,基本都在朝廷或者政府中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唯独伍秉鉴,却是以纯粹商人的身份出现,不妨让我们来看看他的故事。

从17世纪开始,清廷执行闭关锁国的政策,只留下了广州口岸,允许对外进行交易,而且必须经过官方的许可。

而到了1686年,广东巡抚李士祯也发布了一条公告,“身家殷实”的人,只要每年缴纳一定白银,就能够作为“官商”和洋人展开贸易,等到了1757年,清廷正式将广州十三行,确立为当时唯一合法的外贸特区。

广州十三行,并不是只有13家商号,而是一个模糊的概念,巅峰时期,对外贸易的商家能够到达数十户,而伍秉鉴所在的伍家,正是其中之一。

1783年,伍秉鉴的先祖伍国宗成立了怡和行,年轻时期的伍秉鉴,很早便参与了相关经商的事务,而到了32岁,他从哥哥的手中,接过了商号的事业,在1801年正式开启了属于自己的经商之路。

此时广州十三行,俨然已经成为了亚洲最为繁荣的港口之一,中国大量瓷器。茶叶等特产,源源不断的从这里使出,换回尼龙等物品,

伍秉鉴凭借茶叶起家,顺利成为了十三行当中最为耀眼的存在,伍秉鉴讲究诚信经商,以至于不少洋人,都自发的和做生意,很快伍家就成为了广州十三行的总商。

伍秉鉴还有着十分长远的目光,作为最早接触世界的几个人,他不断在国内购买地产和店铺,甚至还大胆的对彼岸的美国进行铁路投资和证券贸易,这放在当时的清朝人来说,几乎是听都未曾听过的名字。

根据1834年,伍家的统计,包括各地的资产,伍秉鉴身价已经达到了2600万银元,可以说是当时世界上的首富,这个数字,甚至还超过了当时大清全年收入的一半。虽然没有和珅那么夸张,考虑到伍秉鉴的身份,却要更加的不容易。

伍秉鉴的富有到了什么程度呢?以至于洋人都主动找他来借钱,伍秉鉴是东印度公司最大的债权人,东印度公司资金周转不灵,经常向伍家进行借贷,这让伍秉鉴在西方也积累了巨大的名气。

而伍秉鉴之所以能够成功,同样和他的为人处世,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曾有一位美国波士顿商人,欠下伍秉鉴7.2万银元的债务,他始终没有能力偿还这笔巨款,也只能停留在广州无法回到故乡。

伍秉鉴听说之后,立刻将这个商人带到了身边,对他说:“你是我的第一个西方朋友,你是一个诚实的人,只是不走运罢了”,当说完后,伍秉鉴取来借条,将其撕个粉碎,带着感激之心的波士顿人回到国内,不断向他人讲述这个神奇的故事,伍秉鉴的名气,因此更大了。

然而正如之前所说,伍秉鉴,也是晚清的最后一个世界首富,他的一生,也无法躲开历史带来的狂风骤雨。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随着民族主义的兴起,包括伍秉鉴在内的各路行商,不断面临着清廷的重重审问,更是在民间被推到了风口浪尖之上。

虽然伍秉鉴坚持做以茶叶生意为主的正经生意,但是还遭到了朝廷的多次审讯和剥削。为了自保,伍秉鉴只能花费巨款,捐赠一顶三品顶戴,然而这也只是解决了一时的燃眉之急。

更要命的是,和伍家合作的洋人商贩,有些为了贪图暴利,竟然偷偷夹带鸦片上船,为了证明自己清白,伍秉鉴主动上交了1037箱查获的鸦片给林则徐。

然而林则徐依然认为,这是伍秉鉴等人联合外商,串通一气,故作敷衍,最终伍秉鉴被革除职衔,颜面尽失。

在鸦片战争后,清廷签订《广州合约》,被要求交出600万赔款,这一笔巨款,再次被朝廷推到了十三行等人的头上,其中伍秉鉴一人,就出资110万元。而在过后不久的《南京条约》当中,伍秉鉴再次承担了100万银元的债务。

在清政府无穷无尽的索取当中,伍家虽然财产丰富,却也经不起如此的花销,更何况战争对于行业的冲击,同样也是巨大的,因此十三行许多商家,纷纷只有倒闭关店一条路可以走。

虽然伍秉鉴同样损失惨重,仅仅在这一次的战争当中,就已经损失了至少200万银元,好在各地都有产业,不至于落魄潦倒,但是经历了多年沉浮,又成为了争议的焦点,晚年的伍秉鉴也是心灰意冷。

在1842年,这名昔日的世界首富,在写给大洋彼岸马萨诸塞州朋友信件的时候曾经说,如果不是年纪大,,身体越来越虚弱,他希望能够远走高飞。在信件寄出去的1年之后,74岁的伍秉鉴,在家中溘然长逝。

实际上伍秉鉴的故事,反映出的正是农耕文明和近代文明碰撞之间,国内商人挣扎求生的现象,另外一位清末的红顶商人胡雪岩,可以说同样面临着伍秉鉴一样的困境,他们的故事,也不由得让后世感到叹息。

#清朝#和珅#钱币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