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马拉多纳60岁心梗去世 男人60是道坎?是的! 最近杭州接诊的多例心梗病人,年龄大多在五六十岁

2020-11-26新闻9

北京时间今日凌晨,足坛巨星迭戈·马拉多纳在家中突发心梗,不幸去世,享年60岁。

此前有新闻报道过,马拉多纳心脏和肺部都出现过病症,还有酗酒甚至吸毒等不良的生活经历,曾多次入院。对此,浙江省人民医院心内科主任王利宏主任医师分析道,虽然不知道马拉多纳的具体病情,但考虑到他是运动员,运动员中出现心肌肥厚、心脏扩大的还是蛮常见的,所以发生的猝死概率比一般人高。另外,抽烟、酗酒,可能也是他在60岁就发生心梗去世的危险因素。

马拉多纳才60岁就去世,引发了很多人的感慨。

大家有没有发现,男人一过五六十岁,很多男的“大伯相”就出来了。特别是一退休,老得特别快。前两天,浙医在线小编的一位朋友发了一个朋友圈,说电梯里碰到两个小朋友,他向小朋友打招呼“小朋友好”,两个小朋友异口同声回答“爷爷好”。朋友很感慨,自己今年才刚50岁啊。

今天马拉多纳60岁就去世的消息一出来,朋友圈里、评论里不少网友感慨:60岁难道真的是男人的一道坎?

六十岁真是男性的一道“健康坎”?

这周以来杭城气温骤降,天气一冷,血管收缩,也意味着进入心血管意外事件高发期。杭州多家医院收治的心血管疾病患者多了起来。

从本周一到周三, 浙江省人民医院心内科在3天时间共接诊了5位心梗患者,均为男性,其中有4位年龄在五六十岁以上,年纪最大的是70岁。

浙江省立同德医院本月以来接诊的心梗患者当中,有10例是男性,年龄均在五十多岁到六十多岁,且这10例患者均有饮酒史。

结合60岁的马拉多纳去世,那么 五六十岁是不是真是男人的一道坎?

“确实,从我们日常接诊情况来看, 心梗的高发年龄段在五六十岁。”浙江省人民医院心内科副主任丁亚辉主任医师告诉浙医记者。

浙江省人民医院心内科主任王利宏主任医师提起了其中一位60多岁的男性患者,非常惋惜。这位患者大约从上周六开始出现胸闷、胸痛症状,但因为痛得不是很厉害,便想着忍一忍就能熬过去了,结果到了这周一出现气急,走几步路就喘不上气。

拖了3天,患者到浙江省人民医院就诊时,心超发现他的心脏内已经出现室壁瘤。“有室壁瘤就说明他的心肌坏死的面积较大,一旦室壁瘤破裂,会引发猝死,同时室壁瘤还会导致心脏泵血功能下降、恶性心律失常、血栓栓塞等严重并发症。”王利宏主任表示,如果患者有胸闷胸痛等症状时能第一时间到医院就医,及时通过冠脉支架等技术开通血管,那么心肌梗死面积会小很多,能大大降低心肌梗死死亡率,对以后的生活质量影响也会小很多。

浙江省立同德医院急诊科主任李海林主任医师说道,心梗在五六十岁的男性中高发,与男性的部分生活饮食习惯有一定联系。比如最近接诊的一位58岁男性患者,前一天喝了3瓶啤酒,第二天看电视的时候,突然感觉胸闷胸痛,来到医院,发现是急性心梗,立即为他做了介入手术。

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急诊医学科主任周冰之讲述了一个令人悲伤的例子。11月23日上午9点33分,一辆120急救车载着呼吸心跳骤停的50岁男子,驶入早已等在一旁的急诊医护人员迅速把男子送到抢救复苏室急救。

“患者送来时呼吸心跳都没有了,肌钙蛋白非常高,急诊医护人员立即心肺复苏术,电击除颤,持续为男子胸外心脏按压及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等一个多小时系列抢救措施,考虑是心源性猝死。”

浙中医大二院急诊医学科主任周冰之坦言,虽然急诊医护竭尽全力抢救,遗憾的是,因为错过了最佳的黄金救治时间,希望渺茫,大脑的损伤已经不可逆,最终人还是没救过来。

周冰之主任介绍,男子是突然倒在路边心跳呼吸骤停的,当时路人发现后赶紧拨打了120,可惜的是,路人都不懂心肺复苏,没有第一时间在现场给男子做心肺复苏。“患者可能之前心脏就已经不舒服了,我们在患者的衣服口袋里发现了一瓶速效救心丸,给患者做气管插管时还能闻到很浓的救心丸味道,可这一切,还是没有换来他的苏醒。”

都市快报“救在你身边”

大型公益急救培训活动第二季

正在进行中

据统计,我国每年新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70万,却仅有3.5万例获得及时规范的救治。

