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动态 | 立足感染 践行规范——我院首次感染多学科会诊顺利启动

2020-11-26新闻13

原标题:动态 | 立足感染 践行规范——我院首次感染多学科会诊顺利启动

感染性疾病在临床中非常常见,纵观几次重大社会公共卫生事件无不与感染有关,包括今年的新冠肺炎。

感染性疾病涉及多学科、多专业,尤其是呼吸、风湿免疫、血液、内分泌等,随着各项检验技术、分子病理、分子生物学的发展,感染性疾病的诊治手段越来越多。

以往,可能很多的临床医生会认为:病人发热了就是有感染,用抗生素就行了。临床中你又是否接到过这样的或是发出过这样的会诊呢:某某病人,发热38.5℃,快告诉我用什么抗生素吧!可发热就一定是感染性疾病吗?即使是确定了感染性疾病,就一定是简简单单的用用抗生素就ok了吗?

那如何鉴别发热是感染性还是非感染性疾病,是细菌、真菌、病毒还是其他的什么鬼呢?有时,真是傻傻分不清。

怎么办呢?

以前,我们也请过医院各个科室大夫会诊:请影像科给我们分析分析片子,请检验科给我们看看痰涂片、痰培养,请病理科给我们追追病理远程会诊的结果,今年在新冠诊断中发挥了第一功臣作用的mNGS (病原宏基因组学),我们也多次进行了送检,并得到了多例明确病原诊断的例子。同时,我们还多次走出医院请业界的各位大咖,或者将他们请进我们医院,或者进行301的远程会诊,协助我们进行精准诊断,靶向治疗。

但经过这么长时间的尝试,还是有一种感觉:院内的感染多学科会诊、MDT模式,仅仅是我们临床与各个科室的单线联系,而没有真正的将各个科室聚集在一起同时为患者进行会诊、诊断。鉴于此,全科医学科殷莉主任跟医务科、影像科、检验科、病理科、药剂科等多个科室主任进行充分的沟通、交流,大家一致认为成立省直三院感染多学科会诊平台势在必行。

经过前期的积极筹备,11月25日上午10时,第一次感染多学科会诊在全科医学科医生办公室准时进行。医务科、影像科、检验科、病理科、药剂科等各科室人员都早早的来到了会议现场。

本次会诊的患者是一位62岁的女性,8年前肺结核左上肺切除,术后慢性发热,1年前于郑大一附院诊断为“系统性红斑狼疮”,长期口服激素,反复发热,半年前、4月前先后在郑大一附院、河南省胸科医院就诊,胸部CT是两肺多发炎症,本次因面部红斑、发热入院,入院后体温最高40.7℃,胸部CT:右肺下叶新发结节,既往两肺炎症病灶已吸收。入院后我们做了常规痰涂片、痰培养、气管镜下肺泡灌洗行培养+药敏及mNGS (病原宏基因组学)检查,并行了CT引导下的肺穿刺,行组织病理及mNGS (病原宏基因组学)检查。

有意思的事情发生了:每项检测查出的病原体都不一样,这个病人还有自身免疫性疾病,那她长期的慢性发热,到底是感染性还是非感染性的呢?哪个是致病菌,哪个是定植菌呢?为何同一部位不同技术取材的标本,mNGS (病原宏基因组学)的结果完全不一致呢?按说基因组学的检测结果应该是比较准确的呀!

会议上,病理科陈光煜医师、检验科刘翠医师、李伟医师,影像科陈锡俊主任、冯娟医师,药剂科的崔丽、杨腾蛟医师,分别从各自专业的角度给大家进行了报告的解读,临床医师能从这些报告中看到那些隐含的信息,以及这些报告如何相互辅助、互相补充,从而为临床医师提供更多的信息;风湿免疫专业的陆艳丽副主任医师、呼吸专业的赵娜主治医师分别从风湿免疫、呼吸的角度对病情进行了分析,殷莉主任结合各位医师的意见对这个病人进行总结,最后,大家一同为这位患者制定了下一步的治疗方案。

医务科副科长马亚杰参与了本次会诊,并给予了高度的评价。2个多小时的讨论,大家热情高涨,纷纷表示学到了很多知识,真正的将多学科会诊落到了实处,全科医学科搭建这个感染多学科会诊的平台非常有意义。

科室介绍

全科医学科是一个集临床、教学、科研、预防为一体的多学科科室,自成立以来,在医院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科主任殷莉和护士长石琳带领全科医务人员,秉承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的发展理念和公益为先、服务患者的宗旨,兢兢业业,无私奉献,切实践行规范诊疗、精准诊断,靶向治疗。全科医学科有优秀的团队,在复杂、疑难及少见病原体感染诊治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现在再有感染多学科会诊平台的支持,及省内各大专家的学术会诊,北京301专家团队的支持,相信我们在感染诊治之路上必将越走越精彩。如果你有感染相关的病例,欢迎咨询,共同探讨,用心服务,创造感动,全科医学科必将给你一份满意的答卷!

图文/李聪(全科医学科)

编辑/冀慧丽审核/陈爱云 殷莉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删)

#多学科#践行#病原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