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铀矿床经济评价 江西河元背铀矿床8号带

2020-11-26知识1

湖南三江口铀矿床 姜必广 陈旭(湖南省核工业地质局三〇六大队,湖南 衡阳 421000)[摘要]三江口铀矿床位于湖南省汝城县三江口瑶族镇,处于鹿井铀矿田南部,由湖南省核工业地质局三〇六大队发现并勘查。通过收集大量地面地质调查研究、工程揭露、物化探测量、化学分析和岩矿鉴试等资料,系统总结了工作区地层、岩浆岩、构造、围岩蚀变以及放射性地球物理场等特征。梳理了区内构造系统,重新归并和延扩了F101、F101-1、F23、F205等主成矿构造带;进一步总结了区内成矿构造的形态、规模、产状及空间展布和活动期次等特征;大致查明铀矿化特征,区内围岩蚀变和热液脉体的种类、期次、规模、分布规律及与铀矿化的关系;初步查明矿区矿石物质成分和铀的存在形式。[关键词]湖南三江口;铀矿床;地质特征;资源潜力矿区位于诸广山岩体南部。诸广山岩体处于赣粤湘褶皱区,为万洋山-诸广山走滑岩浆带的重要组成部分[1]。受九峰-大余东西向隆起带、万洋-诸广南北向隆起带和万洋山北东向隆起带的三重控制。北西面为武功诸广地幔斜坡带,而岩体中心铀成矿的主要部位则为幔坡过渡带[1~2]。这种褶皱区、隆起叠加区、斜坡带三位一体的区域构造格局,对岩体的形成与演化、构造的发生和发展极为。

铀矿床经济评价 江西河元背铀矿床8号带

唐志高 郑可志 庞善荣 彭和锋 黄少政 潘忆(广西壮族自治区三一〇核地质大队,广西 灵川 541213)[摘要]广西沙子江-张天堂铀矿床大地构造位置处于扬子陆块桂北隆起越城岭断裂褶皱带苗儿山岩体中段西侧的豆乍山花岗岩体西部,面积约8.8km2。矿区地质勘查工作始于1965年,1975年提交《3101矿区储量报告》,矿床达到中型规模,矿床类型为花岗岩型。2006~2012年在沙子江铀矿床的沙子江外围地段、张天堂地段再次开展普查工作,矿床得到进一步扩大。矿床矿体形态较为复杂,主要呈透镜状和脉状;矿区地史上热液活动频繁,成矿条件良好,铀源丰富;经过多年勘查,大矿体在深部仍有继续向下延伸的趋势。矿山开发实践证明,矿床开发利用在技术、经济上可行。随着经济发展、开采技术的提高以及铀资源需求不断增大,矿床开发具有很好的经济意义。[关键词]沙子江-张天堂;花岗岩型;铀矿床1 发现及勘探过程三一〇核地质大队从1965年开始在广西资源县豆乍山地区开展铀矿勘查工作,在1:25000地面伽马测量和顺便地质填图过程中,发现大量伽马异常点、带,圈定了沙子江异常区,之后主要在沙子江矿床约3.0km2 的范围内对F800、F801、F802、F803、F805等断裂带进行了地表及浅部钻。