从11月1日开始,都市快报联合杭城18家医院党委、杭州市急救中心、推出共26场“救在你身边”大型公益培训活动,活动一经开启,广大市民报名参加热情高涨。在已经结束的10场急救培训活动中,市民参与热情都非常高。

1

曾经遇上突发事件束手无策

希望能学会急救技能帮上忙

11月1日开始,浙医在线联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党委,在11月、12月这两个月的每个周日推出心肺复苏急救培训公益活动,,手把手教大家心肺复苏等实用的急救技能。

我国心血管领域知名专家、浙大二院党委书记王建安说:“在大力建设‘健康中国’的今天,受医院党委号召,急诊重症相关支部主动出列,面向公众开展志愿培训活动,普及医学急救知识和技能,是大型公立医院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的应有之义。”

在11月1日的急救培训现场,二三十岁的年轻人占了大半。29岁的胡小姐坐在第二排,整场都听得很认真。“急救是一直很想学的,平常关注得也比较多,生活里也的确遇到过这类突发事件,但当时因为没有掌握急救知识,没法正确施救。”

2016年,胡小姐在北京工作,上班路上遇到一位四五十岁的男子在大街上躺着吐沫,不知道躺了多久。她第一时间打了120,并拿男子的手机联系了其家人。这之后的时间,由于并没有相应急救能力,她也无法分辨男子的具体病情,不敢随意动他,只能原地等待救护车的到来。随后,男子被救护车送医院抢救,她就去上班了。

“后来救护车给我电话回访,告诉我人大概率是没救了,听到这个消息,我很难过,就这样看到一个活生生的生命从眼前流逝,一种无能为力的感觉,真希望当时的自己会一些急救技能,有机会挽回他的生命。”胡小姐惋惜道。

心肺复苏看起来简单,但实际操作起来并不容易。胡小姐说:“今天的活动通过每个步骤的分解学习、练习,最后测试,学完后真的记住了动作和要领。”

胸外按压是心肺复苏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要求手掌根部放在胸部两乳头之间的胸骨上,另一手平行重叠压在其手背上,肘部伸直,掌根用力,深度至少5厘米不超过6厘米,速度在100-120次/分钟。28岁的张先生是现场为数不多能做到按压三盏绿灯的学员。他与妻子一起练习,两人互相督促,并协助对方。“ADE(自动体外除颤器)送来了,按压不要停。”“开始除颤,所有人散开。”

张先生妻子说,父亲就是因为脑中风8年后去世的,她这辈子最大的遗憾就是没有学医。所以,只要有急救培训活动,她就会报名参加。此前也接触过别的培训,但没有学习AED,借此机会和丈夫一起来学了。

2

家里老伴患有冠心病

65岁大伯倒三趟公交车赶来学习

11月17日,“救在你身边”大型公益急救培训首场活动在浙江省中山医院举行,30位参与培训的市民中,有特地请假前来学习的白领,有倒三班公交车才赶来上课的大伯,有老年大学组团前来学习的老姐妹,每个人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报名动机。

65岁的王大伯,学心肺复苏的初衷很简单,想掌握这个技能,关键时刻能救人。“我老婆2年前查出患有冠心病,放了一个支架,我心里蛮担心的,心肺复苏掌握了,发生意外时能派上用场。”

和王大伯一样,32岁的孙女士也是为家人前来学习。孙女士的父亲患有房颤,偶尔会出现胸闷等症状,虽然一直在医院治疗,但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如果出现意外情况,就能抓住黄金急救时间急救,掌握心肺复苏急救能。

活动现场,省中山医院外科第一党支部支部书记陈中明医师、急诊科护士长唐杏,先理论后实践的方式,为大家带来了中西医结合的急救培训。

心肌梗死、脑血管意外、外伤、异物梗阻……陈中明医师为大家讲解了一些常见急症的急救方法以及急救误区,唐杏护士结合中医原理,手把手教大家穴位按压、耳尖放血等治疗急症的中医疗法。

“气道要打开、手臂要伸直、力量和节奏要控制好!”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参与培训的市民一个个认真按压,学习劲头十足。

“通过这次培训,了解了心肺复苏如何操作,心里大概有底了,回家再好好消化消化。”25岁的马小姐说道。

3

曾在出差途中亲眼目睹有人突发心梗

特意请假参加急救培训

11月20日,在浙江医院三墩院区举行的培训活动中,记者见到了吴女士和李女士,两人是同事,公司就在三墩,特意请了半天的假,赶来浙江医院参加急救培训。

“去年有一次我们两个一起去大连出差,从站台往出站口走的时候,看到前面有个大伯突然倒在了地上,‘砰’一声,他手上行李摔在地上的声音特别响。”李女士说,当时大家都愣了,过了几秒才有人反应过来,喊着打120的也有,跑去找工作人员的也有,却都不敢靠近。直到赶来两个乘务员打扮的姑娘,开始给大伯做心肺复苏。

