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蝉居高声自远最后两句观点 蝉 虞世南 后两句告诉我们怎样的做人道理

2020-11-28知识7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妙在何处?字眼是哪个字?什么含义

蝉居高声自远最后两句观点 蝉 虞世南 后两句告诉我们怎样的做人道理

蝉 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留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诗词中以蝉为表象,状物抒情,借物言志的很多。柳永的《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停晚”,是借蝉声喧染寒秋冷落凄凉的气氛,为离别增加了凄美;李商隐的《蝉》“本以高难保。

蝉居高声自远最后两句观点 蝉 虞世南 后两句告诉我们怎样的做人道理

虞世南的蝉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虞世南的《蝉》一诗,通过刻画人格化的蝉,热情地赞美了那种高洁e69da5e887aa62616964757a686964616f31333431343630(高尚或洁身自好等)的人格。原诗:《蝉》唐代:虞世南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释义:蝉垂下像帽缨一样的触角吸吮着清澈甘甜的露水,声音从挺拔疏朗的梧桐树枝间传出。蝉声远传是因为蝉居在高树上,而不是依靠秋风。扩展资料:李世民夺位李渊后,虞世南任弘文馆学士,成为重臣,但从不傲慢,踏实勤奋,使得李世民对其称赞有加,深得赏识,于是常邀他参加一些典礼活动。一天,李世民起了雅兴,邀请弘文馆学士们共赏海池景色,谈诗论画,李世民询问大家是否有新的诗歌作品,虞世南便诵读出该诗。“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这是全篇比兴寄托的点睛之笔。它是在上两句的基础上引发出来的诗的议论。蝉声远传,一般人往往以为是借助于秋风的传送,诗人却别有会心,强调这是由于“居高”而自能致远。这种独特的感受蕴含一个真理:立身品格高洁的人,并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借(例如权势地位、有力者的帮助),自能声名远播,正像曹丕在《典论。论文》中所说的那样,“不假良史之辞,不托飞驰之势,而声名自传于后。这里所突出。

蝉居高声自远最后两句观点 蝉 虞世南 后两句告诉我们怎样的做人道理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