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新余创业致富带头人】邹小华:做一个有情怀的现代农民

2020-12-02新闻7

原标题:【新余创业致富带头人】邹小华:做一个有情怀的现代农民

大棚果蔬四季新,贫困群众笑盈盈。为了让更多人吃上有机放心蔬菜水果,2020年6月,邹小华在家乡观巢镇牵头成立仙女湖区恺丰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当年带动18户贫困户户均增收4000元,间接带动213户贫困户户均增收800元。

01

邹小华,仙女湖区观巢镇洋潭村人,长年从事矿产生意。2012年,农民出身的邹小华舍弃经营多年的矿产生意,转而投向农业,跨界转型成立沃宏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当年,他在渝水区界水乡流转土地500亩,种植蔬菜和水果,由此一点点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财富资本。

2019年,家乡观巢镇发展扶贫产业,知道邹小华有技术有经验,向邹小华伸出橄榄枝。面对家乡的邀请,有着深厚家乡情结的邹小华二话没说答应了。观巢扶贫产业基地建设采取“政府+致富带头人+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由镇政府投入97万元扶贫专项资金,盖起95个钢架大棚,主要种植辣椒、豆角、哈密瓜、红心火龙果、西红柿等蔬菜水果,租赁给邹小华经营。他每年按设施投入的10%付租金给镇政府,镇里再分配给各村委,村集体和贫困户因此可以长期稳定受益。 邹小华自己也投入了200多万元,95个钢架大棚,邹小华拿出20个,成立了恺丰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吸纳了18户贫困户自筹资金,或以土地、小额信贷资金入股。其中,有9名贫困群众长期在基地就业,为了让利给贫困户,让贫困户腰包更加鼓起来,邹小华还将自己的2个大棚流转给了贫困户承包经营。

不仅如此,当在洽谈贫困户年收益的时候,政府要求致富带头人给予10%的年收益分红给贫困户,但邹小华却主动提高到15%,这一举动让家乡人民感受到了邹小华那一份浓浓的家乡情怀。

02

作为观巢基地主要致富带头人,邹小华拥有丰富的果蔬大棚种植技术和管理经验,能够全程把握种植蔬菜品质。现如今,两大基地通过与山水集团、炬红鲜生、仰天餐饮及新余市农产品批发市场等多家经营主体签订了长期稳定的供货协议,基本实现了订单生产,产品销售有保障。

短短一多时间,观巢基地预计年收益超过50万元,为周边群众提供就业岗位约30个(其中贫困户9人),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其发展模式是:

“政府+致富带头人”发展模式。通过致富带头人统一租赁镇政府扶贫资产发展产业,镇政府按照总投资的10%即11.8万元收取租金,并按观巢镇产业收益分配方案进行分配,根据所辖各村的深度贫困人口(1、2级)和一般人口比例进行按村分配,以增加村集体产业扶贫收益的方式分配至各村委,各村委再根据制定的收益分配计划,进行二次分配,收益用于贫困户,并鼓励向失能弱能贫困人口倾斜,针对贫困户家庭不同情况实行差异化收益分配。

“一领办三参与”组建合作社的发展模式。由致富带头人邹小华、邹海珠领办,贫困户、普通农户参与,组建扶贫合作社,贫困户通过就业、自筹资金、小额信贷等方式参与发展,增加贫困户收入。目前,合作社共吸纳18户贫困户出资19.1万元,其中小额信贷资金6万元,自筹资金13.1万元, 合作经营大棚共20个,按照年收益不少于15%的比例给贫困户进行保底分红,营业额超出保底分红部分,按.产业占比进行二次分红。贫困户自筹资金不能直接参与务工的,为确保投入资金安全,全部按投入金额在产业基地中形成物化资产。

“合作社+贫困户自主生产”的发展模式。按照“四统一 分”原则,通过合作社统一提供种苗、统一提供技术指导、统-提供农资供应、统一提供包购包销,鼓励有一定技术和劳 动能力的贫困户采取流转经营的方式实现自主发展生产。目前,已有两户.贫困户在基地中各流转经营1个蔬菜大棚经营生产,预计年增收4000元/户。

03

观巢镇果蔬大棚扶贫产业基地位处该镇洋潭村委邹家村,占地面积近100亩,项目总投资345万元,主业基地现有单体面积钢架大棚95个,面积约36000平方米,采取"政府+致富带头人+合作社+贫困户”的发展模式运行。目前,品种主要有西红柿、哈密瓜、辣椒、豆角、西兰花、火龙果等反季节蔬菜和高档水果。

来 源:新余日报

编 辑:熊 沣

审 核:曾亮华

#扶贫#就业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