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宋高宗上位后,一场叛乱彻底让他对武将恐惧,之后导致了岳飞之死

2020-11-28新闻6

北宋灭亡后,金兵将徽宗、钦宗两位皇帝押往北方,并大肆搜捕赵氏皇族。经过一番搜查,大批藏匿于民间的皇室子弟都被发现,皇族血脉几乎被一网打尽。

汴京(今河南省开封市)陷落的消息传来,有志恢复故国的仁人义士到处奔走,想要收复失地,重振河山。此时,如果想要增强各义军之间的凝聚力,就必须遵奉一位赵氏皇族来当皇帝。但是,金军破城太过突然,仓促之下,钦宗并未指定继承人。

此时,逃过一劫的康王赵构,成了大家心中的理想人选。

论血统,赵构是钦宗赵恒的弟弟,徽宗赵佶的儿子;论能力,赵构学识渊博,喜爱读书,在皇族之中素有英才之名。而且,金军兵临城下的时候,赵构曾与大臣张邦昌一同前往金营商讨议和事宜。金兵以为赵构只是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纨绔子弟,于是,亮出刀剑,想要吓唬一下赵构。

张邦昌见了兵器之后浑身发抖,赶忙跪在地上痛哭不止,请求饶命。但是,面对恶狠狠的金兵,赵构始终不卑不亢地说话,完完整整地将朝廷的意见表达了出来。这件事发生以后,宋王朝的大臣们都认为赵构有安邦定国的能力。为了早日安定人心,众人一致同意让赵构来当皇帝。

因此,建炎元年(1127年),赵构穿上龙袍,在应天府(今河南省商丘市)登基称帝,史称宋高宗。

高宗登基之前,曾经信誓旦旦要北伐金国,救回自己的父亲和哥哥。不料,一穿上龙袍,他就贪恋起皇位来。李纲等主战派大臣多次上书请求出兵,可高宗总以这样或者那样的理由拖延。投降派的大臣见状,赶忙力劝高宗南迁。他们把金兵吹的神乎其神,就差直接割地求和了。为了能够继续执掌朝廷,高宗选择了苟且偷安。他处处听从投降派的建议,不断地打压主战派。

建炎元年(1127年)八月,高宗不顾群臣反对,坚持将李纲的宰相之位罢免。李纲是主和派的首脑人物,也是汴京保卫战的大功臣。如果,当时不是李纲视死如归地率领将士与金军激斗,恐怕连高宗都要被俘虏。高宗这样做,是不折不扣的过河拆桥行为。此事过后,朝廷中的忠臣义士纷纷扼腕叹息,主和派的人士更是感到齿冷不已。

当年十月,宋高宗以躲避金兵为由,带着身边的亲信逃到了扬州。在扬州,高宗自认为可以获得暂时的安稳,于是,开始了奢华享乐的生活。太监康履同高宗形影不离,引导着高宗玩各种东西,很得高宗的欢心。大将军王渊本是一个敢打敢拼的大将,一直跟在高宗的身边保护高宗。结果,高宗不仅不勉励王渊报效国家,反而经常教王渊敛财的办法。

在高宗的影响下,王渊从一个身先士卒的战将,迅速变成了搜刮民脂民膏的军阀。他在扬州一带作威作福,欺压百姓,闹的是民不聊生。大臣们上书指责王渊,想要铲除这个毒瘤。但是,王渊早就重金贿赂康履,使康履不停地在高宗面前说好话。高宗见到大臣们的上书后,只是口头告诫了王渊几句,并没有进行什么实质性的责罚。

王渊见状,牢牢地抱紧了康履这个大腿,继续过着无法无天的生活。金军得知高宗并没有锐意进取的心思,于是,不断在金、宋边境制造摩擦,想要获取更大的利益。建炎三年(1129年)二月,金军趁宋军不备,突然派出大批军队,占领了南宋不少的城池。高宗得知消息后,第一反应不是部署军队,而是收拾行囊,领着康履和王渊等人继续南逃。

高宗先是从扬州逃到镇江,逃到镇江后,他感觉不太保险,又跑到了杭州。高宗的未战先怯,更加助长了金兵嚣张的气焰。金军统帅不断地派出小股军队进行骚扰,想要趁乱活捉高宗。为了自己的安全着想,高宗一边加快逃跑的步伐,一边令王渊在后面殿后。但是,此时的王渊,已经不再是从前那个一心为国的大将军了。

