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连州巾峰村贫困户做股东,收入四年翻五倍

2020-11-28新闻5

大洋网讯 因为山体形状如头巾,巾峰山因此得其名。巾峰山是连州市的城市地标,连州人也喜欢登上巾峰看云海。但山脚下,坐拥巾峰山的巾峰村却长期陷入贫困中。该村此前有建档立卡贫困户68户144人,其中有劳动能力贫困户33户103人,无劳动能力贫困户35户41人。

广州市政协帮扶巾峰村村组道路硬底化项目

2016年,巾峰村被列入全省2277个相对贫困村名单之一,全村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人均可支配收入只有3394.6元。自从广州市政协办公厅开展对口帮扶以来,截止2020年11月,这个数字翻了4倍以上,达到了19542.58元,而无劳动力贫困户则100%落实各项兜底政策。

巾峰村目前已经实现省定贫困村、全体建档立卡贫困户双出列。一个地处深山的村落能从贫困中突围,靠的就是产业扶贫的稳扎稳打,且不断找准自身定位和努力方向。

开展特色养殖打开产品扶贫大局

“房屋大部分像危房,贫困户对贫困已经麻木,对生活缺乏向往。”李凯是广州市政协办公厅派驻第一任驻村扶贫干部,他和记者谈起了对村子的第一印象。

在李凯看来,巾峰村日照量充足、雨量适中,一年两季可种蔬菜。如果打理得当,一亩菜地一年产出一万多元收入不难。但想找出路的年轻人都纷纷外出打工,剩下的贫困户普遍意志消沉。

43岁的村民严建国有三个孩子,妻子因为身体原因只能在家做家务。此前严建国租了20亩地种桃树,桃树挂果慢,收入不见起色。因为对生活缺乏信心,严建国家中十分凌乱也没人去收拾,其本人平常也喜欢借酒消愁。

“扶贫道路千万条,产业扶贫第一条”,但产业扶贫的关键是找准方向且唤醒贫困户的自立意识。巾峰村地处山地,村舍院子大,这对养鸡很有利。2016年,李凯向上级申请了养鸡项目,并发动六户贫困户进行散养。

驻村工作队为分散种养殖贫困户发放生产资料

广州市政协办公厅出资购买了鸡苗、给鸡苗注射了防疫针。贫困户只要建好鸡舍,就能去免费领取鸡苗和玉米。为调动大家对养殖的热情,驻村工作队做了不少说服工作。

李凯就常找严建国谈心,谈养鸡的前景。严建国常常低着头来应付他,但是经过多次疏导,李凯最后终于看到严建国常年“暗淡”的眼神里突然放了光。严建国此后就在桃林里盖了一间鸡舍,将250只土鸡放置在桃林里进行生态养殖。

驻村工作队对养殖立了一些规矩,比如必须要用玉米喂养、必须喂足七个月等等。参与养殖的贫困户改变了以往的慵懒,开始了忙碌。

在鸡出栏之时,广州市政协并没有完全负责“包销”。从长远考虑,市政协更希望“巾峰鸡”在当地打响口碑,形成完备的产销链条。

六家贫困户相互帮忙,也发动亲戚朋友积极向外推销“巾峰鸡”。由于品质过硬,他们出品的鸡全部售出。以一只土鸡100元的价格来看,像严建国一家一年靠养鸡收入就增加两万元收入。

“如今参与散养的贫困户户数增加到了20户,大伙儿对养鸡更加有信心了。”广州市政协办公厅派驻第二任驻村扶贫干部、村第一书记谢予健告诉记者,扶贫工作队每年免费发放2000元的生产资料来鼓励劳动,每个贫困户年均增收可以达到4500元以上。

“我们的财政帮扶金起到了杠杆作用,放大了他们的劳动价值,让他们感受到了劳动的意义。”谢予健说。

贫困户变成股东收入有稳定保障

为了让更多贫困户享受到养殖的成果,广州市政协办公厅帮助村里成立了养殖合作社,全部股东均为村中有劳动力的贫困户。为了保障项目健康长效运行,村里还聘请了致富带头人、芙芦岭村村民小组长刘清洪运营该扶贫项目。

因为项目寄托着村里贫困户的脱贫希望,刘清洪对这个项目十分上心。只要下雨,他心里都挂念着鸡舍,睡不踏实。2019年,该项目卖鸡收益约12.18万元,为有劳动能力贫困户人均创收1171.39元。今年4月中旬,该笔分红已经发放给贫困户。

巾峰村的集中养殖帮扶项目

无论是种植还是养殖,第一产业始终都有风险。广州市政协办公厅致力让巾峰村走上一条行稳致远的扶贫之路,他们通过入股连州扶贫开发基金项目,年收益能达到30万元,其中10万元用于增加村集体收益,20万元作为村帮扶基金;通过投入资金40.8万元入股潭岭水电分红,使得村民人均收益可达到每年392元。他们还在连州市投资了商铺,在2019年实现收益6.38万元,人均收益可达到614.33元。

谢予健说,他们还今年投资了连州镇的特色产业项目——沙坊粉,该项目每天能产出9万斤当地特色的米粉。“我们希望通过发展当地的特色产业来打造一个长效的帮扶机制,进一步巩固帮扶的成效。”

在巾峰村实现脱贫的情况下,作为第二任帮扶干部的谢予健目前正在梳理产业项目,通过扎实开展扶贫资产确权工作保障项目收益精准分配。同时他也在加强入户调查,来做好返贫监测。“我们希望留下一些保障长远的一套系统,如果真的有贫困户因为大病返贫了,我们还有些物质基础及进行帮扶。”

目前广州市政协办公厅的驻村工作队还有一个重要的工作,就是帮助当地年轻干部办成事、办好事。“未来的乡村振兴还是得靠村委会,我们希望通过通力合作,能够留下一些素质过硬、具有威信的好干部。”谢予健这样说道。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龙锟

#扶贫#贫困村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