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宿迁宿豫:系统推进农房改善“红色”振友焕发别样红

2020-07-22新闻5

江苏省宿迁市宿豫区改善农民住房条件工作,不是简单的新房建设,而是在硬件提升的基础上,系统化的推动“优居、兴产、强村、富民”的协调发展,通过改变农民的住房条件,不断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宿迁市宿豫区新庄镇振友社区作为革命烈士胡振友的故乡,浓浓的红色底蕴让每一个振友人都充满了勤劳肯干的精神,自2018年改善农民住房条件工作推动以来,宿迁市宿豫区新庄镇振友社区以“让振友百姓过得真的好”为目标,打造出了高标准居住环境、高效益农业产业项目、高水平社区集体经济、高质量富民增收、新思想党建引领、新时代红色底蕴的四“高”两“新”农村社区,让“红色”的振友在新时代下焕发别样红。

盖家屋,兴起住房条件“红”

“有树有水有暖阳,新房新屋新气象,只有我们的农民住房条件真正改善了,配套设施齐全了、优化了,农民朋友真正住得舒心了,我们农民的日子才有了红火起来的基础。”宿迁市宿豫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改善农民住房条件工作指挥部副总指挥张成龙说道。

目前,宿迁市宿豫区新庄镇振友社区500套新型农房建成交付,本着“水村交织+组团布局+自在栖居”的建设理念,以“传承茆氏家族家风宗族文化、乡耕生态农业体验”为主导,建设出了乡土文化魅力强、生态宜居活力足的新型农民集中居住示范点。全新的房屋、平坦的道路、嫩绿的小树、清澈的小溪诉说着最美的乡愁。

配套的党群服务中心、幼儿园、卫生室、百姓大舞台、百姓大食堂、“三来一加”厂房均已建成投用。往日老旧的村容村貌一去不复返,农民的脸上也泛起了红光。孙子孙女不用早起晚归乘车去到城区上学,安全、食宿、教育都在家门口;爷爷奶奶看病不用步履蹒跚到市区医疗,问诊、拿药、治疗也在家门口;乡里乡亲不用搓手顿足到城镇聚会,宴请、招待、聚餐更在家门口。兄弟朋友不用驱车赶路到镇区娱乐,由宿迁市宿豫区振友社区党支部组织的相声小品、秧歌、舞蹈、舞龙舞狮全在家门口。

做家事,燃起集体经济“红”

宿迁市宿豫区振友社区在推动改善农民住房条件工作以来,不是单单的推动农房建设,而是结合农房改善工作推动了农业产业化发展,也就是说让实现农房改善的农民,从自己的土地中解放出来,农民的增收渠道更多了,社区集体的收入也在翻番。农户们除了领取每亩的土地租金1000元/年,还可以到莲藕基地和振友社区“三来一加”厂房务工,进一步增加收入。

宿迁市宿豫区振友社区的集体收入主要靠农房改善时拆迁老旧房屋的土地连片整治集中使用。以前的公共道路和水沟,全部变为耕地,2019年社区集体资产中的耕地收入达60多万元,同时在农房改善工作中建成的配套“乐便民”超市和厂房都用于对外出租,每年社区可以增收10万元。2019年宿迁市宿豫区振友社区实现了147万的集体经济收入,但是振友人民有着自力更生的思想,靠自己的双手勤劳致富的愿望。新庄镇党委副书记吴昊宇说:“我们要坚持管好现有资金和守住现有资源不放松,合理用于民生发展,节省开支,累积资金;再将每年积累的资金,不断的购置门面房和工业标准化厂房等固定资产,努力走出跳出社区发展社区的新路子,实现分红或提高经营性收入,可用于积累再投入;最后要做实社区集体合作社,主导社区莲藕产业抱团发展,实现共赢局面,为社区经济发展创造新的增长点。”

干家业,激起特色产业“红”

