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实践证明,孩子的学习效率跟这件事有直接关系

2020-11-27新闻2

我们在实践中发现,情绪管得好的孩子,各方面表现都会更优秀一些。包括一些开始情绪管不好的孩子,随着情绪管理能力的提升,各方面都会同步进步。为什么呢?因为情绪管理跟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有关,当他们开始对情绪有所觉察、有所把握、有所选择的时候,自我控制能力也在提升,他们就会越来越能够处理人际交往中的压力和失望、处理学业带来的烦躁和焦虑,觉察带来情绪的因素,把握关键信息,选择更合适的做法,能控制好自己的行为去达成目标,当然有机会做的更好。

那让孩子情绪好的关键做法有哪些呢?我们在实践中总结出了四件要紧的事:一是了解孩子的生理节律,确保他们的身体健康;二是让孩子有时间玩耍,确保他们的心理健康;三是允许情绪宣泄的语言和部分行为,必要时使用想像性满足的方法;四是配合我们前面讲过的所有情绪疏导和支持的方法。

我们来详细解说怎么做。

首先,孩子身体状况不佳的时候情绪更低落更暴躁易怒,这个我们自己也有经验。所以,可千万不要小看身体健康对情绪积极稳定的重要性。同时,情绪好的孩子,身体也会更健康。如果我们不能在情绪上支持孩子,他们会一直很憋闷,大家经常在电视剧里听到一句高频劝人的话叫做“小心气坏了身子”,你有没有听说过A型人格和C型人格?从上世纪70年代以来,心理学家就展开了大量的有关性格、行为特征与疾病关系的研究。A型人格的人在情绪上急躁易怒,容易遭受心血管疾病的攻击;C型人格的人压抑、紧张焦虑,容易罹患癌症。现在学术界已经有大量证据证明情绪和人格特点与身体健康程度以及易感的疾病之间的关系。孩子虽然还小,也不能幸免,更何况他们的免疫系统发展还不完善。

情绪状态良好和身体健康能互相促进,也会彼此牵制。我们前面几讲都在讲情绪,现在就来谈谈幼升小之后的对身体健康要紧的符合生理节律的安排,这需要我们做一些观察和归纳。

比如,以下这些:

不少孩子会有起床困难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延长睡眠时间就比多做练习题要更重要。把阅读安排在睡觉之前进行,还有助于加速睡着的过程。

不少家长发现,坚持游泳会减少生病的频率,这件事实践和理论依据都不缺乏。为孩子选择并坚持其他的合适运动,也有同样的效果。

吃饭的时候不批评孩子、不解决问题。有些家长白天从老师处得到一些反馈,晚上见到孩子就想迫不及待的教育,往往发生在吃饭时候。我也经常听说被父母说的吃不下饭的孩子的情况。

如果孩子不舒服,不要拒绝医生处方的缓解症状的药。很多家长觉得这些药物治标不治本。但他们能提高生活质量、让孩子舒服一些,有助于情绪的改善,情绪的改善反过来助益身体的康复,就从这一点上来说,也是非常有意义的。

孩子穿得多反而容易生病,要适量加减衣物。很多老师告诉我,班上较少生病的孩子,都是穿着适度甚至穿的少的孩子。这一点可以配合运动逐渐做到。

其次,让孩子有时间玩儿真的很重要,这事关他们的心理健康。心理学家约翰·马里做过一个实验,把一部分小猴子放进特别制作的笼子,不让他们有机会玩乐。我们都知道,小猴子在相对自然的环境下,会像人类的儿童一样,玩耍游戏。而这些失去游戏机会的猴子,长大后变得十分呆板,有些甚至失去求偶和生养下一代的本能。“只学习不玩耍,聪明孩子变傻瓜”这句西方谚语绝对不是空穴来风的。所以,更不能因为孩子上了小学,就过分压缩孩子的玩耍时间。牺牲了孩子的心理健康,会让人追悔莫及。

有个词儿叫“心身症”,不知道你是否听过,它指的是,有些身体发病的起因,是由于心理和精神状况导致的。小朋友们经常说的肚子疼,除了有逃避某些情景的用意以外,比如常有家长说小朋友不想去上学了,会闹肚子疼——其实啊,紧张、害怕、生气、担忧时,孩子真的会肚子疼。医学界有“胃肠是第二个大脑”的说法,消化系统是双神经系统支配的,比较容易受到精神和心理因素的影响而出现问题。长期有负面情绪无法消解的孩子,消化系统也不会好,生长发育自然会受到影响。较少有机会玩耍、日程被排的太满的孩子,容易焦虑和有压力,更容易出现“心身症”。不良情绪也会影响孩子的食欲和睡眠,吃和睡状况不理想,会让孩子的情绪继续变差,进入恶性循环。

