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新发现 | 新疆阜康、陕西西安发现大型墓葬群

2020-07-22新闻6

新疆阜康白杨河流域发现大型墓群

阜康白杨河流域位于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阜康市东南部,地处博格达山北麓、准噶尔盆地南缘。近年,配合昌吉州阜康市基本建设,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对白杨河上游至下游沟口地区古墓葬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发掘区域全长约20千米,共发掘墓葬560余座,出土各类文物千余件(组),其中在白杨河中游和下游地区均有重要发现。

白杨河流域地貌环境

白杨河上游墓群

白杨河中游石棺墓群远景

白杨河中游重要发现

在阜康市上户沟乡白杨河村西南,白杨河中游干、支流交汇处台地的北部,发现大面积分布的石棺墓群,共发掘墓葬401座,其中石棺墓290座,其余为竖穴土坑墓。石棺大小相间,疏密有序,与竖穴土坑墓交错分布。石棺有大、中、小不同的规格,以中等石棺居多,大石棺数量较少,小石棺占一定比例。

密集分布的墓葬

石棺墓

小石棺

随葬器物以滑石珠饰、铜器、陶器为主,有少量绿松石珠、金饰,不见铁器。石棺外随葬的陶器底部均钻孔,个别陶器装饰有附加堆纹,口沿部有小孔。彩陶纹饰以三角纹、网格纹为主,有少量叶脉纹。

双系陶杯、单耳彩陶罐

铜耳环

铜刀

滑石珠饰

四耳罐、双系罐

白杨河下游重要发现

在白杨河下游沟口地带,发掘南北向链状分布的墓葬十余座。

白杨河沟口大墓及殉葬坑

大墓均为竖穴土坑木椁墓,坑内填满大石,墓底有木椁痕迹。其余为竖穴土坑墓,墓室深近2米。其中M10、M12两座大墓墓口外西侧并排放置2个或4个双耳大陶罐,北侧有8个殉葬坑,以殉马为主,有少量殉驼,个别殉人。在墓地北部,有2座墓葬各带2个殉牲坑,墓地南部有2座带殉葬坑的葬马墓。

这些墓葬均被盗掘,墓内仍残留有金器、陶器、铁器、珠饰等,部分殉葬坑中出土有金箔片。其中墓地北部的M15墓室深达4米,墓口外随葬三耳大彩陶罐,墓内出土器物除陶器、珠饰外,有精美的金耳环2个,金指套、金戒指、金丝、金箔、金珠以及贴金铁刀、贴金铁环等若干。

三耳彩陶罐

金耳环

金耳环

金羊饰件

金泡饰

学术意义

白杨河流域发掘墓葬数量众多,包括石棺墓、竖穴土坑、竖穴石室、竖穴偏室、竖穴洞室、竖穴木椁墓各种类型,墓葬特征鲜明,随葬器物丰富,年代早自青铜时代晚期,晚至唐宋时期,脉络清晰。墓地中还发现零星的火塘、石构遗址以及被墓葬打破的半地穴房址、窖穴等,对研究博格达山区域考古文化序列、文化交流以及欧亚草原社会发展进程等具有重要意义。

战国秦汉时期,昌吉州地区为蒲类、卑陆等“山北六国”活动区域,地处白杨河沟口的这批大墓,与有“神山”“圣山”之称的博格达峰遥相对望,气势宏大,规格极高,应为贵族或王族墓地,推测与卑陆有一定关系。考古材料与历史记载相补充,进一步丰富了“山北六国”的历史信息。这批大墓与一山之隔的吐鲁番交河沟北大墓葬俗极为相似,年代相对略早,实证了“山北六国”的经济实力,揭示了博格达山南北密切的经济和文化交流关系。

西安白鹿原发现西汉早期大型墓葬

2018年3月至2019年5月,为配合西安白鹿原水生态中心项目建设,经国家文物局批准,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于西安市灞桥区栗家村西发掘一处西汉早期墓群,其中位于项目用地西北部编号为M1-M4的墓葬形制较大。2019年3月,该发掘项目通过国家文物局专家组检查,专家组认定此次发掘的M1-M4共4座大中型墓葬为重要考古发现。

该项目共发掘古墓葬27座,沟2条,出土器物529件(组)。竖穴土圹墓发掘3座(M7、M9、M10);竖穴墓道土洞墓发掘13座(M5、M6、M8、M11、M12、M15-M17、M19、M24-M27)。

斜坡墓道土洞墓发掘7座(M13、M14、M18、M20-M23)。其中M21,由墓道、过洞、天井、封门、墓室五部分组成。出土器物有37件(组),器类有陶方仓、罐、盆、甑、铜镜、鋗、带钩、棺饰、铁灯等,其中铜鋗外有铭文曰“襄城家铜鋗容三升重九斤”。

M21出土铜鋗

斜坡墓道土圹墓发掘4座(M1-M4)。

M1-M4关系图

M1,由墓道、外藏椁、耳室、墓室构成的东西向“甲”字形斜坡墓道土圹墓,木椁箱结构,内有四套相对较为完整的车马器件组合,葬具仅可见木椁,为多椁箱结构,由东侧箱、南北边箱及棺箱组成,木椁上下及四周填满积碳。出土器物190余件(组),器类有陶鼎、盒、壶、房仓、灶、罐、陶饼、舞女俑、伎乐俑、男女侍俑、编钟、编磬、铜镜、盘、弦枘、琴轸、琴轸钥、铁灯、鐎斗、玉握、口含、玉片、煤晶饰、金饰、骨饰、封泥等,其中封泥有两种,一种为“庐江邸印”,一种为“口郤家丞”。

M1正射影像

M1椁室正射影像

M1外藏椁车马器分布情况

M1出土陶伎乐俑

M2,由墓道、甬道、耳室和墓室四部分构成的东西向“甲”字形斜坡墓道土圹墓,墓室为长方形竖穴土圹,开口位四壁有“V”形台阶或斜坡台,下有三级二层台。葬具可见木椁,由东边箱、南北边箱和棺箱组成。出土器物60余件(组),器类主要有彩绘陶鼎、盒、壶、陶方仓、铜壶、盆、弩机、琴轸、半两铜钱、车马器、模型兵器、铁剑、骨马镳等。

M2正摄影像

M2出土的彩绘陶壶

此外,在M1、M2的南侧与西侧发现不连贯的夯土痕迹,由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土地修整对原始地貌破坏较大,这些迹象是否为M1、M2墓园的垣墙,还有待进一步勘探调查证实。M1规模宏大的墓室以及出土的2200余枚玉衣片,带有“家丞”字样的封泥,完整的陶质伎乐俑、编钟、编磬组合等,表明墓主身份应不低于列侯级。

M1、M2位置关系

西安栗家村汉墓M1-M4规模大、等级高,应当属于霸陵陪葬墓,这几座墓葬的发掘对于了解霸陵陵区的构成以及陪葬墓的葬制具有重要意义。M1椁室内出土玉衣片2200余枚,是已知汉长安城周边出土玉衣片最多的一座西汉墓,玉衣的复原将为汉代玉衣制度研究提供重要参考。该墓东侧箱南部出土有陶质乐俑一组,为我们对西汉时期祭享乐队的构成等方面研究提供了重要资料。

(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 朱连华 郭昕)

责编 | 静 静

审核 | 马煜娟

#考古盗墓#墓葬#石棺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