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别看春秋战国打的凶,原来都是一家人的“家务事”

2020-11-30新闻20

从春秋大小诸侯170余国,到战国七雄,别看他们杀伐争斗,诡计权谋,仔细一看,都原来一家人的“家务事”。这要从老祖黄帝说起。

一、黄帝:俺是传奇

黄帝,是太史公在《史记》中写下的第一个男人的名字。

黄帝本名公孙轩辕,姓公孙,名轩辕,后改姓姬,不过应该没有去派出所办手续。因为黄帝的部族以土德为王,而土是黄色的,所以叫黄帝。

黄帝生于农历二月初二,就是我们常说的“龙抬头”的日子。

传说黄帝的母亲是黄土高原上的一名少女,一日一道光电围绕上北斗枢星,随即,那颗星星就掉落了下来,然后这名少女就怀孕。这样未婚无性生子的神迹,怎么也超越西方的玛利亚足足几千年吧。

传说黄帝一出生没多久就会说话,小小年纪就表现出超高的智商水平。

黄帝生在一个诸侯相互攻伐,百姓倒悬的乱世。当时,在各方诸侯中,有个三个部落实力最强,一个是黄帝部落,一个是炎帝部落,再一个就是蚩尤部落。

黄帝部落,通过阪泉之战战胜了炎帝部落,再和蚩尤又在涿鹿大打出手,得胜之后黄帝逐步统一了华夏部落,四方诸侯都拜服公孙轩辕做天子,黄帝成为了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二、二帝与三帝

这可是不是“织席贩履”的刘备刘大哥说的“二弟三弟”,而是指三皇五帝的第二帝,第三帝。

老爷子黄帝生了二十五个儿子。其中,有十四个儿子先后建立了自己姓氏。其中有两个儿子,一个叫玄嚣,一个叫昌意,他们是一奶同胞,母亲是黄帝在轩辕之丘时娶的西陵国的姑娘,嫘(léi)祖。

嫘祖是黄帝的正宫娘娘,大太太。她发明了养蚕,史称“嫘祖始蚕”。想当年,罗马帝国时,凯撒大帝身着丝绸出现在罗马剧场时,那光彩绚烂,让人意乱神迷的场景真是感叹嫘祖的伟大和神奇。

玄嚣、昌意,他们都没有君临天下,但是,他们的后代都先后位登九五,掌控王权,形成了黄帝一脉中著名的两系。

先说玄嚣。 玄嚣是黄帝的长子,又叫青阳,少昊。

传说玄嚣出生的时候,天空飞来红、黄、青、白、玄五只凤凰,因此玄嚣又称为凤鸟氏。玄嚣的部落后来就以玄鸟(即燕子)作为图腾,后改凤鸟为图腾。这就是我国“凤凰”图腾的由来。

昌意是黄帝的次子,他居住在若水,娶了蜀山氏的姑娘昌仆为妻。

昌意的儿子是高阳,也就是黄帝的孙子。就是 帝颛顼(zhuān xū)。这就是《史记》中五帝的第二帝。

传说,高阳的母亲是在一次梦见一条直贯日月的长虹飞入腹中后,因此怀孕而生下他的。高阳出生的时候,头带着干戈,显示出“圣德”的字样。

《史记》说他,“静渊以有谋,疏通而知事;养材以任地,载时以象天”,“动静之物,大小之神,日月所照,莫不砥属”。因此,黄帝去世后,传位给了高阳。

在《列子·汤问》中,有个颛顼帝争位的传说。争位的对象叫做“共工”。共工氏姓姜,是炎帝的后代,火神祝融的儿子,共工有个儿子叫“后土”。

后世,人们尊共工为水师(即掌管水利之神);尊后土为社神(即土地神),以至于后来人们结拜发誓时所说的“苍天后土在上”,指的就是共工的儿子后土。

颛顼与共工的战争,也是“共工怒撞不周山”典故的由来。不周山断裂后,才导致我国西北高、东南低的地势,和百川东流归海的景象。

颛顼在位时,统一了华夏,制定了历法,确定了兖、冀、青、徐、豫、荆、扬、雍、梁九州的建制,并改革了黄帝后期崇尚鬼神,废弃人事的弊端,重新引导百姓重视农业生产。

颛顼帝去世后,将为传给了自己的侄子,就是玄嚣的孙子,黄帝的曾孙高辛,即帝喾(kù)。帝喾是五帝中的第三帝。

相传帝喾生于穷桑,其母亲因为踩踏巨人的足迹而怀孕生了他。这又是一个神迹。

想想当年黄帝是因星辰坠落而生,颛顼是因贯日长虹而生,商的始祖子契是因其母吞食玄鸟蛋而生,周的始祖后稷也是因其母脚踏巨人足印而生的。黄帝这一家子还能不能愉快的生育了,就没有正常一点吗?

