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视频 | 淄博火车站南广场片区改造“群英谱”

2020-12-01新闻11

【综合交通枢纽工程】

主要建设内容为地下停车场、匝道桥、落客平台、广场景观及轨道交通预留工程。目前,南地库主体及回填已完成,正进行北地库、轨道交通预留工程和匝道桥主体施工。

沈浩:转型攻坚 向“筑城工匠”转身

沈浩

11月21日,星期六,火车站南广场片区建设指挥部工程协调科科长沈浩和同事们的工作日。

“确保南广场各个项目进程顺利,就必须争分夺秒把进展过程中相关手续及需要协调的事项办好。”沈浩翻看当天的工作计划表,写满了两页纸。

对毕业于长安大学桥梁专业的研究生沈浩来说,从专业设计人员到综合型“筑城工匠”的转型,始于2017年10月底。彼时,淄博市抽调多个单位的精干力量组建火车站南广场片区建设指挥部,沈浩便是其中一员。从事市政桥梁设计出身的沈浩,除了要跑各种之前从未接触过的建设手续,还肩负着交通枢纽工程甲方负责人的重任。

综合交通枢纽工程质量要求高、施工条件不利、工期特别紧张,涉及相关拆迁工作开工较晚。工程质量目标为“鲁班奖”,施工场区地势低洼,地下水丰富,其中涉及铁路部门食堂、浴室挪建工作,协调拆迁、新建、搬迁……

困难和挑战面前,沈浩带领综合交通枢纽工程参建人员沉着应对,用责任和担当,在建设工地上奏响了新时代的“筑城序曲”。

张凯:攻坚克难 排除“故障”保建设

张凯

综合交通枢纽工程现场负责人张凯是位“老城建”。在昌国路改造指挥部奋斗过,亦参加过淄博市生态水系建设指挥部。此次担任综合交通枢纽工程现场负责人,工程难度超出了他的想象。

2019年8月,台风“利奇马”袭击淄博,给本来紧张的工期增加了难度。“因为地势低,降水集中,猪龙河里的水向施工现场倒灌。施工现场地下水位本身就浅,开挖两米就见水,普通的降水方法根本不起作用。”张凯回想起当时的情景,仍心有余悸:“连夜组织抢险,新开挖河道、调配30台大功率抽水泵抽水……”

排水、恢复作业、昼夜奋战……他们克服了暴雨带来的影响,保证了下一道工序的顺利开展。

该项目所在位置靠近铁路,附近有生活区,环保、交通等管理存在较大难度。“作为工程甲方代表,最主要的职责就是排除万难,为各方提供保障,确保工程顺利推进。”为争取早日完成建设任务,张凯带领现场人员倒排工期,加班加点,狠抓工程质量,严格做好扬尘管控及施工安全工作,在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的前提下,全力保障了项目的建设进度。

梁红波:源头控制 严把工程质量关

梁红波

作为工程质量把关的重要环节,综合交通枢纽工程监理负责人梁红波的职责之重可想而知。11月27日,记者见到梁红波时,他正拿米尺测量一批新进工地的钢筋直径。

土木工程专业出身的梁红波还不到40岁,但却已是政达监理公司的一名“老监理”,工作扎实严谨,从2009年华光路改造到2010年新村路改造,从他手下“过滤”的工程,全部都是“硬活”。

“火车站南广场片区建设地点地势低洼,而综合交通枢纽工程位于最低点。地下开挖,两米就见水,而南地库基坑最深处达22米,最底部距离地面有7层楼高。工程建设对防水材料的要求极高,为保证施工质量,我们采取事前、事中层层把关,利用‘源头控制’,严把质量关。”梁红波主动将“责任前置”,主动与生产厂家对接,亲自到生产车间,全过程“盯梢”,严把原材料“入门”关。

“工程质量把关,半点不能放松。”梁红波说,最为紧张的时期是前期桩基施工阶段,连轴转的日子持续了大概半年。“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目前南地库主体及回填已完成,在今年汛期中,工程建设经受住了防水‘考核’!”

董建平:技术大拿 困难面前勇担当

董建平

“建设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高标准、严要求的宗旨,切实做好新冠疫情防控工作,迅速复工复产。在保证施工安全的前提下,24小时全时运转,争取把失去的时间抢回来!”11月20日,火车站南广场片区改造现场,综合交通枢纽项目总工程师董建平,在紧张工作的同时,再次迎来了一批前来学习的外省市同行。

2011年毕业于哈尔滨铁道职业技术学院道路桥梁专业的董建平,现已成为中铁十局的一名合格的技术人员。

据董建平介绍,火车站南广场片区建设工程属于多层立体交叉施工,难免会遇到相互制约的情况。为此,他们努力克服一切不利因素,创造条件解决交叉施工遇到的难题。之后,他们又顺利完成了项目中最大的建设难点——深基坑支护。

去年10月,他被评为“中铁十局十大感动人物”。工地上,公司为他建起了“董建平创新工作室”,展示和褒扬他在工作中做出的贡献。面对种种褒奖,董建平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中铁人”的责任与担当。

大众日报淄博融媒体中心记者 王莉莉

#沈浩#拆迁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