高宗刚刚离开,他就迫不及待地清点自己的金银财宝,然后装到船上准备送走。不远之处,金军的旗帜若隐若现,战斗一触即发。前方将士都在焦急着等待着王渊的命令,可王渊只顾运送自己的家产,对战况置若罔闻。王渊把搜刮来的宝贝装在早已准备好的船只上,叮嘱手下要细心看管。但是,连王渊自己也没有想到,家中的宝物实在是太多了。

他看看这个,摸摸那个,一件也舍不得丢弃。想来想去,他竟然起了用战船运货的心思。仗着自己大将军的身份,王渊强行把战船上的兵士赶了下去。一艘艘制作精良的战船,就这样成了王渊转移家产的工具。等到装完金银细软后,王渊装模作样地怒吼几声,令部下去抵挡金军。可将士们刚刚冲入敌阵,王渊就跳上了船,随着自己的财物一起逃之夭夭。

王渊逃跑后,宋军的士气顿时泄了一大半。还没等金兵杀到跟前,就有不少人准备乘战船逃跑。但是,本就不多的战船几乎全被王渊占用了。仅剩的几艘旧战船,上面密密麻麻地挤满了士兵,连落脚的地方都没有了。几个宋兵不顾一切地跳上去,可很快便被上面的人推了下去。一时间,宋军阵营陷入了巨大的混乱之中。金兵趁势追击,不费吹灰之力便俘虏了几万宋军。

高宗逃到杭州后,大臣们联合起来弹劾王渊,说王渊丧心病狂地霸占战船,导致战机被贻误,上万的将士身陷敌手。高宗见众怒难犯,准备重重责罚王渊,给大臣们和将士们一个交代。但是,高宗的宠臣康履却站出来为王渊开脱,说王渊是犯了一点小错误,可远远没有大臣们所指责的那样严重。为了使高宗相信,康履还安排了好几位“证人”作证。

最终,在康履的运作下,高宗仅仅将王渊降职处理,并没有剥夺王渊手中的军权。王渊和康履勾结在一起,不停地在高宗面前粉饰太平,哄高宗开心。可背地里,两人颐指气使地派人抢占民田,霸占民宅,逼的很多百姓流离失所。随军的将士们大多都是北方人,他们一路上跟着高宗颠沛流离,受尽了苦头。来到杭州后,他们每时每刻都在思念着自己的故乡。

但是,王渊和康履在杭州玩的不亦乐乎,根本没有北上抗金的想法。不仅如此,王渊还时不时地扣发将士们的军饷,缩减将士们的口粮。将士们在失望之余,不断地唾骂康履和王渊等人,恨不得生啖其肉。苗傅是王渊手下的将领,一直都对王渊的所作所为颇有微词。见士兵们不满王渊,他趁机鼓动将士们合起伙来反对王渊,以此来改善境遇。

苗傅率先出头后,另一位名叫刘正彦的将领也表示愿意用武力来逼王渊就范。此后,聚集在苗、刘两位将领身边的人越来越多。经过一番谋划,苗傅和刘正彦决定发动政变,斩杀王渊和康履,还将士们一个公平正义。当年的三月二十六日,苗傅和刘正彦率兵埋伏在王渊退朝的路上。早朝过后,王渊像往常那样回家,不料却突然被人绑了起来。

还没等王渊明白这是怎么一回事,刘正彦就站出来,大庭广众地宣读他的罪状,然后将他斩首示众。王渊死后,他的部下失去了主心骨,纷纷按兵不动,不敢多生事端。刘正彦见局势已经完全掌握在自己手中,于是大摇大摆地进入皇宫,大叫着康履的名字。与此同时,得到消息的苗傅迅速率军进入杭州城,到处搜寻康履的踪迹。

为了保住性命,高宗一边好言劝慰叛军,一边带着康履跑到了城墙上。苗傅来到城墙下,对着高宗行了一礼,然后理直气壮地说道:“我们这些人在前线浴血奋战,陛下视而不见。康履等宦官寸功未立,陛下却对他们信任有加。王渊害死了那么多兄弟,可仍然稳居高位。现在,我们已经斩杀了王渊,为国家除去了一个祸害。请陛下交出康履、蓝圭、曾择三人,还大家一个公道。”

