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沉积相与沉积环境的关系是什么 什么是沉积环境

2020-11-26知识3

沉积环境就是发生沉积作用的一个地貌单元,按塞利(R.C.Selley,1970)的定义,沉积环境是“2113在物理上、化学上和生物上均有别于相邻地区的一块地球表面”。故环境的划分标志有三个方面:1)物理的,包括温度、压力、引力、重力等,以及由此引起的风、波浪、潮汐、水流、海流、风暴流5261、冰川、沉积4102物流等和它们的作用强度、方向、变化梯度和降雨量、降雪量等;2)化学的,包括汇集区的岩石地球化学性质、沉积介质的地球化学性质、pH值、Eh值、溶解度、化学平衡程度、生物化学作用等;3)生物的,包括动物和植物两1653类生物的作用。在具体划分环境时,可以根据以上三大要素进行划分。环境是表述现代的概念,是指现代的一块地球表面。而古环境是地质历史中某一时期曾经出现过的一个地理专单元。沉积学研究的对象是沉积岩,是古代沉积环境的产物。古代沉积环境和古地理面貌属现在已不能直接观察到,只能通过保存于地层中的信息去分析和恢复。

沉积相与沉积环境的关系是什么 什么是沉积环境

沉积环境的分类 通常,沉积环境分为大陆环境、海陆混合环境和海洋环境三大类。大陆环境包括陆地环境(冰川及沙漠环境)、河流环境、湖泊和沼泽环境、洞穴环境。海陆混合环境又称海陆过渡。

沉积相与沉积环境的关系是什么 什么是沉积环境

沉积环境的分类

沉积相与沉积环境的关系是什么 什么是沉积环境

石灰岩,白云岩分别代表什么沉积环境 石灰岩一般代表浅海相环境,这一时期气候比较温暖,生物比较活跃 白云岩一般代表浅海-潮上带附近的环境,比石灰岩形成的水深要浅,往往是一种盐度高、干旱炎热的环境 。

沉积环境 1.含煤岩系沉积相类型、时空展布及演化特征沉积学综合研究及图2-3表明,八道湾组在盆地南缘主要为冲积扇-扇三角洲-河流-湖沼相沉积。山前为冲洪积扇堆积的砾岩、砂岩。向盆地内部,过渡到辫状河-泛滥平原及辫状河三角洲-浅湖相。盆地腹部代表八道湾组底的反射波在横向上反射密集而连续,推测应以沼泽相沉积为主。在盆地西北缘,哈拉阿拉特山北麓和什托洛盖的八道湾组属冲积扇体系-扇三角洲或湖泊三角洲体系沉积;克拉玛依市吐孜阿克内沟的八道湾组为辫状河-湖泊相沉积。图2-2 准噶尔盆地西山窑组沉积相柱状图三工河组属湖泊体系的滨湖-浅湖沉积,局部为半深湖沉积。其中部分具斜层理或沙纹层理的细、中砂岩,或者代表滨岸沙坝沉积,或者属沙洲沉积;另一部分具粒序层理和变形层理的薄层砂则具有浅水重力流的沉积特征。在盆地南缘为河流-沼泽相沉积,向盆地内为曲流河-三角洲相和浅湖相沉积,厚800~882 m。在玛纳斯一带的三工河组则为扇三角洲体系向湖泊体系推进的沉积序列,在呼图壁也发育有半深湖相泥质沉积。沉积相带大致平行山系走向。中侏罗统下部西山窑组为湖泊-沼泽相的砂岩、泥岩、炭质页岩夹煤层、煤线及菱铁矿。盆地南缘沉积较厚,一般600~800 m,底部。

沉积环境的简介 岩石在沉积和成岩过程中所处的自然地理条件、气候状况、生物发育状况、沉积介质的物理 的化学性质和地球化学条件。一般可分大陆环境、海陆混合环境和海洋环境 三大类,和。

沉积环境 塔里木盆地自中生代三叠纪开始进入陆相沉积盆地发展阶段,在塔里木古陆(或低地)与天山构造带、昆仑构造带、阿尔金构造带之间形成了一系列断陷盆地和坳陷盆地,即塔北盆地、西南盆地、江格沙依盆地。早—中侏罗世是湖盆演化的最盛时期,发育了以含煤建造为特征的湖泊相、河流相、沼泽相沉积。在深水湖相区为生油坳陷区。自中侏罗世晚期以后盆地逐渐萎缩,山麓相-河流相沉积占主导地位。古气候也由温暖潮湿向干旱转化。因资料有限,现将各盆地岩相古地理概况简述如下。1.塔北盆地塔北盆地位于塔里木古陆与天山构造带之间,是继三叠纪发育起来的大型湖沼盆地,也是早—中侏罗世塔里木古陆外围盆地中最大的聚煤盆地。北侧天山为盆地主要物源供给区,南侧古陆为次。盆地内部由于阿克苏—轮台一线为一岛链状水下隆起带,又将该盆地分为南北两个次级盆地,即库拜盆地、满加尔盆地。(1)库拜盆地库拜盆地是继三叠纪之后发展起来的山前坳陷盆地,聚煤期自三叠纪末期至中侏罗世早期,盆地北侧天山为剥蚀区,是盆地主要物源供给区;盆地北缘是冲积扇-河流发育区,盆地内部及南缘为湖泊发育区,受山前盆缘深大断裂的控制,该盆地为一北深南浅的箕状盆地。在聚煤早期,即塔里。

沉积相与沉积环境的关系是什么 沉积相是沉积环境和该沉积环境中沉积岩相特征的组合;沉积环境可以理解为物理化学性质有别于其周围地区的沉积物沉积的场所。希望有用,望采纳

什么叫沉积相分析,如何进行沉积相,沉积环境的分析 沉积相是沉积物的生成环境、生成条件和其特征的总和,成分相同的岩石组成同一种相,在同一地理区的则组成同一组。沉积相主要分为陆相、海陆过渡相和海相,主要取决于这些。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