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完善创业生态,引领创新策源,广富林街道获评上海市特色创业型社区

2020-11-29新闻1

原标题:完善创业生态,引领创新策源,广富林街道获评上海市特色创业型社区

“这里有上海之根广富林文化遗址,这里有大学之府松江大学城,这里是松江区广富林街道。”上海市特色创业型社区建设汇报评比中,广富林街道以“双创大学城,逐梦广富林”为题,凭借扎实的创建工作,成功获评上海市特色创业型社区。

自2018年进行特色创业型社区建设以来,广富林街道交出了一份精彩答卷:累计孵化企业1109家,提供实习见习岗位293个,带动就业2287人。其中大学生创业59家,落实各类创业补贴75万元,36家企业获各类投融资2415万元,星仑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等26家企业上市Q板,梦果环保科技公司等8家企业上市E板。在不久前的“双11”中,为松江经济贡献亿元成交额的潘博网络便是孵化于此。

构建“四位一体”的完善创业生态

“最吸引我们的,就是街道完善的创业生态服务, 在这里从注册、培训、政策到融资、资源统筹,创业所需的生态链条没有断层和空白。”大学城的创业者或来松江考察并最终选择落地在广富林街道孵化的企业都有这样的想法。

广富林街道现有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家、区级创业孵化基地2家、市级高校创业指导站7个、园区社区双创服务站10个。

“校区、园区、街区、社区四区的资源融合是广富林街道创建特色型创业社区的极大优势。”广富林街道办事处副主任张新介绍道, “假如你是刚从大学城毕业准备创业的学生,可以来到分布在文汇路双创一条街或三湘四季、摩伦驿站的十个双创服务站点,我们会为你提供一对一的创业服务,包括政策的咨询、资格的认定、注册公司的流程等等,如果评估下来符合条件就会引荐到我们孵化基地,进行专业培训和全方位的跟踪服务。”

浓厚创业氛围产生“传帮带”效应

“ 我们每年都会组织创业相关活动,现在已经举办了100多场了,比如广富林杯的创业创新大赛、创业博览会、双创集市、双创嘉年华等……”张新说,除了这些每年固定的大型品牌活动,常态化的创业活动也是能保持浓厚创业氛围的关键。诸如创业孵化基地每周、每月都会开展创业培训,而部分双创服务点也会开展创业沙龙。哪怕在疫情期间,也没有断过,仍旧坚持以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松江大学城的人才资源优势、鼓励创业的政策、良好的创业生态、浓厚的创业氛围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了便利。

“就是这种氛围的带动下,人人才会更加有激情和动力去创业,去思考。”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主任曹立新介绍, 创业服务站点不断会有创业者来咨询,很多都是“传帮带”的效应,从“试一试”的初始动力开始,一步步越做越强的例子也屡见不鲜,“创业就得讲究一个热火朝天、干劲十足的氛围,有热情才走得出第一步。”

优秀典型形成创新策源力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毕业于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的詹鑫为解决大学生兼职和就业问题,创建“优觅大学生活”一站式大学生活服务平台,为欢乐谷、盒马鲜生、麦当劳等用人单位输送上千名大学生实习生;毕业于华东政法大学的李舒俊创立了上海法萌法律咨询有限公司,带领法萌普法团队30余人就业为全国25000余名青少年提供普法课程;退伍军人葛文在大学城创建93U自习室,至今已开办5家分店,帮助16名退伍军人实现就业;星辰园社区归侨袁萍创办摩伦多维社群空间,带领30多名全职太太、下岗工人、大学生自食其力,创造美好生活。

“创业不能是孤军奋战的,有同频的伙伴支持,有先进的典型引领,创业就会是一件快乐大于艰难的事。”摩伦创始人袁萍说。

据相关数据显示,像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上海对外经贸大学这样创业体系较为成熟的学校,每年毕业生的创业比例可以达到1%,也就是平均一百个人中就有一个创业者。而街道拥有占地3万平方米的16家创业载体,包括科技孵化器、创业孵化示范基地、高校创业载体、众创空间等,都极大的强化了双创孵化的服务力。接下来,为了更好地打响“双创广富林”的创业品牌,街道将进一步在成果转化、产学研结合等领域下工夫,进一步提高创新策源力。

文字:王博文

广富林街道供图

编辑:秦天

#就业#社区#创业型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