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吕雉杀韩信和戚夫人,到底是她手段狠毒,还是此2人咎由自取?

2020-11-30新闻9

在西汉历史上,作为中国古代史上第一位正儿八经被史学家写进史册的皇后之吕雉,可谓是争议极大。虽然时过境迁,千年已过,但是至今人们谈到吕雉的时候,好多人仍然有一种“谈吕色变”的意思,大部分人仍然对吕雉的认识还是一个固定的印象:阴险、狠毒。甚至一旦提出吕雉还有人性的另一面时,就会引起一些人的意见反弹,这个现象很奇怪,实则是某种原因造成了部分看官的价值观单一,凡事都是非黑即白,但是实际上在我们的生活中,或者对于人而言,都是复杂的,有白也有黑,甚至还有人性的灰色地带,总之这全部的综合才是完整的人性。那么对于吕雉而言,我想应该也是这样的才对。

说到底,吕雉给后世留下一个如此糟糕的印象,主要还是因为两个人,一个是韩信,一个就是戚夫人。那么吕雉杀韩信和戚夫人,到底是她手段狠毒呢,还是韩信和戚夫人此2人咎由自取?今天我们就结合历史来大略回顾一下。此处不存在为吕雉辩解什么,只是尽可能还原真相。

先说吕雉杀韩信的情况,根据史载的情况来看,韩信犯了三个大错:

其一大错:不懂知恩图报。韩信最初追随的部队是项梁的,继而是项羽。但是韩信在那里并没有得到重用,甚至他给项羽提了一条军事方面的建议,人家并没有瞧得上。这对于一个以出人头地为人生目标的底层青年来说,真是够不幸的。

就这样,韩信在项羽那里混了好些年,他也看出来跟着项羽没有什么出头之日,所以就在刘邦入蜀的时候,韩信就离开项羽,投奔了刘邦。后来在萧何、夏侯渊等人的力荐下,刘邦不但用了韩信,而是大大的重用。这样,韩信就一下从一个籍籍无名之辈,一跃成为了汉军的大将军,统帅三军。当然了,有人说,人家韩信有才啊。呵,他确实有才,可是在项梁项羽那里怎么不发挥呢?所以还是那句话,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也就是平台可不常有。故此,刘邦为韩信提供了人生第一个真正的平台,让他从此声名鹊起,有机会展示自己的军事才能,这就是大恩大德。

可是在后来,韩信在军事上的表现日益突出的时候,韩信几乎没有对刘邦表示过这种知遇之恩。这不能不说是韩信性格或品质上的缺点。这是他日后犯错,其实也是吕雉代刘邦处死他的最主要因素之一。

其二大错:生死关头,谈功名利禄。在公元前203年,刘邦被项羽的大军死死围困在荥阳,然而在这生死关头,平定了齐地的韩信不是派兵或带兵来援救刘邦,反而送来了一封信,要求做代理齐王。史载刘邦当时是气得大骂,其实换个人也得骂。想想看嘛,老大都快被敌人杀掉了,作为下属的却不思援救之策,却借机谈功名利禄要官要爵,怎么能够不让人心寒。但同时,也怎能不让人把韩信看作是一个重功利轻大义的人呢?此外,借主上危机以满足个人欲望,在品质上也令人忧虑,难免有小人之嫌。这或是韩信被吕雉处死的第二个因素。

其三大错:妇人之仁,自黑自己。韩信这个人的性格,如果细思的话,绝对是有些许问题的。虽然在军事谋略上,他确实是百年一遇的奇才,但是在为人处事上,他的问题还是比较明显。除了在齐地借机要官外,他在刘邦和项羽之间,态度上仍有暧昧。比如在项羽军队攻打齐国失败后,尤其是楚军第一猛将龙且战死后,楚军派使者游说韩信。当时韩信口头上倒是说得不错,先是拒绝了楚军的联盟。

但是韩信的拒绝并不是非常斩钉截铁的,不然他手下的谋士蒯通不会再对韩信分析当时的形势。韩信在忠汉之刘邦,还是联盟楚之项羽,当时他态度上犹豫不决的。这其实非常不好,因为这基本上是得罪了两个人,还不如直接死忠一方,甚至自己独立。总之蒯通再三给韩信提示,说天下掌握在你手中,你的决定不但会决定楚汉成败,甚至也或可坐收渔翁之利。但是韩信犹豫再三,他没有背叛刘邦,可是他没有背叛的理由是,自己功劳大,刘邦是不会夺其封国齐地的。

自古,臣子功高震主,都没有好下场。这韩信倒是真可爱,竟然想凭借功高震主来换得太平和安稳。抱着这样的心理,他没有听从蒯通的建议,结果当然也是非常令人意外的啦。因为他如此行为和态度,等于是自己黑了自己一把。以后追究起这事,怎么着韩信都是有问题的。比如说你有叛变之念,而没有叛变是因为想通过功劳来要挟老大。这老大刘邦岂能开心呢?