因为之后还有会议安排,吴女士和李女士不得不先行离开,但这件事情却给她们留下很深的印象。“看到快报有活动,我们两个一商量,一起报了名。还好工作时间上比较自由,单位同意给批了半天假,我们就一起过来了。”李女士说,学点急救知识还是很有必要的,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关键时刻能起点作用再好不过。

4

101岁老奶奶突发心脏骤停

70多岁儿子儿媳轮流按压

11月23日下午,在浙江省立同德医院住院部大厅,正在举办着急救培训。AHA(美国心脏协会) BLS(基础生命支持)培训导师,浙江省立同德医院急诊医学科护士长姜爱华副主任护师、心血管科叶建华主治医师,共同为现场参与者普及了在遇到突发心脏骤停的病人时,如何进行心肺复苏及AED的使用。

护士长姜爱华向大家讲了几个例子,普及了学会心肺复苏和AED的重要性。101岁的老奶奶在家突发心脏骤停,70多岁的儿子、儿媳急忙打了120急救,在焦急等待的过程中,儿子儿媳轮流给老人实施胸外按压;40多岁的风力发电机工程师,在工作中突然倒地意识丧失,同事们一边给他实施心肺复苏,一边及时送到急诊科;20多岁的卡丁车爱好者,有一次在卡丁车里面突然失去了意识,现场目击者急忙赶来实施急救……上面这些病人,在通过现场心肺复苏后送到医院进一步抢救,都从死亡线上被拉了回来,而挽救他们生命很重要的一点是,在他们的生命危急时刻,现场都有人给予实施心肺复苏。

在现场,姜爱华护士长对整个施救过程进行了介绍,并做了演示。她提醒要注意“黄金时刻4-6分钟”,即心脏骤停后,脑血流突然中断,在10秒左右患者即可出现意识丧失,4-6分钟脑循环持续缺氧开始引起脑组织的损伤,超过10分钟时将发生不可逆转的脑损伤。正因为时间的短暂,更应该在医院救护车赶到之前对病人进行施救。她从“评估环境安全”、“判断意识”、“立即呼救”、“放置CPR体位”、“胸外按压”、“开放气道”、“人工呼吸”这七个步骤,现场演示了如何进行心肺复苏急救。

姜爱华护士长还特别增加了婴幼儿急救的方法。现场,还有救命神器“AED”的登场。AED是可被非专业人员使用的、用于抢救心源性猝死的现场急救设备。

5

爬山时一60多岁男性倒地

只能眼睁睁看着他去世

11月23日,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急救培训现场,急诊医学科主任周冰之和大家说了一件早上发生的令人遗憾的事情,呼吸心跳骤停的50岁男子,因错过了最佳的黄金救治时间,人还是没救过来。

听完这个悲伤的故事,参加现场培训的学员都唏嘘不已。随后,浙中医大二院急诊医学科团队现场教大家心肺复苏按压技巧及AED使用。

大学老师林先生,一早从绍兴赶来参加心肺复苏培训,就在上周,他刚刚现场目睹了一起心梗的发生,可是他却无能为力。

“我们都是驴友,上周去爬武功山,爬到大概1400多米海拔时,发现围了一圈人,一对60来岁的夫妇,男的躺在地上没有任何反应,女的蹲在一旁失声大哭,因为现场没有懂得急救的人,只能眼睁睁等着120来救援,人没救回来。” 这件事情给林先生带来很大的触动,“掌握心肺复苏技能太重要了。”

6

大伯打麻将时突然倒地

但身边没有人会急救

雨水并没有浇灭大家学习急救的热情。周二上午,在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的急救培训现场,市一医院急诊科的医护人员们手把手带大家学习了心肺复苏、AED使用、海姆立克急救法等急救知识。

大家有序轮流操练,刚结束3组胸外按压后,不少市民发出了感慨:“不容易,比想象中的难很多。”

“01,02,03,04……”一组三十个胸外按压,完成三组后,40多岁的刘女士(化名)的已经气喘吁吁,出了很多汗。“关键要持续保证频率、深度,肯定要不断、重复地练习,让这些成为身体记忆,才能真正救得了人。”她说,打算继续学习,争取考一考急救证。

“院前急救的普及很重要。”刘女士说,她家附近10分钟路程就有一家大型综合医院。但前不久,小区里有位大伯打麻将时突然倒地,失去呼吸心跳,但身边没有人懂急救,只能等着医护人员到达。最终,大伯遗憾地去世了。“你想,我们小区已经够近了吧,等救护车到现场依然错过了救援的黄金时间。所以,大家都应该学一下急救,学了用不上更好。”