康履、蓝圭和曾择是高宗最为宠信的三个宦官,高宗实在舍不得献出他们。为了拖延时间,高宗对苗傅说道:“将军放心,宦官若是犯了国法,朕一定会将他们流放的。现在问题已经解决,将军请率领士兵回到军营吧。”

苗傅十分痛恨康履,不杀康履誓不罢休。他向前一步,大声向城头喊道:“陛下,今天的事情,臣一人做一人当。康履等宦官祸乱朝纲,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如果不杀掉这三个人,我们是绝不退兵的。”高宗无奈,只得用高官来笼络叛军。

他向苗傅和刘正彦许诺道:“两位将军对国家忠心耿耿,朕一直看在眼里。将士们的所作所为,也都是为了江山社稷,没有任何的罪过。朕决定为两位将军加官进爵,希望将军能继续为国效忠。”

苗傅听了高宗的话后,不仅没有罢兵,反而阴阳怪气地回应道:“陛下,臣可没有升官发财的心思。倘若臣想要加官进爵的话,和宦官处好关系就行了,何必如此兴师动众呢?”高宗语塞,实在不知道该说什么了。

为了进一步逼迫高宗,苗傅和刘正彦示意士兵们举起兵器,不断发出喊杀声。城上的大臣们看着明晃晃的刀枪,吓得六神无主。高宗担心叛军会强行杀上城墙,也是急的团团转。没过多久,一些痛恨康履的大臣们来到高宗的面前,劝说高宗献出康履。高宗说自己下不了手,众人就自告奋勇地想要替高宗杀康履。事已至此,高宗只好忍痛将康履交给了苗傅。

苗傅来到康履的身边,二话不说,直接当着高宗的面将康履斩成两截。高宗哪里见过这种血腥的场面,吓的差点晕倒。苗傅杀人后,胆子更大了。他继续对高宗说道:“陛下现在虽然穿上了龙袍,但并未得到钦宗皇帝的认可。钦宗皇帝如果回来的话,陛下就只能让位了。依臣所见,陛下应该让位给皇太子,然后请太后辅佐朝政。”

高宗的即位,只不过是群臣拥立的结果。历朝历代,新皇即位,都必须要得到上一任皇帝的指定。如果擅自登基,那就是乱臣贼子。高宗登基之举,只是非常时期的非常手段,确实不能说是名正言顺。苗傅在这种情况下指出此事,高宗就是有理也说不清了。在叛军的威逼下,高宗表示愿意退位。他迅速命人起草退位的诏书,然后命年仅两岁的太子赵旉即位。

诏书下达后,苗傅和刘正彦才撤回了叛军。

赵旉只是一个小孩子,即使有太后的协助,也根本没有掌控朝政的能力。在这段时间里,苗傅和刘正彦大肆揽权,想要成为像曹操一样的人物。但是,他们叛乱的消息很快传了出去。韩世忠、刘光世和张浚三位将军得知高宗退位的消息后,敏锐地察觉到了朝廷的动乱。他们立即率兵向杭州赶去,准备剿灭苗、刘叛军。

苗傅和刘正彦自知不是韩世忠等人的对手,于是,急忙向高宗承认错误,并请高宗复位。高宗装作不在意的样子,继续保留苗、刘两人的将军职位,还赐予两人免罪用的丹书铁券。苗傅和刘正彦拿着丹书铁券一路狂奔,生怕落入韩世忠的手中。但是,两人只顾逃跑,根本没有看到丹书铁券上所写的“除大逆外,余皆不论”八个大字。最终,两人死在了韩世忠部队的手中。

这次兵变虽然被平定,但却在高宗的心中留下了阴影。每每想到康履被杀的惨象,高宗就不寒而栗,对武将充满了忌惮。此后,为了避免叛乱的发生,高宗花了很多心思来打压武将。后来岳飞的被杀,在很大程度上,也与这次兵变给高宗带来的影响有关。

参考资料:

【《宋史》、《资治通鉴》】

#辽宋夏金#君王皇帝#岳飞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