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阚清子、彭冠英《亲爱的自己》引热议:生不生二胎谁说了算?

2020-11-26新闻5

前段时间,由刘诗诗、阚清子主演的电视剧《亲爱的自己》大热播出,真实演绎了大多数人的家庭、工作、生活日常。

剧中,阚清子饰演的张芝芝是现实生活中很多女性的缩影。

作为一名普通的上班族妈妈,张芝芝人生最重要的事是让女儿获得好的教育,送女儿去好的幼儿园。

对于“生不生二胎,什么时候生二胎”这件事,芝芝并没有任何计划。在她看来现在养一个孩子已经负担够重了,她在意的不是二胎,而是女儿雨薇的教育。

然而芝芝的婆婆却对二胎的事情很上心,她眼红身边的朋友邻居家都有孙子,一心想要张芝芝“再生个儿子”。

婆婆不遗余力地催芝芝生二胎,从一开始给芝芝寄生二胎的中药,到后来亲自煎药,监督芝芝喝下。

在工作和孩子教育间奔忙的张芝芝,每天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家还要面对不停唠叨“催生二胎”的婆婆,选择了妥协。

然而芝芝的一次妥协,意味着婆婆的变本加厉。她天真地以为忍耐能换来婆婆的理解,却不料婆婆固执己见。

在“生二胎”的事情上,芝芝缺乏与婆婆的有效沟通,而选择了搪塞、应付、妥协,但最终却是委屈了自己。

芝芝的丈夫在整件事情上坐视不管,不懂尊重和维护自己媳妇的男人,委屈了媳妇,也在故事的最后,失去了妻子的信任和依赖。

这样两难的剧情,引起了网友们的热议:

作为感同身受的观众,有人说,婚姻是自己的,要学会自己做主。还有人说上班族妈妈本身就已经很辛苦,多生养一个孩子,更是挑战。

然而,由于成长在不同的年代,父母与我们的养育观念和生活经验存在差异,在“抬头不见低头见”的小家里,时常擦出火花。

当生不生二胎这件事碰上隔代育儿,总要引起一番多方讨论,到底该如何处理代际关系,成为小家中的大考验。

更何况,现实生活中的“生不生二胎”问题,比影视剧中更加复杂:

有时候,是感受到生活和育儿压力巨大的小夫妻俩不想生,可老人天天唠叨不断;

有时候,是小夫妻俩想再生二宝,可一直帮忙带娃的老人不干了;

生不生二胎是夫妻俩的事情,和长辈沟通却常常是女性一个人的事。

生二胎这事,还真是变成了隔代育儿中的一个新的矛盾点呢!来看几个现实案例,听听专家如何分析。

1年轻妈妈:“我坚决不再生!”

“你看楼上小娜娜她弟弟,都那么高了,真是有苗不愁长……”婆婆一边将饭菜端上桌子,一边唠叨着。

晓丽知道,又开始了!婆婆每次说起谁谁家的二宝长得快,其实都是动员自己赶快怀二胎的“开篇”,后面还有很长的说辞!

晓丽装没听到,低头吃饭,不理婆婆。她觉得婆婆真是太烦人了,不停地唠叨二胎的事,不就是想要个男孩吗?!不就是骨子里重男轻女吗?!

关于生不生二胎,晓丽不是没纠结过。但她综合了一下自家的条件,还真是最好不动这个念头。自己和老公的工作都在上升期,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更重要的是,晓丽不觉得养孩子仅仅是解决她的温饱问题,一定是要父母付出全部心血。目前光是这一个宝贝女儿,晓丽都觉得有点招架不住,各种育儿课程、妈妈小组、团购忙得她团团转。

而且,最让晓丽生气的是婆婆对二胎的渴望,不是因为想再给女儿小囡添个玩伴,而是在她的观念中,家里必须得有个男孩!

因为这个,晓丽每次在婆婆唠叨的时候,内心都无比坚定地回应:“就不生!急死你。”

点评:沟通真正的需求

生活经历不同,环境不同,让婆媳之间有时候在观念上的差异大得惊人。当这种不同差异体现在是否生二胎的问题上时,矛盾就出现了。

唯一的办法是善意沟通,让对方看到自己真实的需求。

比如婆婆的需求不是家里再有个二宝,而是一个男孩;而年轻妈妈的需求也不是坚决不生二宝,而是育儿质量要有保证。

那么当双方能看清自己真实需求的时候,也许婆婆不再执着于让儿媳妇生二胎,因为很可能她会再有个小孙女;

而当年轻妈妈认为自己有足够的能量和自信再去养育一个孩子时,也许会主动转变坚决不要二宝的想法。

支招:心有定力,波澜不惊

反正,生不生二宝真正的主动权掌握在夫妻手中,所以即使老人着急、唠叨,都只是一些外部的干扰,也没有必要和老人对着干,更没有必要因此使自己的情绪受到影响。

反过来,作为儿女,应该允许老人自由地表达他们的意愿。当老人唠叨得厉害时,可以用“我们考虑考虑”“我们暂时不要,是怕您太辛苦”等话安慰老人一下。

当然,最好通过合适的时机,请合适的人(最好是老公)来清楚地告诉老人自己坚定的心意,劝慰老人不要过多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年轻父母。