韩信的妇人之仁还有一次表现,那就是韩信在楚地时,刘邦对韩信很不放心,决定去攻击他。由此可见韩信功高震主到何种程度了。如果韩信是一个聪明人的话,击败项羽后,天下虽没用彻底一统,但大形势已经定了,这时候,他直接给刘邦辞职,交出兵权,回乡安享富贵,想来刘邦会非常高兴,而且一定会重重封赏他,让他官爵不少,财富成堆。

可是韩信得知刘邦来时,竟然还心生叛意,可是他又认为自己没错,也就是拿不出一个造反的理由,于是他再一次在人生的十字路口犹豫不决,真是够可悲的。结果刚好项羽旧部钟离眛在韩信这里,于是韩信就杀掉了钟离眛,提着钟离眛的头去拜见刘邦。可是韩信到了刘邦那里,刘邦就令人把韩信给丢进了囚车。在韩信那里,他认为刘邦记恨钟离眛,实际上比起败军之将钟离眛,他韩信才是刘邦心中的大患。可是韩信在被装进囚车的时候,才明白这个道理。

韩信之结局:说实话,韩信之结局,虽然少不了吕雉之狠毒,但是有一大半都来自他自己的咎由自取。尤其是被改封淮阴侯时,这其实就是刘邦给他的一个信号,“你对我威胁大了去,你的官爵应该小一点,”潜台词却是:“韩信啊,你的功劳和声望太高了,让我不放心。”如果换作张良或陈平等人,他们估计第一反应就是赶紧告老还乡、闭门谢客、老老实实安养晚年,至少要把自己的姿态搁到最低,尤其是不乱说话。可是韩信偏没有,在第一次刘邦抓他的时候,他就发了一串感慨,说什么“飞鸟尽良弓藏”之类的话,再回到长安被降封之后,又是牢骚满腹,认为和周勃灌婴樊哙成为一个级别是莫大耻辱。这算什么态度呢,不仅让刘邦不放心,更是得罪同僚。

在如此背景之下,韩信最终被吕雉和萧何联手处死。后来刘邦带兵平叛回来的时候,听说韩信已死,心里很踏实。那么照此来看,吕雉不过是为自己的老公扫平了他无法出面扫平的障碍而已。设若刘邦出面做这件事,就有功成就杀功臣的恶名,可是吕雉出面来做,刘邦就没有这个污点了。但吕雉却因此背负狠毒之名上千年。实则是后世之人,都对韩信之死进行过分析,比如三国姜维认为韩信之死不过是利益的牺牲品。那么也就是说,韩信之死没有所谓的对错,只有利益的权衡。韩信在影响过大的时候,不知道月满则亏的道理,终于让刘邦起了杀心,这都是他自己不注重言行的后果。实在是不能把这个罪恶帽子全扣在吕雉头上的。

接着我们再说吕雉杀戚夫人的情况。戚夫人虽然跟韩信不同,但是结局却同样惨。韩信是因兵威让刘邦不安心,而戚夫人则是凭借淫威想把吕雉取而代之。在外表上,戚夫人确实比吕雉漂亮,尤其在后期更得刘邦的宠爱。但是吕雉的地位并不是那么容易就能撼动的,首先吕雉是刘邦的发妻,他们有过共患难的经历,其次是刘邦的许多旧部都很认吕雉,第三是吕雉本人虽为女性,但却才能出众。因此,戚夫人单凭一张漂亮的脸蛋是无法取代吕雉的。

或者戚夫人自己也看到了这一点,所以她就想自己取代不了吕雉,但自己的儿子刘如意若能继承刘邦的帝位,那么自己的地位也可母凭子贵。可是戚夫人的计划和谋算并没有得逞,不过她为自己埋下祸根也有三个理由:

其一理由是戚夫人在得宠时,太得意忘形,失去了对后宫大局的理性判断,尤其是对皇后吕雉的伤害太深。

其二理由是戚夫人对刘邦吹足了耳边风,使得刘邦差点下决心要废立太子的时候,吕雉在张良的谋划下,召来了商山四皓。刘邦见太子地位稳固,不可动摇,因此就劝说戚夫人算了吧。言下之意,就是不要再和吕雉作对了,想要在后宫获得安宁,就要和皇后搞好关系,尤其不要想什么废立太子的事。可是戚夫人只是哭泣,但刘邦也并没有做什么,只是说你跳舞,我来唱歌吧。

倘若此时戚夫人醒悟,迷途知返,及时修复和吕雉的关系,卑微下来,事情也许会有一丝丝的转机。可是戚夫人显然没有这样做。

其三理由是刘邦死后,太子刘盈继位,吕雉掌权。吕雉因对戚夫人怨恨,就把她关押在永春巷舂米。情势已经如此,戚夫人却竟还不悔悟,还在满腹牢骚和抱怨地唱歌诉苦。倘若她能够卧薪尝胆,就算受点苦,但却有一定的几率能够保住自己儿子的性命。可是她没有这样做,最终自己惨死,儿子也被杀。

结语:总的来看韩信和戚夫人之死,虽然结局凄惨,令人同情,但是我们客观来看的时候,就会发现,很多事情不是单纯靠同情来认识的。想看清真相,就必须理性看待每个人。如果各位处于吕雉的位置,那么你们还会认为吕雉杀死韩信和吕雉是手段狠毒吗?难道你们不觉得韩信和戚夫人在很多事的做法上是咎由自取吗?有其不当的言行,必然会造成可悲的结果,这种因果关系,在历史上可谓屡见不鲜了。

#楚汉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