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这些帝王的神预言在亡国之君身上都应验了 南方人真不能当宰相?

2020-11-28新闻4

一般来说,历代史学家都会把杀伐果断、洞察人心、政治手段高明的帝王称为“英察之主”,而历史的发展证明,很多英察之主的“神预言”最后在亡国之君身上都应验了。而他们制定的“铁规矩(也叫祖训)”,也被后世子孙遗忘、废弃,于是国乱民贫烽烟四起。今天咱们就来看看那些神预言是怎么应验的,再看看亡国之君忘记了哪些祖训。

首先我们来说一说汉高祖刘邦,他曾经与部下杀白马盟誓:“非刘氏而王,天下共击之”,这就是有名的“白马之盟”,但是他老婆吕雉首先破坏了这条规矩,在老滑头陈平的撺掇下,分封诸吕为王,几乎杀光了刘邦子孙,刘家天下差点变成吕氏江山。而这时候还多亏了那个鼓动诸吕为王的陈老滑头,又联合周勃干掉了诸吕,要不然大汉也二世而亡了。

到了东汉第二任皇帝,也就是汉明帝刘庄的时候,有一次刘庄刘庄赐给西域使者十匹丝绸,可是负责登记的人却给写成了一百匹,也不知道这九十匹的差额是被登记者私吞了还是真送给西域使者了,反正刘庄是被黑了一笔钱,虽然不差钱,但是作为刘秀最优秀的儿子,刘庄眼里不揉沙子,亲自操起大棒子,恨恨地揍了那小子一顿,并且又出台了一条新规定:“后宫之家不得封侯与政”。这是要严格限制外戚权力。

只可惜到了桓帝灵帝的时候,都是外戚专权领兵,什么窦武、何进这些草包纷纷靠着裙带关系上位,并且跟宦官们斗得你死我活却不管皇帝死活,于是皇帝成了提线木偶,大汉亡了。

宋太祖赵匡胤曾经说过“南人不可以为相”,这倒不是有什么地域歧视,因为在宋代,国富而兵不强,四周群敌环伺,还要狐疑武将拥兵自重,这时候需要一个铁腕宰相来帮助主持朝政,而南方人由于生在江南水乡,富足的生活让他们比较喜欢安逸,在太平盛世做宰相发展经济改善民生肯定是一把好手,但是在不安稳的周边环境下,苟且偷安最后只能自取灭亡。

赵匡胤的预言应验了:北宋徽宗时乱政的蔡京是福建仙游人、大奸贼秦桧是江宁(今江苏南京)人、、南宋奸相史弥远是明州鄞县(今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人、贾似道是浙江天台屯桥松溪人,这四大奸相把北宋南宋都祸害得不轻。

赵匡胤说“南人不可以为相”是处于特定的历史时期,并不是说南方人做不了宰相,笔者也没有贬低南方人的意思,只是在宋朝的时候,南方人是比较柔弱的,而到了近代,南方人强势雄起,很多伟人都出自南方,可谓时势造英雄英雄造时势,但是在宋朝,还真是南人宰相没干好。

到了明朝,太祖朱元璋说:“吾见史传所书,汉唐末世皆为宦官败蠹,不可拯救,未尝不为之惋叹。”于是明确规定宦官不得兼外臣文武衔,不得穿戴外臣衣服、帽子,官阶不得超过四品,政府各部门不得与宦官公文往来。就这样朱元璋还是不放心,又特地在一块铁牌上刻“内臣不得干预政事,预者斩”这十几个大字,立在皇宫险要之处。

但是朱元璋在世的时候说一不二,到了他儿子明成祖朱棣那里,朱元璋的铁牌就变成了废纸,开始重用太监,到了朱祁镇那里,大太监王振已经可以一手遮天了,这才有了土木堡之变、英宗复辟、于谦被杀,因为那个铁牌子已经被太监王振敲碎了,而冤杀于谦,里面也有太监曹吉祥的“功劳”。

要不是明世宗朱厚熜(嘉靖)狠狠地敲打了太监一下子,说不定大明朝就熬不到崇祯年间了。说到崇祯皇帝朱由检,人们以为他跟哥哥天启皇帝朱由校不一样,朱由校只信任太监魏忠贤,而朱由检只信任自己。

但是翻开史书看一看就会知道,朱由检不相信文官也不相信武将,最相信的人就是自己,除了自己之外最相信太监,而且也恢复了“太监监军主政”的天启旧制,司礼监秉笔太监掌印太监这俩职位也一直保留。史书记载:“崇祯四年九月,遣王应朝等监视关、宁,又遣王坤宣府,刘文忠大同,刘允中山西,监视军马。”监军太监又开始瞎指挥了。

要是没有高起潜、吕直、陈大金、阎思印、谢文举、孙茂霖捆住了曹文诏、左良玉、张应昌的手脚,李自成可能早就被灭了。而且“诸监多侵克军资,临敌辄拥精兵先遁,诸将亦耻为之下,缘是皆无功。”崇祯都快亡国了,还不忘派太监李国辅、许进忠去驻守紫荆关倒马关等战略要地。

细看一下,崇祯一朝重用的太监居然比他哥哥天启皇帝朱由检还多,扯着公鸭嗓的太监指手画脚,武将们要有劲头打仗才怪呢,而且军饷都被太监们贪污了(几乎所有的太监都贪财,这可能是某种功能丧失之后的并发症),士兵们也纷纷撂挑子不干,甚至还把调转枪口打起了老东家崇祯……

#五代十国#朱元璋#太监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