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逆流而上,连通沟渠,海淀北部首个循环水网已经“织”好

2020-11-25新闻5

今天,随着工作人员启动南沙河翠湖补水泵站的开关,源源不断的南沙河水通过管线逆流而上,开始为上游四条多年缺水的沟渠补水。这标志着海淀北部地区首个循环水网已经“织”好。海淀水务局正在同步开展稻香湖片区、永丰片区补水及循环工程,未来南沙河将带动12条支渠循环流动,水生态环境将得到进一步改善。

循环补水工程

今天完工通水的翠湖片区补水及循环工程位于翠湖湿地与京密引水渠之间,涵盖南沙河及前柳林沟、后柳林沟、前沙涧沟、后沙涧沟4条沟渠。“这四条沟位于南沙河上游,虽然沿线完成了绿化改造,但因为长年缺水,水环境一直不佳。”海淀区水务局工程科工作人员李玉明说。

为了让4条沟渠实现水体流动、水清岸绿,海淀区水务局启动了翠湖片区补水及循环工程,工程在南沙河设置取水泵站1座,并铺设了11.85公里管线勾联4条沟渠。每日,泵站从下游南沙河取水10.7万立方米,将河水加压打入管线,水在管线中逆流而上,为四条沟渠“解渴”,沟渠中的水再通过自流回到南沙河,实现水体循环。“俗话说水流不腐,水体有了动力,河道生态系统将更加健康。”

李玉明告诉记者,沟渠宽窄、深浅不一,实现水体循环之后,四条沟渠的水面宽度将在10米至30米之间,水深将在1米左右。沟渠周边既有回迁房,也有村落,通水后,居民和村民都将可以享受到补水带来的水清岸绿的水环境。

除了翠湖片区,海淀北部地区还正在建设稻香湖片区、永丰片区补水及循环工程。未来,海淀北部将充分调动南沙河内的水体,与上游12条支渠实现联动,形成一个生态循环水网,从东向西、从南到北实现水体循环流动,为中关村科学城北区构建全新水生态环境。

#水环境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