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一切都不是原来的样子”:很多事物的本质没有变,变的只是人心

2020-11-26新闻3

原标题:“一切都不是原来的样子”:很多事物的本质没有变,变的只是人心

文/芨芨草

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位老人,用煮熟的芋头招待一个穷书生,书生觉得这个芋头很好吃。因为得到老人的善待,书生很感恩,立誓以后如果发达,一定不忘老人的恩德。后来,书生果然做了官,他派人找到老人,并把他接到京城去。在京城的时候,书生请老人再做一次芋头给自己吃。可是这一次,书生总是觉得味道不对,跟当年不一样。老人笑着说,芋头的味道没变,是因为你的心态变了。

这是清代文学家周容在他的《芋老人传》中讲的一个故事。而故事的中心,就是人心。人在不同的境况下,心态是不一样的。

当书生还是贫穷的时候,他饭都没能吃饱,当然是吃什么都觉得是香的。但是当他做了官之后,尝尽人间美味,他又怎么可能还记得那个芋头的香味呢?

这一点,相信挨过饿的人都深有感受。而现代中,很多人,特别是现在的孩子,却很少有机会挨饿了,所以能够体会那种在饥饿中的食物美味并不多。

其实,不只是食味的感觉,很多时候,人因为环境的改变,身份地位的改变,心态也自然地发生改变。

比如说,以前有一个年轻人,念书的时候成绩很好,人也乖巧,很得老师的喜欢。其中有一位老师甚至把他看成自己的孩子那样去疼。年轻人对老师也充满了感恩的心理,想着这辈子,都不会忘记老师的恩情。

但是当年轻人有出息之后,混迹官场,心态就发生变化。当他再次遇到自己的老师的时候,他还是很客气,但是言语之间,没有了那一份尊敬,甚至还在某些时候,流露出轻视的姿态来。这就是学生身份改变之后心理的改变。

在场的同学都默然了。老师也挺尴尬。那一次之后,老师没有再见过这个学生,每当学生提出去拜访老师的时候,老师都婉拒了。

人在贫穷的时候,或者落泊的时候,是一种心态;而在富贵之时,或者成功之时,又会是另一种心态。这也是一种正常的心理。不过,心态可以改变,人却不能忘本。一旦忘了本,就失去做人的价值。

就如前面的书生和后面的学生,都是因为身份的变化,就忘了自己是谁,是那种得意忘形的自大,改变了人的初心。他们以为,自己现在身份不一样了,看待问题的眼光就高人一等。是他把自己拔高了。

这是人性的悲哀。人在成功之后,往往就会做出这样的思想和行为的改变。也因为这样,我们才会看到那么多成功之后就“背叛旧情”的故事。

卓文君写下那首著名的《怨郎诗》,就是对司马相如做官之后心态发生变化,有了嫌弃卓文君的念头,用委婉的方式想“休妻”的一个回击。如果司马相如不曾有休妻的念头,世上哪会出现卓文君的《怨郎诗》!

所以,世上的很多事物其实都是原来的模样,就像日月星辰,永恒不变。只不过,“秦时明月汉时关”,明月依旧是那个模样,世上的人事变迁却已轮转千百年。

宋代大儒邵雍曾说:“昔日所云我,而今却是伊。不知今日我,又属后来谁?”

人世沧桑,风云变幻。你所以为的与自己无关的别人的事,或者正是你未来的遭遇。所以,不要因为自己的身份变化而忘却自己的初心。唯有固守初心,才能笑看风云变幻,淡对人生得失;才能放低自己,回归本真。这样,那最初的人生滋味,才仍然一如往昔。

#人生哲理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