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古代太子之最当属明朝,废太子能够逃脱死亡的厄运

2020-11-28新闻5

太子作为封建王朝的代表位置极其重要,在中国的历史上有三百余位太子,但是顺利登上皇位的还不足三分之一。

那些太子也出现了封建帝王之最,于是在接下来的文章之中,选出三位极具代表性的太子。最有权势的太子

如果说起中国最有权势的太子,那么一定非朱标莫属。

朱标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第1个儿子,也就是名正言顺的嫡长子。

当朱标出生的时候,朱元璋正在外领兵作战,战争胜利后,忽然得到自己儿子降生的消息,欣喜之下登上乌山,并在山上留下手迹"登此山者,必得贵子"。自从这个孩子出生之后,朱元璋对这个孩子极其宠爱。

在朱标很小的时候就为他聘请老师教授他儒家经典。

渐渐的朱元璋在军队中权势变大,后来被小明王封为吴王,而当时九岁的朱标也被封为吴王世子。

成为世子之后,朱元璋对于朱标的学业更加留心,于是亲自聘请当时的大儒宋濂为朱标教授学问。

宋濂成为朱标的老师之后,一直兢兢业业,认真教学,终于在宋濂的教导之下,朱标成为儒雅贤德方正之人。

在朱元璋打败张士诚、陈友谅后,也建都称帝,正式建立明朝,朱标也名正言顺的成为了大明开国以来第1位皇太子。

朱标的太子之位是相当稳固的,因为朱元璋将所有的重心都放在这位儿子的身上。

朱元璋并不像其他的皇帝一样,会抑制孩子的成长,会打压太子的势力,朱元璋是一个很慈祥的父亲,他恨不得把所有的时间,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太子身上。

因此他将刘伯温、李善长、胡惟庸等当时一系列的国家重要的文臣,还有徐达、蓝玉等一众武将,都让他们与太子亲近,甚至他们都多多少少与太子有亲戚关系,这不得不说,朱元璋是在为日后太子继位而铺路。

只是可惜太子由于与朱元璋政见不合,多次顶撞朱元璋,受到朱元璋的申斥之后心中积郁就得了一场病,原本这病也该好了,只是他见到自己的父亲,因为废除丞相而大肆诛杀胡惟庸的亲属,受惊吓而跌入湖中一病不起,最后不治身亡。

朱标的离世对于朱元璋的打击特别大,朱元璋本身就是一位可怜人,幼年双亲俱丧,中年丧妻,晚年嗓子。

所有的不幸似乎都集中在他的身上,而朱标的离世更是让他对于王朝的承继丧失了信心,最后只将朱标的庶长子朱允炆立为皇太孙,来传承大明朝。最深藏不露的太子

我们刚刚说中国最有权势的太子当属朱标,那么如果说中国最深藏不露的太子,就不得不说这位胖胖的朱高炽了。

其实现在的人了解朱高炽,大多都是从《大明风华》这部电视剧中了解到的,梁冠华老师在电视剧中饰演的朱高炽聪明睿智。

虽然看起来十分的怂,但是他也凭借自己智慧来换得后来儿子的继位、自身一家的平安和百姓的和乐,但是历史上的朱高炽真的那么怂吗?

答案当然是不,其实有简单的两件事就可以看得出来,朱高炽绝对是中国历史上最深藏不露的太子。

朱高炽生性沉静,他从小就接受了明朝历史上最为传统的武术以及儒家学术的正规教育,自然而然熟悉儒家经典。

但是由于他喜静不喜动,所以也就导致他的身体十分肥胖,行动也不是很方便,经常跌跌撞撞的。

正是这一点他并不能得到自己的父亲朱棣的喜爱,毕竟朱棣从小打仗,自然喜欢武艺娴熟作战勇猛的儿子,但是这并不能代表他得不到自己的祖父朱元璋的喜爱。

朱元璋其实很喜欢那些孙子辈的孩子,毕竟是隔辈亲,于是朱元璋看到年纪尚幼的朱高炽十分喜爱,向来圆圆胖胖的孩子都是很招老人喜欢。

于是朱元璋派遣年纪尚幼的朱高炽在拂晓之时去京都城外检阅军队,但是朱元璋派去跟随朱高炽前去检阅的宦官却很快回来奏报说:

"燕王世子说他要等到士兵吃完饭之后再去检阅部队,要不然天气很寒冷,士兵们本来保家卫国就已经很辛劳了,再让他们受这个苦,自己心里面不落忍。"