《史记》说帝喾很神奇,生下来就会说自己的名字。帝喾从小德行高尚,聪明能干。十五岁时,被帝颛顼选为助手,有功,被封于辛(今商丘市高辛镇)。帝颛顼死后,他继承帝位,时年30岁。

帝喾为天下共主后,“聪以知远,明以察微。顺天之义,知民之急。仁而威,惠而信,修身而天下服”。他在位70年,秉持“政莫高于博利人,德莫高于博爱人”的理念,天下大治,人民安居乐业。

帝喾的后代在中国历史上是鼎鼎大名。他的元妃姜原生了弃(即后稷),是周的始祖;次妃简狄生了契,是商的祖先。次妃庆都生了尧。尧是五帝之一。

帝喾是华夏共祖之一,他的子孙分化出很多姓氏,如:张、嬴、桑、秦、谭、徐、黄、江、李、赵、萧、舒等等。

帝喾死后葬于他建都地亳(今河南商丘高辛镇)。

相传当年赵匡胤不得志时,去北方投奔郭威,路过帝喾陵,抽签问卜,说他“当有天子命”。后来,他果然在商丘当了归德节度使,从此发迹,最终黄袍加身。

三、原来都是“一家人”

漫漫历史,从上古到春秋战国的几千年,各个诸侯国王公贵胄无不是出自黄帝一脉。不是颛顼后裔,就是帝喾后裔,,你方唱罢我登场,外人看得热热闹闹,自己人也斗得难解难分,可是细细辨来,都是黄帝一家人自己的“家务事”。

春秋各国

上古时期,尧是帝喾一脉,舜、禹和夏(约公元前2146年-前1675年)是颛顼一脉,商(约公元前1675年-前1029年)和周(约公元前1046年-前256年)来自帝喾一脉。

经过千年的岁月,帝喾一脉更牢牢把控了中原的控制权。春秋时期,帝喾一脉的国家都集中在中原,如晋、宋、燕、鲁、卫、吴等;而颛顼一脉就散落在华夏的四周,甚至是偏远的地方,如楚、秦、越、匈奴等。

可是到了战国时期,颛顼一脉逐渐强大起来,秦、楚、齐、赵更是雄踞一方,最后秦一统天下。

拿战国七雄来说,燕君姓姬,是周武王之弟召公嫡系子孙,根红苗正,正统的帝喾一脉;

魏君祖先姓姬,始祖是周武王之弟姬高,封于毕,先姓毕氏,后因晋献公时封地为魏城,遂改姓魏氏,帝喾一脉;

韩君先祖也姓姬,在曲沃武公夺晋君之位后,封叔父姬万于韩原,遂以封地韩为姓;

齐国先祖是兴周八百年之姜子牙,而姜姓是炎帝的后代,但到了战国初年,原大禹子孙齐国田氏废齐康公,自立为国君,即著名的“田代齐姜”,而田氏则是虞舜之子商均的后代,从此齐国重归颛顼一脉;

楚君先祖是重黎、吴回,是颛顼之后,称祝融氏,商末,祝融后裔鬻(yū)熊助周武王伐纣有功,封楚子,其子改姓熊,周武王赐姓芈,此后楚国以熊、芈并用,其支系子孙则分别姓屈、景、昭;

赵君的祖先是商大将赢飞廉的后人,飞廉幼子赢季胜之后造父则是周穆王的司机,因御车有功(当年的司机可是技术活),被封在赵城,以赵为姓,颛顼一脉;

秦君姓赢,也是赢飞廉的后人,秦赵原本是一家,都是颛顼一脉。秦人曾为周武王牧马,在周幽王为爱情“烽火戏诸侯”的时候,无人勤王,只有秦人带着部落人马,带着家伙把戎狄给打跑了,周王感念其功,亲封诸侯国。

几千年来,不管是杀伐争斗,还是诡计权谋,抑或有爱恨情仇,都是人黄帝一家子里的人民内部矛盾。黄帝一家的“内斗”,直到陈胜吴广的大泽乡起义,才被“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如晴天霹雳一般的呼喊惊醒,后来虽然楚国短暂复出,但天下还是被草根出身,斩了白蛇的刘季坐了去。

至于西汉之后千年的历史,各路风流人物依次登场,这中间还有没有黄帝的直系后裔,不好说……不过,管他呢,反正我们都是炎黄子孙。

#神话传说#先秦时代#战国七雄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