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古人讲“好女不观灯,好男不鞭春”,是什么意思?

2020-11-29新闻7

我是杂谈胡侃,不绕弯子,直接说答案,在古代封建礼教的约束下,矜持和谦让是一种美德,待字闺中的女子趁着元宵节外出看花灯与陌生男子私会并不会被社会主流价值观所认可;而男子在立春这天鞭打土牛以求丰收,以抢得牛头为大吉,为了争夺最好的东西,免不了一场血腥打斗,所以古人认为身为男儿,理应谦谦君子气,温润如玉行,所以劝戒好男不鞭春。

好女不观灯的由来

封建礼教对女性的禁锢尤为严重,讲究三从四德,七出之条,在我国传统中

,女性地位并不高,很多权利被严重剥夺,不管你有没有嫁人,都必须待在家里,或是相夫教子,或是刺绣弄花,随你愿意,即便要出门也得是特殊时候,烧香拜佛或者到亲戚家走动,又或者是元宵佳节。

凡在这个时候出门的女子,需要用轻纱来遮住面庞,以表示对丈夫的尊重。大户人家小姐更为夸张,只能坐在密不透风的轿子或者马车里,由护卫及丫头跟随出门。

在古代世俗认知当中,平日里还出门的女性,要么地位低贱,要么品行不端,或者干脆是任人买卖的丫头。

但一年之中有那么一天是例外,元宵节那天,全国上下,只要是女子,都能出门,

虽然是去看花灯,但免不了会在路上发生点什么故事。

从唐朝开始,但凡元宵来临,无论是京城还是乡镇村庄,处处张灯结彩,热闹之处甚至还会制作巨大的灯轮、塔楼,全城火树银花,玩耍、听曲、赏灯不亦乐乎。

到了宋朝更是嗨皮,自元宵伊始,连续狂欢5天,女子出街游巷,通宵达旦,街上人群熙熙攘攘,男女混淆,甚至还有皇帝和官员给百姓发放红包,举国欢庆,好不喜庆。元宵节有观灯、舞龙、猜灯谜等活动,

在某种程度上,这天晚上,为青年男女创造了恋爱的机会。

风流浪荡公子,袅娜含羞少女,含蓄一点的来个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大胆一点的徽宗夜会李师师;多情一点的: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青衫袖;

幻想能力强一点的:于是李益在还钗之时,与霍小玉一见钟情,最后结为秦晋之好。

元宵佳节虽短,却足够发生许多好事、奇事、怪事、坏事。

男女互相表达爱慕之情,从古至今,没有多大变化。

如果双方看对眼了,公子送你枚玉佩,妹子回敬个瓜果,在古代人心中,瓜果、红豆、木桃之类的为女子情感代表。

曾有个潘安的美男子,每次出现在街上,都会引起不小的轰动,最后的结果是什么——掷果盈车。也就是女孩子们把瓜果都丢到他车上了(不知道有没有爱得过深的朝他脸上砸 -滑稽保命-)。

男女之间互赠定情信物,缘分到位,门当户对的当然可以有情人终成眷属,要是个穷小子爱上个富家千金或者穷女孩爱上个富家公子,多半是没戏的。元宵过后,没有留下联系方式的,自然是一朝欢喜,常年忧。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元宵佳节只撮合了少数姻缘,多数都会害上相思恶疾。古人为了劝诫懵懂少女,就有了一句:好女不观灯。

好男不鞭春的由来

作为一个农耕文明盛行千年的国度,人们历来重视农业生产,在科技水平有限的古代,人们总是通过一些颇有仪式感的习俗来祈祷当年丰收。

鞭打春牛,

在西周年间是在春分这一天用特制的鞭子鞭打用泥土塑好的牛,以提醒人们春耕时节到来。

在唐宋时期尤为盛行,唐朝时,一座城市东南西北各方都要造出一头土牛,每个方位土牛颜色各不相同,城东为青色、城南为赤色、城西为白色、城北为黑色。

到宋朝时,更是热闹非凡,土牛周身结彩,幡旗飘摇,鼓乐喧天,由人装扮成主管草木生长的句芒神,鞭打春牛,地方官敬香主礼,仪式结束,民众则争相上前抢夺春牛碎土,民间谚语有云:抢得牛肉(土)者,六畜兴旺,家人百病不侵,以牛头为最佳

,每每在此时,武艺高强者直取牛头,但僧多粥少,免不了一番争执打斗,在此盛典,

只要不闹出人命,官府都不会理会,我给他一记左正蹬,他给我一记右鞭腿,你又给他一记左刺拳,哪里还顾得上年轻人讲什么武德。

抢到牛头才是正事。为了如愿当年好收成,往往会付出血的代价才抢得到牛头。

牛肉有限,总有人抢不到,另一门生意应运而生,在鞭打春牛附近街市会有人制作出小春牛售卖

,这些小春牛更加惟妙惟肖,有的凭栏而坐,有的憨态可掬,没抢到的人都会买一两个,将其当做美好愿望的寄托的同时又弥补未能抢到牛肉的遗憾。对于富有人家通常会批量采购,赠送亲朋好友,以示吉利。

芝兰生幽谷,不以无人而不芳,君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改节。寓意真正的君子应该修身养性,俭以养德,不因为穷困而改变自己谦让的品德性情。对于鞭春牛这一可能致人流血受伤的活动,古人劝诫读书之人,敬而远之,所以才有了好男不鞭春的名句。

这些句子是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所形成的,包含了前人的经验之谈,应时应地制宜,对于古人是苦口良药,对于今人恐怕有些不合时宜。

#民俗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