铀矿床经济评价 江西河元背铀矿床8号带

江西河元背铀矿床8号带 邵飞 邹茂卿 唐湘生 胡茂梅 张鸿 何丹丹 吕川 余西垂(核工业二七〇研究所,江西 南昌 330200)[摘要]自2005年以来,核工业二七〇研究所通过在相山铀矿田西部河元背地区开展铀资源潜力评价、普查和详查等工作,落实了河元背铀矿床8号带,矿床有望发展为中型规模。8号带定位于北东向、北西向断裂围限的菱形断块内,受南北向苦命山-小陂断裂带控制,主要赋矿标高为-350m~-700m,主要铀矿物成分为沥青铀矿,矿石加工性能优良。[关键词]河元背铀矿床8号带;铅锌银多金属;南北向构造河元背铀矿床8号带地理位置处于江西省乐安县境内,距湖溪镇10km,距乐安县城20km,交通便利。1 发现和勘查过程河元背铀矿床8号带位于我国著名的“赣杭构造火山岩铀成矿带”西端的相山铀矿田西部。前人在河元背地区已发现了湖港、河元背和牛头山3个铀矿床和人背岭矿化点。在综合分析、研究河元背地区工作成果资料的基础上,核工业二七〇研究所开展了铀资源潜力评价、普查和详查等工作,逐步发现、落实了河元背铀矿床8号带。1.1 随着河元背地区湖港、河元背和牛头山铀矿床的陆续落实,发现区内铀成矿地质条件优越,但铀矿找矿工作存在薄弱环节自1957年,前人在河元背地区陆续发现了湖港、河。

铀矿床经济评价 江西河元背铀矿床8号带

浙江大桥坞铀矿床 何胜忠 汤江伟(浙江省核工业二六九大队,浙江 金华 321001)[摘要]大桥坞铀矿床位于赣杭构造火山岩铀成矿带东段的浙江段,产于寿昌-梅城中生代大型火山喷发带南西段新路火山断陷盆地内,为一火山岩型铀矿床。矿床具有矿体品位较富、主矿体规模较大、矿体分布集中、矿石加工性能良好的特点,是浙江省域内第二大铀矿床,具有良好的开发利用价值。[关键词]铀矿床;大桥坞;浙江省1 发现和勘查过程大桥坞铀矿床位于浙江西部的衢州地区,铀矿勘查工作始于1957年,在区内开展了不同方法、不同比例尺的各项地质和放射性测量工作,主要有1∶25000~1∶100000航空伽马总量测量、1∶50000航空伽马能谱测量、1∶100000~1∶200000航磁测量、1∶5000~1∶25000地面伽马总量测量等,期间发现了一批铀矿点、矿化点,积累了区域基础成果资料。1958年核工业华东地勘局608队9队在开展1∶25000地面伽马普查时发现了大桥坞671、东湾677两个相邻的矿点,当年对大桥坞矿点开展了伽马、爱曼详测及少量槽、硐探揭露工作,发现了地表及浅部存在良好的铀矿化。1962年核工业华东地勘局608队7队接管矿点的勘查工作,对大桥坞矿点进行了一定的地面普查和浅、深部揭露工作,共投入钻探工作量。

内蒙古纳岭沟铀矿床 苗爱生 彭云彪 胡立飞 王贵(核工业二〇八大队,内蒙古 包头 014010)[摘要]纳岭沟砂岩型铀矿床是鄂尔多斯盆地皂火壕特大型砂岩铀矿床发现之后落实的第二个大型砂岩型铀矿床。矿床赋矿层位为中侏罗统直罗组下段,同样受古层间氧化带控制,但古氧化带垂向控矿作用更为明显,矿床特征、矿体特征、成矿规律及控矿因素与皂火壕铀矿床相类似。[关键词]纳岭沟;大型;古层间氧化带;地浸砂岩型铀矿床纳岭沟铀矿床位于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北西约89km处,行政上隶属于内蒙古达拉特旗中和西镇管辖,矿区内国道、公路及便道横纵交错,交通便利。本区为丘陵区地貌,地形切割强烈。1 发现和勘查过程纳岭沟铀矿床是核工业二〇八大队在2000年对鄂尔多斯盆地北部编图预测研究的基础上[1],以当时预测的层间氧化带前锋线为依据,以皂火壕铀矿床“古层间氧化带”成矿模式为指导,经过铀资源调查和区域评价工作发现的,经过预查、普查和详查等工作,现已落实为大型可地浸砂岩型铀矿床。1.1 调查评价2001~2005年,核工业二〇八大队承担了中国核工业地质局下达的《鄂尔多斯盆地北部地浸砂岩型铀资源调查评价》项目。选择位于区域层间氧化带前锋线的呼斯梁地区为靶区,以寻找第二个“皂。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