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2020杭州市生态环境公众开放日活动收官

2020-11-26新闻2

吴华军(左)与市政协委员交流

都市快报讯 11月,候鸟南迁,杭州成了北方小鸟儿的“热门旅游地”。

每座城市吸引这些“小客人”的方式不同,但定有这些共性:天空很蓝、河水很清、土壤很干净……生态环境,与万物的生存质量息息相关。

过去一年,杭州的生态环境工作成效如何?有哪些经验可以借鉴?

9月16日起,杭州市生态环境局组织了公众开放日活动,以“座谈交流+实地走访”的形式,带领大家深入了解生态环保工作进展情况,感受杭州的生态之美和治理成效。

上百名市民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参加了活动,并为杭州的环保工作点了赞。

蓝天白云的“养成之路”

在活动的座谈会上,杭州市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吴华军分享了一组数据:

2013年到2019年,杭州空气优良天数从217天增加到287天,市区PM2.5平均浓度从70微克/立方米下降到37.7微克/立方米。2020年1至10月,杭州市PM2.5平均浓度为27.0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25.4%。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为92.1%,同比提高15.8个百分点。

很多人觉得,我们的空气这样清新,是西湖、西溪湿地等“生态绿地”的功劳,因为人家是天然的制氧机。这样说有一定道理,但不全面。每一平米的蓝天白云背后,都离不开各行各业“环保人”的努力和广大市民、企业的参与。

今年公众开放日首场活动,实地前往余杭亚运场馆和两家企业,了解他们的蓝天保卫战。

走访余杭亚运场馆改造现场

在余杭亚运场馆改造现场,市民代表们看到了多台正在作业的雾炮车和塔吊喷淋系统。工地负责人说,这些大家伙都是用来抑制扬尘的。砂石、物料和裸土覆盖得很完整,驶出工地的车辆也冲洗得很干净,与以往工地的尘土飞扬截然不同。

不仅如此,工地还安装了扬尘在线监测系统,只要现场的颗粒物浓度超过一定的数值,系统就会预警和报警,并实施传输到监管部门。

对于工地来说,抑制扬尘是保护大气的“头号任务”。而对于工业生产企业来说,他们可以做的,是从源头上降低污染物排放。

在实地走访了余杭的两家企业后,九三学社社员陈永飞说:“企业通过革新传统工业生产的流程,减少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等污染物排放,让我感受到杭州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切实成效。我虽然是做污水处理的,但收获良多,很有意义。”

污水处理变“邻避”为“邻利”

在水环境质量方面,杭州已经连续4年夺得浙江治水“大禹鼎”奖。2020年1月至10月,省考断面(32个)Ⅰ-Ⅲ类水质比例为100%,比去年同期上升3.1个百分点;满足功能要求断面占100%,同比上升3.1个百分点。国考断面(13个)Ⅰ-Ⅲ类水质比例为100%,与去年同期持平。跨行政区河流交接断面(18个)Ⅰ-Ⅲ类水质比例为100%,同比上升5.6百分点。全市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与去年同期持平。全市县控以上断面中无劣Ⅴ类断面。

了解城市污水处理项目

公众开放日活动先后参观了四个水环境治理示范点。在余杭区水美公园,市人大代表、中国新型建材设计研究院教授级高工薛滔青说:“没想到下面藏了一个净水厂,很神奇。”

地面的公园像精缩版的“江南百景图”,穿插着溪流游鱼、松柏沙石,而谁也不会想到,地底下是7米深的余杭临平净水厂。

从地上走到地下,薛滔青看得很认真,她询问市生态环境局水生态环境处处长陈天力,得知每天约有20万吨污水在临平净水厂“报到”,经过多道工序,最终变成水质优于一级A的净水。

薛滔青说:“走进厂区,我的第一感受就是没有异味。临平净水厂作为浙江建成的第一座大规模全地埋式净水厂,有效控制了噪声、臭气,并且还地于民,成功变‘邻避’为‘邻利’,实现了我十年前想过但没做成的心愿,体现了杭州精细化管理落地见效。”

除了大气、水,公众开放日活动还走进一些可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企业。

市民代表方旭慧说:“这些年,杭州的生态环境不断优化,除了西湖、西溪、湘湖等生态景点外,街道社区也变成了‘诗意的栖居’。通过这场活动,我感受到‘环保人’在后端的努力,我们前端也应该做好生活垃圾分类等工作,为美丽杭州建设添砖加瓦。”

#水环境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