孩子不是老人晚年生活的慰藉,而是需要尽养育的责任和义务的。

隔代育儿中最需要警惕的就是越界,年轻人不要越界去干扰老人的想法和生活,而当老人不自觉地越界进入小家庭时,年轻父母要懂得维护自己的“王国”主权和养育主体的地位。

不然,不仅隔代育儿的矛盾会越来越多,对孩子的成长也会十分不利。和孩子一起成长的,不仅是父母需要学习的育儿知识,还有牢牢把握住小家庭主权的定力和能力。

养育是一条很长的路,老人不能一直陪小家庭走下去,任何决定必须是年轻父母来做的才行。

2婆婆:要生你们自己带!

有的婆婆坚持要二胎,也有婆婆拒绝再带娃。我的朋友小蓉最近就和婆婆

发生了矛盾。

看着周围越来越多的朋友都生了二胎,小蓉的心里也蠢蠢欲动:两个孩子多好呀!孩子有玩伴,大人心里也更踏实。

想想即将“奔四”的年龄,小蓉觉得这事不能再拖了。于是,便与老公商量开了。

小两口可以说是一拍即合,恨不得马上就怀上小宝宝。

结果,当夫妻俩有一次在饭桌上正对有了二宝之后的生活憧憬的时候,一直帮小家庭看大宝的婆婆当场就翻脸了:“我不给看啊!如果俩都不用我看了,你们就生!如果还得让我和你爸给你们看孩子,那就给我打住!”

小蓉是万万没想到这事竟然会卡在这里,平日里婆婆是多疼孙子啊!把小家伙照顾得无微不至,要不是有婆婆的得力相助,估计工作也不算清闲的小蓉还不敢坚定地想要二宝呢!

惊讶、失望之余,小蓉也有点儿怨恨起公婆来:怎么就这么自私呢?!

点评:你想的不是我想的

很多小夫妻都将请老人帮忙看孩子看成是理所应当的事,所以也认为老人会理所应当地支持自己生二胎。

但实际上,这是一种缺乏心理边界的表现:我们的想法不是老人的想法;养育的第一责任人是父母,老人愿意帮忙是他们的选择,而不是必须。

正是因为缺少这样的边界意识,太多年轻父母都会把老人帮忙带孩子这事看得理所应当,也往往会缺少了尊重和感恩。

像小蓉夫妻俩,就认为生二宝这事不用和老人商量,因为没有边界意识,所以默认为“老人一定和他们一样也很期待二宝的到来”。

支招:了解未来规划,协商解决

缺少边界意识的隔代育儿家庭,经常积攒着很多情绪,这些情绪可能会在不经意的时候爆发。

其实如果小蓉夫妻俩能先去征得老人的同意,用商量的态度“打开”这件事,给老人留一个选择的余地,可能效果会更好一些。

要提前与老人商量,并且最好能先了解一些老人对未来生活的规划,比如说打算帮你们把孩子带到几岁,最想过的生活是什么样子的。

为了保持和睦的家庭关系,无论是谁想要二胎,都离不开“沟通”二字。而沟通的前提就是尊重与理解。

老人需要尊重小两口的自主意志,毕竟小家庭的养育主体是年轻的夫妻俩,老人不能因为自己的晚年寄托而强求夫妻俩养育二胎;

年轻的父母也需要理解老人的诉求,坦白各自的需求,平等交流,警惕越界的同时,维护好各自的颜面与感情。

然后在此基础上,去协商能配合的部分。只要双方相互了解需求并且尊重对方的需求,再从中进行协调,生活才可能平静地继续下去。

同时,夫妻双方要明白一个道理,妈妈对儿子的感情远深于儿媳,她可以体谅儿子却不一定能做到体谅儿媳。

所以,面对婆婆的催问首先应该让老公去和妈妈沟通,告诉妈妈自己和妻子的打算,要二胎的经济压力和生活压力。

丈夫要做的不是逃避,而是坚定地向妈妈表明自己的态度。

我是分割线哦~

“生不生二胎谁说了算”这个问题,在网络上也有着很高的讨论热度:

有人认为,女性的生育决定权在女性自己手中;

也有人认为,小家庭的养育问题应该小家庭自己商量决定;

还有人坚持,老人的观点不容忽视,为了家庭和谐也应该考虑父母的意见。

从这个问题上引申出的大讨论,足见两代人在育儿和日常相处中有着不少可商榷的话题。

你家有哪些隔代养育问题呢,是如何解决的?

或是有哪些“不吐不快”的话都可以在下方留言。

为了激发大家的灵感,可以以“我家出现的隔代养育问题是……解决办法是……/目前还没有解决,想问问大家怎么解决”为开头,我们和您聊聊隔代养育的那些事儿。

#生不生#老人#婆婆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