振友社区持续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莲藕套养小龙虾的主导产业模式,目前社区莲藕套养龙虾规模已超过5500亩,2020年截止目前实现了8000亩,占社区耕地面积的85%。振友社区提出了“中国藕庄”的创建目标,努力发展高质量、高水平、高效益的莲藕产业,从而推动强村富民。

做实了莲藕合作社,把社区内莲藕家庭农场整合起来,加入社区集体合作社,实现统一化、规模化管理运作,实现利益最大化。打造了供销平台,实现社区莲藕产业品牌化。在平台上及时发布藕、虾产量及需求量,以现有“杉荷园”品牌莲藕和现有龙虾品牌“糖姑娘”为主导,协助拓宽销售渠道,实现城乡联动,产品定制和配送,扩大知名度,推动社区藕虾产业纵深发展。开发了莲藕系列产品,实现产品价值增长。鼓励和支持莲藕大户不断开发莲藕新产品,通过农业招商大户扬州宝应的企业家万作知和本土大户施俊山,鼓励企业自行开发莲藕附加产品,以莲藕汁、荷叶茶和藕粉为主打产品,社区旅游公司协助推广销售,分红划归社区集体收入。

打造了莲藕参观旅游线路,振友社区紧紧围绕乡村振兴一号线和杉荷园景区,与江苏杉荷园农业科技公司深度合作,从小镇客厅——荷林莲藕——点将台——游船——池杉林——观赏藕地-——振友小区,以点串线,打造夏季半日参观旅游黄金线路,采取收费的形式,接纳团队参观学习,推动镇区全域乡村旅游,实现创收,自我造血,壮大了社区自身农旅业态。

写家书,扬起基层党建“红”

振友社区党委成立于2019年7月,在农房改善工作中建成了781平方米的全新党群服务中心。是由原振友村单村改建而来,村域面积7平方公里,下辖1个新型农民住宅小区和2个自然小组,人口3577人,党员156人。党委成立后,在区委组织部和镇党委的关心和指导下,着眼于农民住房条件改善后乡村治理面临的新形势、新变化,强化党建引领,构建“一委两站五岗”组织架构,推动治理片区化、功能模块化、工作标准化、干部职业化、能力专业化。

以党建创新引领社会治理。着眼于农民集中居佳后乡村治理面临的新形势、新变化,强化党建引领,成立振友社区党委,下设党建工作站、文明实践站及便民服务、产业发展、生态优居、网格治理、富民增收5个专职岗位,构建“一委两站五岗”组织架构,推动治理片区化、功能模块化、工作标准化、干部职业化,能力专业化。

树家风,保留特色底蕴“红”

革命烈士胡振友生在宿豫区新庄镇振友社区,长在振友社区,牺牲于振友社区,社区的名字也是取自胡振友烈士英名。宿豫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改善农民住房条件工作指挥部副总指挥张成龙多次在振友调研时强调:“改善农民住房条件工作优化的不仅仅是居住环境、创新的不仅仅是发展模式,我们还要在改善中学会保留,胡振友烈士给我们振友带来的红色底蕴,一定要发扬下去。”

红色底蕴的传承是拥有良好的社区风气,振友社区通过开展社区文明实践活动,成立“振振有声”文艺宣传队,筹划元旦节振友农民运动会和新春文艺系列活动,在活动中表彰一批最美家庭、最美婆婆、最美儿媳妇、成绩优异的学生等,树立良好的风气引导。

红色底蕴的传承更是培训新时期的新农民,通过党员带头,改变农民的认知感和认识度,让农民从思想上要求自我改变,要把他们“被动”变为“主动”,主动参与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来,主动参与到社区各项事务中来,只有农民主动了,各项工作都能迎刃而解。通过专家讲座、有目的地组织外出观摩交流,提高农民的知识水平,开拓农民的眼界,更好的推动农业产业发展,实现富民增收的最终目标。

#革命烈士#社区#农房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