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文夕大火是指1938 文夕大火名字的来历

2020-12-02知识5

1938年11月12日发生在长沙市的大火为什么叫文夕大火?

文夕大火是指1938 文夕大火名字的来历

《战长沙》里的火烧长沙城是真的历史事件吗 文夕大火于1938年11月13日凌晨发生在长沙。因应日寇的进犯,国民党当局采用焦土政策,制定了焚烧长沙的计划。但在计划正式实施之前,一系列偶然因素却让这场火灾变得完全不。

文夕大火是指1938 文夕大火名字的来历

关于1938年长沙文夕大火的一些问题? 首先,几乎可以相比于南京大屠杀的惨案长沙文夕大火远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甚至有很多人到现在都不知道它…

文夕大火是指1938 文夕大火名字的来历

文夕大火具体是什麽时候,有什麽前因后果和影响 1938年震惊全国的文夕大火持续5天5夜,把一座有着两千多年历史的长沙古城烧成一片废墟。抗日战争爆发后,实行片面抗战路线的国民政府在正面战场多次组织的大规模会战,均未能阻止优势敌人的疯狂进攻。1938年10月武汉失守后,日军继续沿粤汉铁路南犯,进逼湘北,湖南由抗战的大后方转变为抗日的前线。11月9日日军攻陷岳阳,继向南推进至新墙河北岸,湘北门户洞开。省会长沙风声鹤唳,草木皆兵,谣传敌人即将进攻长沙,聚集在长沙的各军政机关纷纷撤退。人心惶惶,一夕数惊。在此严峻形势下,蒋介石在长沙召开了军政人员会议,讨论战局问题。基于对已经沦陷的重要城市未加破坏,资为敌用,实为失策的认识和对确保长沙信心的缺乏,会议期间,蒋介石曾指示张治中等人,如果长沙不保,即实行火烧。11月12日上午9时许,蒋介石侍从室正式指示张治中对长沙采取焦士政策;稍后,张又接到蒋介石“限一小时到”的紧急电报:“长沙如失陷,务将全城焚毁。望事前妥密准备”。对于焚城阻敌的办法,张治中虽曾提出过异议,但以蒋介石的专横,张是不敢不执行的。张治中迭接蒋介石焚城的命令后,立即采取应变措施,指定省会警备司令部司令酆悌负责筹备,省保安处予以协助,警备第二团。

关于文夕大火,讽刺张治中的对联,”两大方案“,”三个人头“,指的是什么? 1938年11月11日,日军攻占岳阳。次日上午,蒋介石发急电:“长沙如失陷,务将全城焚毁。此前,一直鼓励民众群起抗敌的张治中这才着手,由长沙警备司令部负责放火。该部司令。

文夕大火的历史背景 1938年11月13日,长沙发生“文夕大火”。当日,日军占领岳阳后,距离岳阳尚有130多公里的长沙当地驻军长官朱鹤松,在仓惶之中以奉蒋介石“焦土抗战”的密令为名,于凌晨2时在长沙城内数百处同时放火,使全城成为一片火海。长沙大火焚烧了2天,全城被焚十分之九,烧毁房屋5万余栋,烧死百姓30000余人。文夕大火是长沙历史上毁坏规模最大的一次全城人为性质的火灾,也让长沙与斯大林格勒、广岛和长崎一起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毁坏最严重的城市。

文夕大火名字的来历 http://www.lishou.com/2003/rjf_wx.htm文夕大火又称长沙大火,是长沙历史上毁坏规模最大的一次全城人为性质的火灾,也让长沙与斯大林格勒、广岛和长崎一起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毁坏最严重的城市。背景:文夕大火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1938年10月25日,武汉沦陷。武汉会战失利后,武汉的机关、工厂,以及大批难民和伤兵涌入长沙,使当时30多万人口的长沙骤增至50多万。加上以前长沙作为上海,南京等会战的后方,长沙已经积累了许多战略储备,商业也很繁荣。但长沙有限的铁路、公路和水路交通根本难以承载如此大量的迁入,这些都给日后的巨大损失埋下了隐患。11月8日,日本侵略军攻入湖南北部,并轰炸了长沙和衡阳。9日、11日,临湘、岳阳接连失守,中日对恃新墙河。长沙的局势十分严峻,当时的中华民国政府对长沙能否守住十分缺乏信心。蒋介石提出焦土抗战的作战思想,认为即使烧毁长沙也不能让日本获得任何物资。湖南省政府主席张治中接到电报,在11月10日(一说12日)的会议中传达了蒋介石的思想,并组织纵火队伍。当城东南的天心阁放火时,即开始全城放火。过程:1938年11月12日深夜(13日凌晨2时),长沙南门口外的伤兵医院失火(是故意纵火的信号或是无意。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