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看点 | 青少年健身有了新需求

2020-11-27新闻27

原标题:看点 | 青少年健身有了新需求

面对新需求要有新举措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推动青少年广泛参与健身活动,不仅有利于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而且能锤炼意志、健全人格,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如今,随着社会各界对青少年参与健身活动越来越重视,参与健身的青少年群体逐年增加。与此同时,不论是在场地设施,还是专业指导,抑或健身项目等方面,也产生了新的需求。

面对新需求,要有新举措。场地设施是青少年参与健身的基本条件,面对广大青少年的新需求,不仅要加大对适合青少年使用的体育场地设施建设,也要从现有的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入手,通过改造等方式,打造成年人与青少年兼容并包的复合型健身场地。同时,要积极利用存量土地、绿化用地、城市的“金角银边”等,丰富青少年的健身场地设施。

有了好的场地,还要有科学的健身指导。青少年学习科学健身技能,除了学校体育课,社会组织、体育俱乐部等也是重要途径。此外,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在线体育技能教学,也成为未来的发展方向。但是,不论何种途经,青少年体育教师和教练员队伍培养是重中之重。因此,加大培训力度,开展定期培训,将有助于体育教师和教练员掌握更先进、更科学的指导方式与运动技能,进而指导青少年科学健身。

青少年喜爱的健身项目,关系着他们参与健身的兴趣与热情。对于新兴的健身项目,要科学研判是否适合青少年群体参与、如何参与等问题。对于旧有的健身项目,则应推陈出新,通过丰富活动形式等,满足青少年参与需求。对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则应加大推广力度,让那些既有健身作用,又有文化传承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成为助力青少年参与健身的重要方式。

新需求意味着认识在提高

希望在设施完善的球场打球,希望在经验丰富的教练班中学习,希望在校外也能选择自己喜欢的运动项目……随着社会各界对青少年体质和健康的关注,青少年健身领域也有了许多新趋势和新需求。

南京理工大学动商研究中心主任、云南大学体育学院院长、教授王宗平认为,有新需求说明学生和家长开始重视体育锻炼了,掌握一项或多项运动技能,未来可能会对孩子的生活、学习、人格塑造都有帮助,这是一个很好的现象,同时也说明我们现在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评价体制正在发生改变,有利于青少年健身的整体发展。

“现在报一个培训班其实也挺贵的,说明家长愿意主动为孩子的健康‘花钱’,家长的支持也体现出整个社会对体育的认识在提高,认识到体育锻炼对孩子的影响是好的、是积极向上的。”王宗平说,“现在学生和家长已经从简单了解体育项目,到对体育项目和对孩子在某项运动上的发展有了具体要求。以前大家可能认为有一块平整的场地、会一项运动就可以,现在则希望孩子能够接受更专业的培训,熟练深入地掌握一项体育技能。就像我们平时给孩子找辅导班,对教育机构和老师也有要求。”

现在学生的课业压力比较大,学习安排也比较紧张,王宗平认为,在这种情况下还坚持去校外参与体育锻炼的学生,他们对时间的掌控力普遍比较强。“课外训练在提高自己的运动能力和水平的同时,也需要花费比别人更多的体力和精力,每天放学之后别人在写作业的时间你在训练,训练结束后别人休息了你可能才开始完成学校的作业,这就需要学生学会如何去合理规划有限的时间和精力,也需要孩子在上课的时候集中精力认真听讲,从小养成使用‘碎片时间’的能力。不仅如此,当学生花在体育锻炼上的时间多了的时候,看电子产品的时间相应就会减少,对他们的视力和身体健康都有帮助。”

王宗平认为,现在青少年对健身要求越来越多,这些新需求也促进了青少年健身行业的发展和规范。王宗平认为这不仅是对健身机构,也是对学校提出了新要求。他说:“其实现在很多学校已经设置了很多体育课程,尤其是大城市和一些发达地区,课程开展不局限于篮球、排球等,还有一些小众运动项目,甚至有些学校还设有体育选修课,课上老师会对孩子进行专业的技能辅导。但可能因为时间有限或是其他原因,很多学生希望能够某一个项目或多个项目上有更大的进步,于是选择参加更加专业的培训,这也对学校提高体育教学水平和及时更新场地设施提出了新要求。”

王宗平说:“对于已经出现的青少年健身新需求,对于这些精神需求,是需要我们积极应对的,无论是从国家、地方、家长还是个人层面,都要加大对青少年体育的投入力度,比如对相关设施要及时更新和改进,对专业人员要进行管理和培训,对一些健身场馆的开放时间要进行保证等等。”