7

2年前在路边晕倒幸亏有好心人帮忙

现在学习心肺复苏也想帮助别人

2年前,我去香港玩,在中环那边突然眼前一黑,人晕倒了。等我醒来时,身边有很多热心人在帮我。这次看到快报组织心肺复苏培训,我马上报名了,我想掌握这个技能,也能帮助别人。”

11月24日下午,“救在你身边”急救培训杭州市西溪医院专场,35岁的沈女士,说了参加培训的初衷。

杭州市西溪医院技能培训中心负责人严俊,和大家分享了心肺复苏急救的要领以及如何正确使用AED。

6组模型,30位市民,一个多小时时间,大家反复按压训练,严俊医生在一旁反复指导大家如何让按压更专业更有效。

“心肺复苏是体力活啊,没想到按压起来这么累,我都出汗了。”现场,66岁的李大伯按得满脸通红,“累点就累点,能救到人就值得。”

“近几年,心肺复苏越来越受到市民的重视,希望有更多人能掌握心肺复苏技巧及AED的使用,让院外心梗急救的成功率能高一些。”严俊表示。

8

近4小时的急救培训

每一位学员收获满满

“1001,1002,1003,1004……”伴随着此起彼伏的数节拍声,11月25日下午,杭州市急救中心四楼培训教室内,学员们认真进行着胸外按压练习。教室的地上,分三排,共躺着18个心肺复苏假人模型,近40位学员分两批进行操作,数拍声、按压声,每一批次的练习都声势浩大,显得尤为壮观。

除了常规的心肺复苏与AED的使用,考虑到气道异物也是常见的紧急情况,杭州市急救中心的讲师们仔细教授了海姆立克急救法,包括成人与婴儿两部分。“患者是成人的情况,弓步站在患者的背后,一手握拳,将拳头的拇指一侧放在患者胸廓和肚脐中间软软的腹部,另一只手包住拳头,快速、用力向上重击压迫腹部……”眼见学员们跃跃欲试,想试着和身边的搭档练习,讲师忙出声幽默提醒,“在真人身上就不要尝试了,这个动作挺难受的,万一让人家把中饭吐出来就不好了。”学员们闻言不禁笑开,课堂气氛十分融洽。

在将近4个小时的急救培训里,讲师们还讲解了胸痛、卒中等常见急救疾病的症状判断以及紧急应对措施、四肢创伤止血包扎方法等。通过相应的考试后,学员们拿到了杭州市急救中心颁发的,面向非专业人士的初级急救证书。“一整个下午都在学习,累是有点累,但是真的收获满满!”65岁顾阿姨晃晃手中的证书笑着说。

接下来还有12场,报名成功的读者别忘记参加!

杭州市中医院(丁桥院区)

培训时间:11月27日(周五下午2:00-4:00)

浙江省中医院(湖滨院区)

培训时间:12月1日(周二上午9:30-11:30)

培训人数:100人

培训内容:心衰急救、创伤急救、幼儿急救、中医特色急救

浙江省人民医院

培训时间:12月2日(周三下午2:00-4:00)

培训人数:30人

培训内容:心肺复苏,AED的使用等公共急救技能培训

杭州市红十字会医院

培训时间:12月4日(周五下午2:00-4:00)

培训人数:30人

杭州市儿童医院

培训时间:12月4日(周五下午2:00-5:00)

培训人数:10组家庭(限一大一小)

培训内容:心肺复苏、海姆立克急救法等急救技能

浙江绿城心血管病医院

培训时间:12月8日(周二上午9:30-11:30)

培训人数:50人

培训内容:心肺复苏、AED使用等急救技能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庆春院区)

培训时间:12月10日(周四下午2:00-4:00)

培训人数:20人

培训内容:“心手相连,点亮生命之光”急救与心肺复苏公益讲座(含AED使用与心肺复苏技能练习)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大学路院区)

培训时间:12月11日(周五下午2:30-4:30)

培训人数:30人

培训内容:心肺复苏、AED使用等急救技能

余杭区第一人民医院

培训时间:12月11日(周五上午9:00-11:00)

培训人数:30人

培训内容:心肺复苏、AED使用等急救技能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滨江院区)

培训时间:12月12日(周六上午9:00-11:00)

培训人数:50人

培训内容:儿童心肺复苏等急救技能,欢迎家长带着孩子一起来学习(特别欢迎10—18岁孩子学习)

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

培训时间:12月15日(周二下午2:00-4:00)

培训人数:30人

培训内容:心肺复苏、AED使用等公共急救知识及技能

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

培训时间:12月23日(周三下午2:00-3:30)

培训人数:30人

培训内容:心肺复苏、AED使用等公共急救知识及技能

记者 张煜锌 金晶 陈彦汝 张慧丽

编辑 张煜锌监制 徐 芳

#心脑血管#心肌梗死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