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抓“六稳”促“六保”|静海打造引才“强磁场”构筑产才融合高地

2020-11-25新闻6

人才是经济社会发展第一资源,是支持区域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近年来,静海区始终把人才作为创新发展的最强驱动、最强引擎,深化“人才强区”、升级人才政策,为推动静海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撑。精准引才 "大水漫灌"变"精准滴灌"

疫情期间,如何引进高层次专业化人才是中德生态城产业园区面临的一道难题。面对用工困境和人才需求,静海区拿出21个岗位,首次面向全国招贤纳士,重点引进财政金融、经济贸易、会计审计、新闻传播、法律服务等方面的管理型人才和规划设计、建筑工程、环境科学、能源材料等熟悉新产业、新业态的专业型人才,共有2693人提交了报名信息。

近年来,静海区以创业创新人才建设为重点,依托“海河英才”行动计划,借助“津洽会”、“华博会”等引智平台和“三支一扶”等专项招聘,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新能源、节能环保7大重点产业,加速高层次重点人才引进。

结合企业、园区自身需求,实行“订单式”引才,将“大水漫灌”变“精准滴灌”,有效提升了人才引进的效率和质量。真金白银 为引才聚智持续"加码"

人才引进来,还得留得住、用得好。招才引智要不断更新“土壤”,静海不遗余力,营造适宜人才企业发展的优渥生态。

“在静海工作,家也在静海,我现在可算是名副其实的静海人了。”说这话的,正是天津银隆新能源有限公司整车订单科副科长牛宝云。牛宝云是重庆人,两年前来到位于静海区的天津银隆新能源有限公司。当初只是想找了份好工作,没成想两年后的今天他不仅在静海落了户、安了家,还把孩子接到了静海上学。

今年42岁的牛宝云是一名高级工程师,他所在的天津银隆新能源有限公司订单研究院负责公司接收的所有订单的技术图纸设计,在来到静海之前他从事汽车行业已有十多年之久。牛宝云说:“当初正是看好新能源的发展前景,选择到静海,没想到刚来静海就赶上了天津的‘海河英才’计划的政策红利。现在我在静海买了房,孩子也在静海读了书。没有了后顾之忧,可以把所有的精力投入到工作中去。”

好政策是引进人才的“风向标”。近年来,静海区持续优化人才服务环境,先后出台《加快聚集高层次人才实施意见》《政策兑现实施方案》及《人才引进培养项目资助实施细则》,同时积极推进企业人才引进和培养政策的落实,及时兑现引进人才奖励资金,给予人才户籍迁入、住房购房补助、配偶就业、子女入学等方面政策支持,全领域培植人才成长“沃土”,全方位织密人才“服务网”,让各类人才更有获得感、成就感和归属感。截至目前,静海区共资助高层次人才248人,资助总金额达1177.12万元。

筑巢引凤 做好产才融合发展大文章

良禽择木而栖。近年来,静海区立足“五个服务”,深度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围绕循环经济、健康产业、商贸物流、现代制造、都市农业和生态文化旅游六大产业,推动产才融合发展,蓄积人才新动能。同时,静海区强化人才第一资源对支撑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持续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围绕产业转型升级,构建一批功能齐全的创新创业平台载体,共建博士后工作站1个、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1个。

未来,静海将以更具竞争力的产业体系集聚人才,以更具创造力的平台载体发展人才,以更有吸引力的营商环境留住人才,做好产才融合发展大文章,让人才在静海的高质量发展进程中大显身手、成就精彩。

转载需注明来源:静海融媒

静海融媒记者:郭娟娟 编辑:李坦峰 责任编辑:郭媛媛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