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搬新居、换新貌 巴中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卓有成效

2020-11-29新闻12

四川新闻网11月29日讯(记者 李桃 摄影报道)易地扶贫搬迁是我国精准扶贫的重要举措,也是“挪穷窝”“斩穷根”的关键之策。作为脱贫攻坚的重大工程,巴中在推进易地扶贫搬迁过程中,牢牢把握“搬迁是手段,脱贫是目的”原则,将易地扶贫搬迁与新村建设、产业培育等紧密结合,做到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因地制宜、因人施策、一户一法,扎实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努力实现“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的目标。

正在烤火的村民

烤着炭火、熏着腊肉,几位老人围坐在一堆火盆边拉着家常。而在他们身后,则是一幢幢青砖白墙灰瓦的新式民居。这是11月26日,2020网眼看巴中·决胜脱贫攻坚之旅采风活动走进柳林镇桅杆垭村时,出现在采风团一行眼前的场景。“以前住的都是土房子,煮饭都是用的柴火。哪像现在房子宽敞明亮,用火用水方便得很!”说起现在的生活,村民李大爷笑得有些合不拢嘴。

桅杆垭村易地扶贫搬迁新居一角

李大爷的喜悦不无道理。据桅杆垭村党支部书记仲佳奇介绍,2016年底,桅杆垭村启动了易地扶贫搬迁项目。结合该村文化、地理、交通优势,按照“小规模、组团式、生态化、微田园”,搬迁新居依山而建,突出传统民居风格,修建传统的三(四)合院,户与户留有公共空间,便于“互相串门、邻里照应”。同时,安置点规划了微菜园、养殖小区等。2017年4月,桅杆垭村易地扶贫搬迁聚居点建好。目前实施易地扶贫搬迁24户78人,集中安置21户69人。

要让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就不能缺乏产业的带动。为此,桅杆垭村引进业主发展蜜柚、生态鱼等产业。通过推行“一返二股三专”利益联结机制,促进贫困户增收致富。

居住环境的改变也促使着村风村容不断改善。在桅杆垭村,通过推动传统聚居点向农村新型社区转型,制定村规民约,开办“农民夜校”,深化“感恩善良、自强自立”主题教育,引导村民破陋习、讲文明、树新风,共建共享现代文明生活。

桅杆垭村的变化巴中市易地扶贫搬迁的一个缩影。据了解,针对全市仍有5.2万户贫困群众居住在高寒山区、地质灾害隐患区、洪水淹没区,安全住房问题严峻的现实,巴中及早谋划实施易地扶贫搬迁,2016年初向省农发行贷款40亿元,平均每个区县8亿元,用于此项工作。

为让搬迁户住上“放心房”,巴中统一编制《乡镇和村庄房屋建设技术及管理导则》《农房建设标准图案》,用以指导住房建设。同时,坚持“不超标、不豪华、不闲置”“搬得准、搬得顺、搬得富”及“政府主导、市场主力、群众主体”原则,因地制宜、分类施策、产村一体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建设,让群众搬穷窝、换穷业,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印发《关于全国“十三五”时期易地扶贫搬迁典型案例的通报》其中,巴中多个集体、个人获通报表扬。根据“十三五”规划,到今年,巴中易地扶贫搬迁将遍及全部198个乡镇、2347个村,计划搬迁10万户、37万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5万余户,18万余人,是全省搬迁任务最重的市州。

#扶贫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