朱元璋听到这一席话的时候,突然就想到自己的已故的太子朱标,朱高炽似乎也像朱标一般仁厚。

当然,这仅仅是祖孙之间的一件小事而已,虽然说朱高炽喜文不喜武,喜静不喜动,那么,他真的是一个只知道读书的蠢笨人吗?答案当然是不。

由于建文皇帝展开了激烈的削藩政策,在短短一年的时间中,使得数位王爷或被削爵,或被圈禁,或身死国除,而作为当时权势最大的燕王朱棣心中也惴惴不安,不久之后,燕王决定起兵"诛齐黄,清君侧"。

燕王率领军队从顺天一路向南,直奔当时的首都南京,千里奔袭必须要有足够粮草以及军备,因此朱棣将数年积累全部带走,顺天城也只留下世子朱高炽带领五千老幼兵马坚守。

虽说当时建文皇帝已经没有什么能拿得出手的将领了,但是李景隆却不属于其中,李景隆是明太祖时期的将领,能征惯战,当时李景隆受命率领50万人进攻顺天,以5000对50万,哪怕凭借顺天城城高坚固、城墙宽厚,这也抵挡不住李景隆的部队的进攻。

但是朱高炽做到了,他用5000人马成功的阻挡了李景隆的部队三个月,而朱棣也用这三个月的时间成功的攻入了南京城。

其实在这场靖难之役中,世子朱高炽应该居功至伟,毕竟如果没有他的带领,顺天城可能在几天的时间内就被李景隆的大军攻破,而失去根基的朱棣失败也是必然的,而现在又有谁能说朱高炽不善军事呢?

朱高炽虽然身宽体胖,但是他处理国政却是一把好手。永乐皇帝朱棣多次率兵征讨漠北,击败北方的鞑靼瓦剌等部。

在他率兵向北时,国都是谁守着?国家朝政又是谁日常如理?自然是太子朱高炽。在朱棣5次挥师北进的时候,太子5次监国,每次都将朝廷政事打理的井井有条,不让皇帝多操一份心。最能看清局势的皇太子

一旦一位皇子成为了太子,那么他的结局只有三个,第一,成功登临皇位,君临天下;第二,被废除遭到圈禁;

第三,直接被杀死。其实任何皇子都想成为太子,任何太子都想成为皇帝,但是这一点在刘疆的身上却并不存在。

刘疆当时本身已经是太子了,但是在最后居然上书父皇让出太子之位,而自己仅仅当一个逍遥王爷,这又是怎样一回事呢?

东汉的开国皇帝刘秀是有名的位面之子,然而他的成功也是依靠外戚的势力,那就是郭家。

刘秀在称帝之前娶了两位妻子,第1位就是"娶妻当娶阴丽华,为官当做执金吾"的阴丽华,阴丽华应该是刘秀当时梦寐以求的对象,能与阴丽华相爱可以说是刘秀当时最幸福的一件事情。

在刘秀与阴丽华过着美好的生活时,他的政治前途开始受阻,刘秀就娶了第二位妻子,那就是当时名门郭氏之女郭圣通。

自此之后,刘秀的势力大幅的增加,毕竟郭氏也是当时的名门望族,刘秀在于郭氏成婚后不久,郭氏就生下了长子刘疆。

后来刘秀称帝,封谁为皇后是他难以抉择的问题,一个是从小的结发夫妻,另一个是依靠家族实力崛起的恩人,于是在阴丽华的谦让之下,刘秀封郭圣通为皇后,阴丽华为贵人。

在郭氏成为皇后之后,他的长子刘疆自然而然也就成为了太子。只是可惜郭氏并不得刘秀之心,做出了许多飞扬跋扈的事情,使得刘秀深为反感。

郭氏非但不收敛,反而她的母舅一甘外戚做出来违法害民之事,于是刘秀大义灭亲,将郭氏直接废黜。

郭氏虽然被废后,但是刘疆依然是太子,只不过刘疆是聪明人,很识时务。

一代帝王,不能身边没有皇后,于是阴丽华也就名正言顺的成为新一任的皇后,刘疆也就从嫡长子变为庶长子,阴皇后的儿子东海王刘阳也就变成了嫡子。

虽然是简单的嫡庶身份的变化,却隐含着大汉朝皇位继承的秩序。

皇位一向都是由嫡子继承的,身为庶子的刘疆已经不适合成为太子了,如果他不让贤,只怕日后会引来无尽非议,甚至自身难保,就在这样的情况下,刘疆多次上书请求废黜自己的太子名位,改立刘阳为太子。

刘秀也看到了刘疆的真心,于是将刘疆封为东海王,而刘阳改名为刘庄,封为太子。而刘疆也就作为藩王平安的度过了一生。总结

作为一国的太子,总会有一些波折,一旦跨过去就一马平川,顺利登基,但是如果没有跨过去,那么就容易被政敌害死,但是能够像文章中的三位太子一般已经是不容易。

我是小楚,一个有态度°的文史科普作家。欢迎您的关注、点赞、收藏、评论四连。

#明朝#朱元璋#太子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