健身指导要更专业更有针对性

“先进行10分钟的拉伸,充分做好热身,让身体慢慢适应运动的节奏。”午后,在天津的一家体适能训练中心内,孩子们正在跟着教练进行体适能训练前的预热活动。

在健身的孩子们中,几个身形微胖的小朋友在教练的讲解下练得十分起劲,旁边的家长也站在一旁“督战”。“孩子初二了,身高一米六五,可体重已达到160斤,再不减肥就会影响到身体健康了,运动减肥虽然有效,但体育运动存在风险,应更注重运动过程中的细节,若在体育锻炼中不注重科学方法,会导致身体损伤等诸多负面效果,所以,要想孩子避免这些,接受正规的运动指导是关键。”学生家长刘硕表示。

这家体适能训练中心的负责人王钰介绍:“近年来,青少年健身指导课程迎来了爆发式增长,青少年锻炼人数比重不断上升。家长们逐渐体会到了体育运动对于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意义,这也让社会、学校以及家长更加重视起青少年的体育培养。”但同时他也表示,适合青少年的健身指导不仅需要避免运动损伤,更为重要的是,要符合青少年的生长发育规律,“不能拔苗助长,不能操之过急,用成人的来套用肯定不行,需要更为专业的知识和体系,这一点尤为重要。”

这一点也得到了很多家长的认同。家住北京的杜辉不久前就刚给儿子报了一个体育培训班。他告诉记者:“报名前,我和孩子妈妈专门考察了很多体育培训机构,除了看硬件,最主要的是考察软件,看他们的师资,看他们的教学体系和教学内容……最后我们选择的这家,是比较大的一家培训机构,培训质量相对有保证,包括教学体系和教学内容等开发得也比较完善,是专门针对青少年进行设计的,应用了很多年。对于青少年健身指导的专业性和针对性,这点是我们最看重的。”

杜辉表示,这些年随着各方面信息和科普越来越多,家长们也知道青少年锻炼应该和成人的有所区别。“但是真正到相关的培训机构去考察的时候,会发现大家应用的体系还是不一样的,有国外引进的,有自己开发的,不管是作为消费者还是作为家长,仍然会有些无所适从,不知道如何选择,所以希望能有一些统一的或者比较权威的参考标准出来。”

不过动比不动强,已经成为现下家长们的共识。正如王钰所说:“学生们从体育游戏开始,到慢慢参加一些健身指导培训,最后找到一个真正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收获一个受益终身的运动习惯,是青少年健身需求的演变,青少年参加健身指导不仅是冲着运动而去,还能在参加健身培训中提高技艺,结识新朋友,让运动成为了孩子们终身的习惯与财富。”

父母参与让孩子“动”得更起劲

夜幕将至,傍晚余晖笼罩着洛阳的一处市郊小院,朱玉芳刚到家,孩子就拿起跳绳催促她起身运动。

院子里,朱玉芳拿起跳绳,跟儿子比赛谁跳得更多、连贯性更好。而丈夫张辉则拿起手机,在一旁记录下这一温馨时刻,发到朋友圈“打卡”——“陪孩子运动的第243天”。

朱玉芳表示,以前自己和丈夫很少陪孩子一起运动,孩子有体育作业时,一般也只是站在旁边进行监督,但“效果不好,看到我们不动他也不乐意”。疫情期间,一家人都都“闲”在家里,夫妻俩就开始琢磨怎么能让“宅”生活变得有意思些,“后来觉得,不如我们陪孩子一起运动,跳绳、乒乓球、跳操都带着孩子一起,发现增添了不少家庭乐趣,孩子也很愿意。”

这种改变直接让孩子的运动状态由被动变为主动。“促使我们夫妻下决心坚持‘打卡’陪孩子运动是因为孩子偶然间的一句话。有一天运动完,孩子说‘妈妈,我太开心了。希望你们每天都能这么陪我。’我突然意识到,我们给予孩子的好像太少了,简单的运动陪伴难道我们做不到吗?”朱玉芳说,“陪孩子运动几次以后,有时我们大人会犯懒不想动了,孩子反而会提醒我们陪他。现在他每次运动都兴致勃勃,拉我们一起开心得很。”

父母共同参与,不仅能让孩子“动”得更起劲,对于孩子身体素质的提升和运动习惯的养成也很有好处。家住甘肃兰州的王振,从女儿出生起就设想着怎么把她培养成运动健将。经过这些年不断地“努力”,现在王振上初中的女儿俨然已经是一名“合格”的运动爱好者了。他说:“现在社会各界在对学校体育越来越重视,政策也越来越多,甚至很多家长在中考高考前还会给孩子报体育课外班,但我从来就不担心女儿的体育成绩,也没有报过什么班,因为从小我就带着她一起运动,她在体育方面一直表现很好,能力也很强。”

王振表示,自己在女儿还不会走的时候,就让女儿看着他运动,一有时间就在女儿面前做哑铃、卷腹、平板支撑、俯卧撑等。年龄大一些,就带着她踢球、打球,周末还会去远足、登山等。在王振看来,亲子运动带来的好处是双向且巨大的,“体育运动给了女儿良好的体魄,对她意志品质的培养也好。而且运动之外我们还收获了更好更健康的亲子关系。”

