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肿瘤患者腹泻的原因是什么?

2020-11-26新闻7

腹泻指粪便未处于本来的固体状态,某种因素使大便中的水分增加并形成水样状态,1日内大便中水分达到200ml,或者人工肛门排水量超过200g,被定义为腹泻。腹泻不仅造成患者生活质量下降,还影响抗肿瘤治疗,有时不得不中断治疗。严重的腹泻可能造成脱水、电解质紊乱、肾脏衰竭、体循环失调,甚至死亡。腹泻伴有中性粒细胞减少时可引发败血症。

肠粘膜上皮细胞比其他体细胞分裂更活跃,更容易受到抗癌药物和放射线的损害,肠粘膜上皮细胞受损是腹泻的主要原因。容易引起腹泻的抗癌药物有伊立替康、氟尿嘧啶制剂,阿糖胞苷,阿霉素,甲氨蝶呤(大剂量给药时)。

伊利替康引起的腹泻分早发性和延迟性两种。目前认为早发性与乙酰胆碱作用相关;延迟性腹泻因伊利替康的活性代谢产物SN-38直接伤害胃肠道粘膜而发生。SN-38也可直接伤害粘膜,经肝代谢后被胆汁带入肠道,再次生成SN-38,双重伤害肠粘膜。

5-FU在胸苷磷酸化酶作用下代谢为FdUMP,在卵状磷酸核糖基转移酶(OPRT)作用下代谢为FUMP。它们分别抑制DNA和RNA的合成,发挥抗癌作用,当它们作用于肠粘膜上皮细胞时引发腹泻。替吉奥中所含的奥曲西钾分布在胃肠道上可以抑制OPRT,从而抑制胃肠道中FUMP的生成,减少腹泻频率。

其他因素,除抗癌药物外,癌症患者腹泻还与胃切除术、开腹手术、癌性腹膜炎的肠粘连、肠道菌群失衡,药物性肠炎,管饲,恶液质(营养不良)、焦虑等精神因素有关。

早发性腹泻发生于给药(如伊利替康)时或给药结束的时间点,通常为一过性腹泻。延迟性腹泻发生于给药后24小时至2周内,通常为持续腹泻。

UGT酶包含许多基因类型(单核苷酸多态性),在没有UGT1A1* 6和UGT1A1 *28突变时,伊利替康引发腹泻的发生率为14%,当存在上述其中任一种突变时,腹泻发生率为20%。在15,385名患者的跟踪研究中,由伊利替康引发腹泻的发生率为43.0%(严重腹泻为10.2%)。5-FU造成的腹泻发生于静脉输注后的1周~2个月。在使用5-FU的1,399名患者跟踪研究中,引发腹泻和软便的发生率为9.5%。

参考CTCAEv4.0标准的分级。

#癌症肿瘤#腹泻#肿瘤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