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小男孩在地铁上冲着奶奶大吼大叫:这样任性的孩子,是谁的错

2020-12-04新闻1

有一段小视频在网上迅速传播开来。

一个老奶奶,带着小男孩乘地铁,小男孩大概六七岁的样子,

他冲着奶奶大吼大叫:我警告你,你给我起来,他奶奶说,你要在这样一会儿我就自己回家,我不要你了。

小男孩继续粗暴的对着奶奶大喊大叫,旁边的人看不下去了,就说了几句小男孩,小男孩怒对旁人,干你的事去,你算什么,要你管。

六七岁的小男孩,言语粗暴,不懂得尊重父母,也不懂得尊重旁人,表面是孩子的不礼貌,背后可能就是孩子成长环境及父母潜移默化的教育。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孩子变成这样也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

1、父母的溺爱

现在这个社会,早已不是那个吃饱喝足就可以的年代了。

以前,每一家最少也就是三四个孩子,没有谁关注你的情绪变化,也没有谁会在意你的开不开心,说白了就是一个达尔文进化论,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

现在就不一样了,孩子成为了国宝,家家都只有一两个,一大家子宠着一个孩子,简直就是含在嘴里怕化了,捏在手里怕碎了。

只要孩子高兴,就是天上的星星都得摘下来满足他。

还记得那个16岁断奶的男孩吗?

演员狄莺在节目中表示,她对儿子非常宠爱,12岁才断奶,一直同床到孩子16岁,这样的宠爱无疑不惊呆众人,当然在这样你爱下的孩子必定是要为他的生活买单的。

后来,她把儿子作为交换生送去了美国,可没过多久,他的儿子就因为乱搞犯罪被警察逮捕了。

想要呵护孩子无可厚非,想要养在温室里成长也无所谓而,但是我们不能忘了我们呵护孩子的初衷,每一个孩子都是我们心里的肉,没有人希望孩子将来变成狄莺的孩子那样。

我们希望的是孩子将来拥有在这个社会生存的技能,用这些技能去抵抗这个这个社会的残酷,而这些技能不是溺爱就能学会的。

每一种技能都应该在经历中去磨练,让他去学习去体验不是不爱他,而是更爱他,不要因为一时的宠爱而毁了孩子的一生。

2、缺少父母的陪伴

比起溺爱的另一方面,就是孩子太缺爱,因为生活的压迫,很多父母选择了背井离乡,而把孩子都留给了自己父母,孩子成了留守儿童。

爷爷奶奶对孩子的爱是肯定的,但是,至于教育与陪伴还是不能与父母相提并论。

首先,爷爷奶奶与父母的时代不同,接触的东西不同,所谓的生活观,人生价值观都与时代相差甚远,从而对孩子的教育自然还停留在他们自己的年代及理解上。

其次就是陪伴,我们一般都说老年人是帮我们带孩子,并非是代他们自己的,这就说明他们只是帮个忙,可尽力,可不尽力。

我若是开心,心里舒坦,自然对着你的孩子开心,我若是不开心,不舒服,我哪里还能有好脾气对着你的孩子。

我与老公是上班族,朝九晚五,两个孩子均由我的爸爸妈妈带着,我们下班后回去带一会儿,我父母对他们是极其宠爱,可孩子还是每天期待着我们回家。

每到下班的点还没到家,孩子便表现得十分失落,最明显的一点就是,我们带着孩子说普通话,孩子就说普通话,和爷爷奶奶也是。

可要知道,我们每天陪的时间每天不超过三小时,而孩子的习惯几乎都与我们一样,而不是像每天时时刻刻陪伴她的爷爷奶奶。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缺爱的孩子,自然会有一些不好的情绪表露,我们不能因为孩子有出息就夸夸其谈,孩子不听话就非打即骂,得去理解孩子内心的想法与苦楚,给他解释自己的机会。

3、父母的言传身教

2017年在综艺节目《中国诗词大会》上,一个来自上海的小姑娘“武亦殊”脱颖而出,成了节目中最亮的仔。

而她不仅仅是只会诗词歌赋,还以优异的成绩考进了清华大学理科实验班,如此优秀的孩子,并非是天降英才,更多的是父母的言传身教。

首先,他的父母都是名牌大学毕业生,父母首先对女儿也有一个好的期待。

父母并不是一意孤行的逼着孩子学习,而是,先给孩子树立一个好的样板,用自身的行为去感染孩子。

在家里,父亲通常是坐在沙发上看书,闲暇之余母亲也是在看书,我们都知道孩子的学习能力是非常强的,看着都在看书的父母,自己也只能学着看书了。

钱钟书与杨绛的女儿也是如此,从小生活在书堆里的钱圆,即便因为身体的原因没能去学校上课,每一次的考试成绩都是班里的佼佼者,最终成了清华大学的教授,也是少有的才女一枚。

看到过这样一句话,你想要你的孩子将来成什么样子,你就把自己过成什么样子。

我们总说什么样的父母养出什么样的孩子。

孩子的行为一定可以折射出父母的行为,不要一味的去责备孩子的过错,更多的是要反思自己,孩子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行为,是哪里没有教好,还是自己的哪一种行为影响了孩子的判断。

要想改正孩子的行为,就先端正自己的行为,给予孩子更多的陪伴,更多的引导。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可删

荒山野百合,一个努力让生活过得更有趣,有爱,有灵魂的宝妈

#亲情关系#孩子#父母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