场地设施需求走向精细化

“以前带小孩出去玩,只有休闲的公园,专门的运动场所要走很远才能到。现在足球场就在我们家门口,小孩下楼就可以去踢球,很方便。”得益于“15分钟健身圈”建设,湖南长沙岳麓区岳麓街道靳江社区6600平方米的违法建筑拆除之后,转眼变身成了社区足球场。对于家门口的这个足球场,小区居民刘媛媛很满意,但她同时也期待更为细化的方案。她说:“就拿这个社区足球场来说,希望能更细分人群和功能,比方说给孩子准备不同尺寸的球门和划线,能够在惠及一般健身人群的同时兼顾少年儿童。”

今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杨扬关注到社区里儿童、青少年体育设施偏少的问题,这让北京市昌平区溪城珑原社区居民张泽峰深有同感。他告诉记者:“我们小区是回迁房,老年人比较多,可能是基于这个原因,小区里的健身设施基本上都偏向老年人的活动和放松用。像我家孩子,如果想和他的小伙伴去体育锻炼,要不就是在外边一起报一个体育培训班,比方说滑雪、跆拳道,要不就是在更远一些的专业运动馆,陪孩子玩小轮车、轮滑等,总之都要花钱还不方便。”

前不久,小区里要进行儿童运动场地改造的消息,这让张泽峰振奋不已。“原来那片区域是小区里为数不多的滑梯娱乐场地,大都是三四岁的小孩在玩,现在要改造成儿童运动场,已经围上了,会铺上塑胶,增加一些攀爬、素质拓展锻炼的体育设施,也让小区里的学生们放学后有一个体育运动的场所。”张泽峰说:“今年因为疫情,孩子们在家上了半年网课,怕孩子视力下降,每天我都陪着他做一些体育运动,所以如果这个运动场能有一些亲子运动的设施就更好了。”

不仅是“硬”场地,“软”健身场地设施的需求也在增长。在河南鹤壁天山社区,一片崭新的儿童体适能场地坐落在小区的运动场里,可在上边运动的小朋友屈指可数。谈及原因,居民王海燕说:“不知道怎么练呀,‘硬’场地建了,‘软’场地是不是也要跟上呢?如果能在旁边附上二维码指导或是社区利用这些场地把社会上的体育培训引进来,我想能让场地发挥更大用处。”

健身项目更符合青少年的喜好

随着时代发展与群众健身需求不断增长,青少年学生及家长对健身运动项目选择上的需求也越来越高。近年来,一些时尚体育运动颇受学生们的“宠爱”,例如滑板、街舞、攀岩、马术、航模、模拟飞行等“又时尚、又好玩、又专业”的健身运动项目。

在这些青少年“火爆”款运动项目中,不得不提航模运动和模拟飞行。尤其是模拟飞行,以其高度仿真的特点,寓教于乐的模式被称为“严肃游戏”,在青少年中日渐风靡。在特技竞速比赛中以109秒打破记录的刘君宇说:“模拟飞行对我来说是从好奇到迷恋,它与真实飞行的基础训练有很多融通处,更具实用性和创造性。同学们在体验过模拟飞行各种环境变化中的刺激飞行之后,都觉得非常新奇感兴趣。模拟飞行为我的学习生活带来了‘飞’一般的精彩。”

刘亦是湖南长沙一师二附小六年级的学生,也是一名航模爱好者。他的妈妈说,和儿子一起参与航模运动的孩子特别多,年龄从7岁到17岁不等。“航模是一项体能与智力兼备,动脑又动手、健身加科技的时尚运动休闲项目,极具科技性、知识性、趣味性、竞技性、实践性,作为家长,我们特别愿意让孩子参加。”

滑雪也是近年来在青少年中盛行的体育项目。记者在北京某购物中心的室内滑雪场,就遇到了正全副“武装”练习的小滑雪爱好者王雪。她告诉记者,父母帮她购买了12次滑雪课程,这已是她第3次来上课,目前已经学会了滑雪的基本动作,“等我完全学会了,就能去北京周边的雪场滑雪胃。”今年6岁的王雪说。王雪的妈妈也告诉记者,孩子的同学中很多都喜欢滑雪,最小的只有4岁,大家一般都会先在室内进行训练,等学会了再去滑雪场。

不过家长们也对这些健身项目的普及和推广提出了更多新需求。“希望能有更多适合孩子的体育项目涌现出来,更符合他们的胃口和喜好,或者现有项目能有更多适合青少年的内容,配套的场地、赛事等也要跟上。”家长们说。

所幸目前许多体育项目都已开始更多着眼布局青少年群体,比如国家体育总局航管中心就针对青少年群体开展了诸多高品质赛事、培训、研学及体验活动等,在疫情防控期间,模拟飞行项目还进行了2020年线上模拟飞行网络精英赛,吸引了更多青少年参与其中。

来源:中国体育报

#新冠肺炎_社会#青少年#需求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