而有时间玩耍会让孩子放松、快乐,学习中的紧张和压力也会得到一部分纾解。而自由玩耍还能让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得以发展,这不就是人工智能时代我们希望孩子拥有的能力嘛。

然后,是我们得允许孩子用语言和部分行为宣泄他们的负面情绪,你主动出击,跟孩子一起进行“想像性满足”,是不错的方法。

当孩子说“我恨死作业了”、“我不想上学”、“我好想早点儿放寒假呀”、“我真希望世界上所有的书都消失”……很多家长就不淡定了,“讲道理模式”又打开了,“你不写作业怎么能学习好呢?”“我看你是太幸福了,让你去做童工你就哭着喊着要上学了”、“天天脑子里面不想着学习,净想着怎么偷懒”……难道想一想还不行吗?过过嘴瘾也要被堵住吗?孩子跟大人一样,缓解负面情绪的吐槽方法也被压抑的话,会非常憋屈,不利于发展积极情绪。《围炉夜话》里也说,“论迹不论心,论心世上无完人”。要看行为,不要管想法,只要我们“允许情绪,限制行为”,孩子就可以发泄压力,行为还在我们督促下继续坚持的。

我知道你的顾虑。孩子说的多了,会不会就那么想,经常那么想,会不会就那么做?这个时候,该请出“想像性满足”的方法了。

拿“我恨死作业了”来举例。我们需要做的,是在想象的海洋里,尽情地满足孩子,可以这么说:

你非常希望世界上没有作业这码事儿,这样你就可以在放学回家后玩耍了!还要写作业,你会觉得好有压力。

如果现在让你去玩儿,你要玩儿什么呀?去楼下跑上两个小时?玩儿100分钟的溜溜球?在沙发的抱枕里打滚200分钟?玩儿小松鼠桌游300分钟?

你有多不想写作业,就像100头野牛向反方向狂奔拉着你那么不想写?就像一架波音777飞机往后拉着你那么不想写?像火山爆发把你喷到外太空那么不想写?

尽你的想象,使用夸张的语言,还可以激发孩子跟你一起说,把这种不想写作业又想玩儿的程度说到宇宙洪荒、时间尽头、天崩地裂,说的越过瘾,越能缓解孩子的情绪。

人类的大脑最擅长通过想象进行自我满足,这样可以缓解情绪强度。这就类似,很多女性都渴望浪漫的爱情,但不是每个人在现实生活中,都有机会谈偶像剧级别的恋爱,那么看看影视剧,通过幻想满足一下,还可以过平实的日子。孩子也一样,在想象中满足了,他们在现实中就没有那么纠结了。

如果孩子想要在行为上宣泄,比如我自己小时候也有的,异常生气的时候,会用铅笔在纸上一顿乱画,甚至发狠把纸都划破,划完觉得很爽很治愈。我们也需要在适当允许孩子类似的行为。比如扔抱枕、撕纸、拍打东西等等。

但宣泄式的语言和行为的界限是“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如果孩子越界了,就需要在提醒和制止了。几次以后,孩子就知道被接受的宣泄限度了。

等孩子的情绪强度下降了,你就可以要求孩子在行为上做到了,比如虽然说恨作业,但宣泄完了要继续写作业,而且,你会发现写的会更顺利了。孩子知道是非,就是有情绪而已,那我们就直面情绪吧。

最后,就是用上我们在前面几讲里提到的所有的情绪支持和疏导的方法。帮助孩子维持好的情绪状态,才能让他们进步起来心无旁骛,实现高效学习。

学习是一件需要较多认知资源的事情,如果情绪紊乱,学习效果一定是波动、受干扰的。找到孩子的节律保护好他们的身体健康,留出空间和时间玩耍保护他们的心理健康,要允许孩子语言和行为上的情绪宣泄,甚至要拿想象性满足跟他们一起宣泄,用好情绪疏导和支持的方法,我们就能为孩子的学习打造理想的心灵与精神环境。

更多早教经验尽在:

《家里有7~10岁孩子的家长必须了解的10件事(一)》

《家里有7~10岁孩子的家长必须了解的10件事(二)》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